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上的新闻,从新闻资源的角度看,只有两种:独家新闻与非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自己的媒体才有的报道;非独家新闻是除了自己媒体上有,别家的媒体上也有的报道。对记者来说,所写的报道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抢在所有新闻单位前抓出的新闻,一类是与新闻同行同时或晚于新闻同行抓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独家新闻”,是新闻家族中的“状元”与珍品,有的专家甚至认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一生中能立志抓出三篇真正优秀的“独家新闻”,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名记者了。记者想要在大庭广众、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抓出“独家新闻”,本身应具备哪些“超常”的内在素质?在众目睽暌、“真相”已大白于天下的情况,记者怎样才能抓出与抓好“独家新闻”?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3.
200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的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是一则会议新闻,却让人咀嚼再三,备受启发。这是两位新华社记者在一次普通会议上抓取的一条活鱼。从文中可以看出,记者于11月3日赴西南农业大学参加该校50周年校庆大会。校庆大会,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会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次会议上,新华社记者瞪大了新闻眼,打开灵感的窗口,捕捉了一条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校庆活动,千篇一律,很难发现新闻,写出来也鲜有读者。如果不是有名人参加或领导出席,原本发稿都难。可以猜想,两位被邀请到会的新华社记者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难之余,二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文艺部记者陈原采写了《江泽民在接见京剧音乐家李慕良等时指出,京剧不能失传要发扬光大》的独家新闻,新华社作为通稿向全国播发。李慕良作品音乐会5月21日在人民剧场举行。主办单位下午4时才得悉江泽民同志将出席的消息,到场的记者很少。又因没想到江泽民同志会后接见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所以未邀记者到场。陈原为了获得  相似文献   

5.
如何写好会议消息?当记者的大都绞尽脑汁,在苦心经营;读者也偶尔能从报上见到一些。1987年4月19日新华社发的一条电稿:《云南省会海泛滥文山增高》,我认为就是一条既不枯燥又有深度,写得较好的会议消息。本来,象这种由云南省委办公厅召开的全省办公室主任会议,发不发消息都无所谓。立足于全国来看它,更是如此。即使不得已要发消息,一般说来,主要写写会后要注意些什么,就可以交差了事。可是,新华社记者却从会议反映的情况中,悟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文艺部记者陈原采写了《江泽民在接见京剧音乐家李慕良等时指出,京剧不能失传要发扬光大》的独家新闻,新华社作为通稿向全国播发。李慕良作品音乐会5月21日在人民剧场举行。主办单位下午4时才得悉江泽民同志将出席的消息,到场的记者很少。又因没想到江泽民同志会后接见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所以未邀记者到场。陈原为了获得是否发消息的确切答复,却一直守候在剧场外.10时15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于8月中旬在哈尔滨召开了首届短新闻研讨会。为期5天的研讨会开得别开生面: ——会议开幕式是和新华社77名中青年记者合写的《短新闻选萃》一书的首发式同时进行的,显示了倡导短新闻的决心; ——来自总社和国内各分社的与会人员,都宣读了各自的短新闻论文,每篇不超过3000字。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也不例外,他的论文题目是《短新闻的两重境界》; ——与会的部分年轻记者身体力行,利用会议间隙深入街头巷尾,竞相采写现场短新闻。《哈尔滨日报》为此开辟了“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哈尔滨”专栏;  相似文献   

8.
《赠给中学生的医学杂志》一稿(见2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最后一段说:“第一期《大众医学》介绍了已故著名的中国免疫专家谢毓晋的生平,谢曾是本刊的第一位总编辑。”这其中的“本刊”是指的谁?从文字逻辑上推理,消息是新华社记者写的,登在新华社的新闻稿上,那“本刊”应该指的是新华社新闻稿。而实际上这里的“本刊”指的是《大众医学》。因此,我们在转述时就不能  相似文献   

9.
正《羊城晚报》2010年1月31日A1版头条刊登的《今年广东高考实行平行志愿》,确实是一件花了记者大量时间求证、推动,报社花了巨额资金抢到的今日独家新闻。笔者认为,《羊城晚报》对独家新闻第一时间做了滚动的这一做法,特别值得叫好!独家新闻《今年广东高考实行平行志愿》,它的产生有一个曲折和艰难的过程。《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听到广东省招生委员会为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满意度,201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将实行"平行志愿"  相似文献   

10.
6月16日《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全文刊登了全国记协主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的五篇作品。这五篇现场短新闻是:《人民日报》记者孙毅采写的邓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难忘的时刻》;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罗观星合写的《总书记的问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新华社记者胡泰然采写的《美军入侵一周后的  相似文献   

11.
在2004—2005年这两年里,笔者每年先后有20多篇新闻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采用,这对于一名地方党报记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在福建漳州有一个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这为笔者深入采访中国女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并非因此每个人就都能采访到第一手的“独家新闻”,下面笔者将谈谈获取独家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科威特分社平常发稿量不多,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却很出了一下风头。机缘凑巧,使新华社科威特分社发出了不少独家新闻,被国际新闻界广为转发,提高了新华社报道的声誉。我们被包围了 1990年8月2日,清晨五点钟左右,大炮的轰鸣夹杂着阵阵枪声,把记者从睡梦中惊醒,掀开窗帘,看到埃米尔宫里升起阵阵硝烟,栖息在宫内的鸽子  相似文献   

13.
独家新闻是新闻传播中的珍品,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有幸吃“独食”的记者,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在众目睽睽下,即在最公开的场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面前,抓出并写好独家新闻就得有些功力了。  相似文献   

14.
1988年7月4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了新华社发的专稿《会海已成公害,损失浪费惊人》。与此同时,新华社通稿也摘要播发了这条新闻,《北京日报》等首都多家报纸采用;《人民日报》也在第二天登了这条新闻。这篇报道不仅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两天以后,国务院即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精简会议的问题,并邀请这条新闻的作者黄智敏同志列席。这篇报道为什么能收到这么好的宣传效果?读罢作品,浅析一下它的特点,给人一个突出印象是记者调查研究功夫下得深,是调查研究花费的心血凝结了这篇佳作。它再一次印证了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其一,调查材料立体感强,事实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打鱼莫凑人多处。”搞新闻报道,要独具慧眼,善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国有句成语叫“独辟蹊径”,指的是自己开辟一条路,独创一种风格或新方法。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新闻记者只有“独辟蹊径”,下功夫采写独家新闻,才能抓出受人欢迎的好作品。1986年7月27日,陕西日报刊载了我写的《世界珍禽朱鹮趣闻》。随后,中国新闻社也向港澳地区和海外报刊发稿;同年10月13日,欧洲《时代报》也刊载了这篇报道。这  相似文献   

16.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国际事件,受到全球新闻界的重视。自然,新华社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到国际斗争的热点地区去,通过直接采访,写出有自己特色的独家新闻。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说:“新华社可以派记者去喀布尔采访,也可以去游击队控制区,同时去,了解第一手材料。”这为我们打开了去喀布尔采访的大门。但是,我们与有关部门就具体事宜协商妥当已是5月12日,苏联5月15日开始从阿富汗撤军,无论如何也是赶不上了。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独家新闻《天津发现“东史郎日记案”证据》,是一篇由新华社总社和分社密切配合并获得理想宣传效果的稿件。稿件公开播发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8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法院判决东史郎败诉。消息传来,引起国内媒体和广大群众的极大关注和愤慨。曾是日本侵华士兵的东史郎在日记里对南京大屠杀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南京高等法院前,“原上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下的千古绝唱。“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是记者选择、提炼新闻主题不能忽视的着眼点。正值朝韩首脑会晤为世界瞩目的时候,新华社于2000年6月13日,以滚动的方式播发了《朝韩领导人55年来首次会面》一稿,这组新闻稿以时效快、部分重要内容独家所有、观点导向正确等特点为中国在国际新闻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了声誉。这组滚动报道的时效与西方各大通讯社相比处于领先地位。金正日到机场迎接金大中的独家新闻播发后引起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被多家媒体转…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15日,朱镕基总理会见前来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许多重要问题。当天,新华社播发了《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的新闻,长达7000多字。从首都的报界来看,有些报纸对新华社发的这篇稿件照登,连小标题和编排字号都一模一样。而《北京青年报》当天在一版把朱总理答记者诸多问题中关于任期政绩和台湾两个群众关注的问题抽出来,以《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和《拖下去,那不动武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1979年吕月3日《新华社新闻稿》第3473期、第3474期新华社加编者按刊发了湖北省巴东县税家公社杨家坪大队谭实华给新闻单位的来信,以及新华社记者杨正文、田庄对来信的调查附记。题为《不能把落实政策的好事当“资本主义”来批》。 新华社通稿发出以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恩施报》随即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全文,并因此引发了一场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持续了近两个月。《湖北日报》从8月8日至9月14日在一版发文《肃清极左流毒,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