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下的千古绝唱。“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是记者选择、提炼新闻主题不能忽视的着眼点。正值朝韩首脑会晤为世界瞩目的时候,新华社于2000年6月13日,以滚动的方式播发了《朝韩领导人55年来首次会面》一稿,这组新闻稿以时效快、部分重要内容独家所有、观点导向正确等特点为中国在国际新闻市场  相似文献   

2.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与元九书》是白居易与元稹论诗的信,也是白居易论诗的纲领,是他创作政治讽逾诗的经验总结。他在信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合:应当。时:现实生活。著:写作。白居易从文学同现实的关系着眼,认为文学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应当和当前的政治斗争相联系,积极干预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明确结论,作为自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原则。后世的现实主义作家,也多以此命题为准绳,遂成为众人熟知的创作箴言。  相似文献   

3.
在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下,独家新闻、深度新闻是增加媒体竞争力的法宝,除了新闻版面,副刊的新闻性愈来愈被看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台为事而作”,与时事结合,适应时代发展、富有新闻元素的副刊文章,其社会价值和关注度,比一篇无关时局的文艺作品更吸引读者,更符合新闻纸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刊登在徐州日报2013年8月21日的《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它涉及的是社会热点、难点医改民生大问题,无疑就是一篇为时而著的新闻作品。它以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赢得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厚爱,被评为调查性报道一等奖。从采访写作上来看,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予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十分讲究时效性。如果时效性太差,也就不是新闻而是历史了。杂谈文章呢?它也是注重时效的。当然,它的时效性不应该像对新闻那样去作要求。如果说三五天前的事实已算不了新鲜的新闻;那么三五个星期之内的事由杂谈文章引述出来作为“由头”,也不算太陈旧。 如果说把新闻报道的时效要求称之为新闻性的话,那么杂谈文章的时效要求可以称之为现实针对性。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也就可以认为具有了时效性。当然也还要求引述以作为论据、特别是作为“由头”的事实,不能是太陈腐的、人所周知的故实。 白居易有一句名言:“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这里的“合”是“应该”之意。由此可见,“为时”历来都是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反腐小说”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现象。唐人白居易有句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腐小说”之畅销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现实意义,也是中央下大力气治理腐败的举措在出版上的回应。为此,我们刊发了《应势而生的时代课题── “反腐小说”出版现象剖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31日晚,新华社向全国各地播发了由我采写的一篇消息通稿──《“悄悄话信箱”解开学生心里疙瘩》。6月1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予以刊播,众多省、市报和广播电台同时采用。我从业的闽北日报在头版头条配短评发表。一个山区小县的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只小小“悄悄话信箱”,为什么能产生如此良好的传播效果? 选材:赢得时机非偶然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作”。这里所说的“文章”,多指文学作品。尽管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的体裁不同,但在“合为时而作”上却是相通的。步入信…  相似文献   

9.
2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20年成就,巨椽大笔写不完! 如何用多彩的画面记录这场历史性巨变,是摆在国内大众传媒和新闻从业人员面前的光荣使命。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合为事而写;记者铁肩担道义,编者妙手著华章。九牛拉车,个个用力,才能为这伟大时代奏唱一曲响遏行云的赞歌。截至去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围绕“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进行立体宣传。各部门运筹帷幄通力合作,1—8版密切配合推陈出新,共刊出25个专版,先后推出7  相似文献   

10.
朱建华 《青年记者》2016,(19):48-4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媒体要与时代同行,至少在语言上要能够做到与时代同步.不可否认,网言网语也是时代特性的一种具体反映,网言网语“倒灌”媒体的情况值得警惕,但如果对网言网语简单地持“一刀切”式的否定态度,也并不可取.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改文风”,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写作时的遣词造句能够合乎时代节拍,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符合价值观与导向的网言网语.  相似文献   

11.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处理。去年10月,湖北襄樊市和襄阳县两家化肥厂发生了一起产品短斤少两、坑害农民的事件。襄阳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采访后,分别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发了信,同时也在本台播发了。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的重视,立即组织调查组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2.
马达 《湖北档案》2005,(1):74-75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汇报》发表青年作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对外报道说:“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革’罪恶的‘伤痕学’。”  相似文献   

13.
邵宝钢 《视听界》2007,(3):92-92
常州电台新闻台的全天节目中,每逢13个整点,《新闻冲击波》均会播发由新闻台在社会上发展的100个新闻线人提供的“线人播报”,这已在常州运作了两年多。我们把“线人播报”的内涵定格为片头设计的内容,即“时间的重量,真实的份量,一切源自百姓的力量。线人播报——老百姓自己发现、自己播报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2000年6月13日以滚动方式播发的《朝韩领导人55年来首次会面》一稿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独有的时效和独有的内容,使这篇新闻作品获得了独有的魅力;阅读这篇新闻时那种如同看电视新闻的连续感和现场感,更使得这篇新闻在今天读来,仍然回味无穷。这篇新闻作品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新华社驻平壤记者从朝鲜方面的一些准备工作中推测出朝鲜的政府首脑可能要去机场迎接韩国总统金大中。记者为随时捕捉到这一重大新闻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在机场事先联系到一部电话。当机场广播金正日  相似文献   

15.
罗毅 《新闻前哨》2006,(4):45-46
气象新闻的出炉源于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报纸新开辟了“风云榜气象新闻版”,在我国媒体中最先运用“气象新闻”这一术语。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发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从那时起,气象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人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在人们生活中持续了20年。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气象报道已经冲出“天气简报”、就天气说天气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心情、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今 年5月31日晚8时 ,新华社向全国各地播发了由我采写的一篇消息———《“悄悄话信箱”解开了学生心里疙瘩》。6月1日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纷纷予以刊播 ,众多省、市报、台也同时采用 ,我所在的闽北日报在头版头条配短评醒目发表。有关一个山区小县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只小小“悄悄话信箱”的消息 ,何以能产生如此良好的传播效果?选材 :赢得时机非偶然古人讲的“文章合为时而作” ,专指文学作品。尽管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的体裁截然不同 ,但在“合为时而作”的地方上却是相通的。步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7.
陈建国 《新闻世界》2004,(11):70-71
地方新闻是地方媒体坐拥的一个富矿,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这对地方媒体强身健体、抵御外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强化本地新闻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本地新闻的版面.始终充当本地新闻发布的“第一媒体”.这是《大江晚报》创刊九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从2003年6月1日至今,《大江晚报》将第三版辟成了一个专门报道昨夜、今晨芜湖发生的新闻的专版,名叫“昨夜今晨”。版面开设一年来,以及时、客观、贴近生活、敢于说真话、为百姓办实事而受到读的喜爱,成了《大江晚报》又一个深受读欢迎的“拳头”版面。读说:“昨夜今晨”版是《大江晚报》向读奉献的一道“鲜活、麻辣、家乡味十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7,(12):52-5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中,唯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成为公认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2002年4月30日出版的《中华新闻报·媒介经济》专刊,以一个整版篇幅转载了《新闻爱好者》今年第期“聚焦财经媒体”的三篇文章。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杂志属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近年来,《新闻爱好者》杂志注重策划,强化精品意识,编发的许多文章,经常被多家报刊转载。“聚焦财经媒体”的三篇文章是经过编辑部精心策划并认真组稿编辑的。加入WTO后,国内财经媒体迅速崛起并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该刊编辑对此现象关注了很长时间,同时对陆续收到这方面的一些稿件作了综合分析,精心策划,进行组…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建,它既是物质文明的重建,也是人的精神文明的重建,是富裕、进步和真善美的重建。这种前无古人的时代大变革绝不允许将昔日的丑恶和糟粕“粉墨更改”,也来个大“重建”。《怎让沉渣又浮起》这篇新闻评论正是以敏锐和理性的眼光,非常及时地揭露了当今改革大潮中的一股暗流,对那些假借“开放搞活”的时装,企图将历史沉渣“化腐朽为神奇”,将昔日丑恶“推陈出新”以谋财的利令智昏者以当头棒喝,警醒迷惘糊涂人,为真理昭辨,为正义呐喊,是一篇“合为时而著”的好评论。这篇新闻评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