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琴  杨砚宁  毛明 《化学教学》2016,(10):39-41
针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设计.利用紫甘蓝汁稀释液作指示剂、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气体,由手持pH计的“断点式”检测,继而改用pH数字传感器“连续式”检测干冰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通过观察混合液酸碱度和紫甘蓝汁的色差变化,从定性、定量和时间延续三个维度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实验方法严谨,实验现象明显,突破了传统实验只用试管间断性检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月芳 《时代教育》2009,(7):131-13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个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一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二是证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被吸收;三是通过压强变化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第190页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没有安排实验,为了增强学生对氢氧化钠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感性知识,有的老师作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我在教学这一节时补充了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的一个小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补充高中化学第一册实验(5-1)和(5-2),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注射器与量气管组合的自制实验装置,用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吸收一定量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压强差并巧妙地根据白鹌鹑蛋移动的距离换算得出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而计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本身无明显反应现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努力将现象可视化。将压强变化和反应产物验证结合起来,可以观察到倒吸入塑料瓶中的溶液量存在明显差别,并且第一次无沉淀产生,第二次产生了沉淀,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教材中讲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数据呢?不同地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呢?我通过多次实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一次性输液器制作空气质量监测器。一、原理根据密闭容器内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总体积在压强不变、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少,通过测其体积减少的量就可以求出新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直接测量空气体积的减少量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变直接测量为间接测量,方法是将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9.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化学实验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帮助学生建立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发生的思维模型。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实验对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获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基础。以对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问题的分析为载体,通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氢氧化钠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教材对该反应只是直接给出结论,没有编排实验。因此,笔者将该问题设计成一次探究活动。首先要求每位同学都去找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方案,方法越多越好,然后每4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找出本组尽可能多和好的方案。(考虑到学生在设计中的困难,教师给出几个提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来新制氢氧化铜,然后从多方面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新制氢氧化铜沉淀的分解情况,并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的验证郑州铁四中(450053)赵明志初中化学第五章《常见的碱、碱的通性》讲到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但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是无色的,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溶液也是无色的,从实验现象上难以确认。此节内容我们已...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的初中化学课本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存放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足一个非常典型、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为了使学生易于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我用自制喷泉实验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现象明显,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化学问答     
1.1 L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0.8 mol二氧化碳,求反应后所得的产物成分(除水外)及其物质的量.  相似文献   

16.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9,(9):48-65,F0004
1.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重要结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硫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例1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 量筒等.设计方案并实验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影响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最终总结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同时分析讨论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事实,探究反应的实质,传授控制实验变量的对比实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