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汉帝国四百多年间一直存有食人现象,这种食人现象分为两种,即天灾性食人与人祸性食人.二者交替出现,是秦汉时期食人现象的新特点.通过对秦汉时期食人现象历史演变轨迹的梳理,人们可以认清当时食人现象的一些内容.为了食人惨剧不再重演,一方面应努力提高科技,发展经济,以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的组织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改善其行政能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食人惨剧或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太平军北方战场出现过食人现象,这种现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饥饿求生性食人;一是习得性食人,包括惩罚性食人、仇恨性食人及医疗用药性食人等。农民军的食人行为带有政治斗争的成分或封建迷信的色彩,是在与清王朝统治势力较量中由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连带产生的一种“反人性”的恶俗现象。  相似文献   

3.
食人即把人作为食物来食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食人现象存在.自先秦以来关于食人的记载不绝于史书,但是数量相对较少.至五代时期食人现象大量出现,这是当时社会动乱的产物.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缺粮、社会秩序败坏导致复仇以及恐吓行为激进化等,都是五代时期食人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五代时期食人方法多样,对人肉的处理基本上借鉴了时人的饮食方式,且生食人肉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出现灾荒食人现象记载达1692县次。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不均衡性,明朝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远大于清朝。明代中后期,出现灾荒食人最为集中,明末达到顶峰。这种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既有气候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方面的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差异异常明显,北方远重于南方,北方五省占了全国总数的73.93%。这种南北分异既有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等因素,也与民风彪悍及个人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5.
前往非洲探秘非洲食人树的大量传闻,深深吸引着我的生物学老师弗雷德里克先生,他也相信它的存在,因为这符合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传闻虽多,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确凿的证据,或者食人树的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6.
食人植物     
近些年来,不断出现报道食人植物的消息。这样的消息,留住了许多人的目光。 最早报道食人植物的是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其中有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探险家,一次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过一种能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落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木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两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了一堆白骨。"从此以后,关于食人植物的传闻便风传开来,同时关于食人植物的报道也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位探险队员在森林中迷了路,无意中碰到了“食人树”,树伸出几条胳膊似的树枝缠住了他,尽管他挥舞着砍刀斩断了这些“手”,但“食人树”马上又长出更多的“手”把他牢牢困住,幸而在他绝望之时朋友们及时赶到,运用先进武器斩杀了树,削了它的枝条,才把这名队员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奇幻的世界中,长了一棵恐怖的食人树,因为它有一张血盆大口,可以把人给吞下。你认为食人树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让人接近,进而捕食?  相似文献   

9.
恐怖食人树     
有人叫我探险家,可我更愿意大家称我为神秘生物学家。因为我一直热衷于探索那些素昧谋面的地球怪兽。但这一次,我要找的家伙更加与众不同。它不会走、不会跑,永远待在一个地方,却还是能让人闻风丧胆!它就是——食人树!  相似文献   

10.
... .盔.食人岛奇遇记(三)@自由鱼 $凯臣卡通~~  相似文献   

11.
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国色天香,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古代歌咏牡丹的作品数量众多,美不胜收。文章从唐宋牡丹诗词的内容入手,结合唐宋的时尚及习俗,从文学和民俗的角度探讨了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美轮美奂的汉画像艺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为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促进的产物。汉画像葬俗中从众现象的存在,既是社会影响对行为主体(墓主)施加压力的直接结果,也是汉画像葬俗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汉画像葬俗活动中群体行动动力机制和从众现象实施精微而凿实的考述、发覆和研究,对于延伸和拓展社会学的理论空间、准确把握早期民间群体行动的动力机制和规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书证制度在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商品经济发达、完备的契约制度与好讼民风等社会变革,成为宋代发达的书证制度的产生土壤。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法难以归入韦伯所论的"卡迪司法"即"实质非理性"法之"类型"。  相似文献   

14.
认为金朝五世皇帝完颜雍在位29年(1161—1189)中,励精图治,业绩显著,有金国“小尧舜”美誉.介绍其从执政伊始,即在短期内剿灭契丹农牧民和汉族反金起义军,稳定政局的过程.肯定其主动让步于南宋,签订宋金“隆兴和议”,减岁币,降辈份为叔侄关系,同南宋保持和平友好相处30余年的积极意义.论述金世宗“减丁战”,修筑边堡界壕,作持久防御的策略.金世宗的安边保境策略终于延缓了后日蒙古灭亡金王朝的历史进程,充分肯定了金世宗安边保境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5.
宋元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十分盛行,如前所述,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从民俗角度对祈雨进行探究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以诗歌为踏板,透彻表现祈雨意蕴的论文却所见不多。通过对宋代祈雨题材诗歌的研究,对其内容展开具体分析,可以反映出祈雨前后宋代社会的真实情况,同时可深入了解到宋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其独具特色的祈雨观。  相似文献   

17.
明人对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图书典藏、刊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代公私对宋元遗籍的搜集和保存,应当说是相当重视的。明人整理宋人别集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宋人别集的刊刻、抄录等方面。另外,在宋人别集的重辑、选编和注释上,明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书证制度在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商品经济发达、完备的契约制度与好讼民风等社会变革,成为宋代发达的书证制度的产生土壤。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法难以归入韦伯所论的"卡迪司法"即"实质非理性"法之"类型"。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服饰已超越其遮羞蔽体、挡风御寒的实用功能,成为一个时代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审美风尚的物化载体与表现方式。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下,其服饰以儒朴、保守以及崇尚自然的特点,反映出了宋代社会的风俗。  相似文献   

20.
宋代清明节是融合"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于一体的一个多重主题、多种意义的节日。正由于此,宋代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也丰富多彩,包含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活动。宋词当中有很多作品描绘出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并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节日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