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晓琴 《情报杂志》2006,25(6):143-144,F0003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正式组织的地方就有非正式组织。图书馆管理中也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对图书馆的管理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疏通,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图书馆的管理更趋完善、合理。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讨论了部分对于非正式组织的定义,提出在事业单位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以及特征,分析在事业单位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认为对于事业单位中的非正式组织应该正确认识,并提出事业单位中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制度在人类生活组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文化就是存在于家族企业中的非正式制度,并持续地作用于企业的每一个发展进程,并成为初期家族企业治理的核心制度。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共同构成家族企业的制度基础,他们长期处于一个博弈的状态中,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非正式制度逐步被正式制度取代,其在企业中的作用逐步降低,但无论企业如何演进,它仍然不会消失,始终在家族企业中影响着企业的治理方式和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它在组织中的作用有其积极地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优点,对其缺点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5.
曾萍  邓腾智  曾雄波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96-1708
 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22家IT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IT基础、知识共享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包括组织内非正式知识共享与正式的知识共享,均可以显著地促进技术创新,而组织内非正式知识共享与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则对管理创新有积极影响;IT基础对于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以及组织内非正式知识共享有促进作用,但IT基础对于组织内正式的知识共享却没有显著影响;组织内知识共享,包括组织内非正式与正式的知识共享,在IT基础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包括组织间非正式与正式的知识共享,则在IT基础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7):106-109
从组织制度安排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239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都有正向作用;而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顾立汉 《中国科技信息》2006,(4):160-160,163
非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组织的影响不可忽视,因而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非正式组织进行了全面的再认识,着重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并针对其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没有得到组织的足够重视。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正式组织的认可与支持。从组织支持感的视角构建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个体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31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非正式网络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组织正确认识和发挥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组织依附于行政组织而产生,又独立于行政组织而发挥作用。非正式组织能加强行政组织内部的合作与协调,增强组织信息的沟通与反馈,满足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促进正式组织的功能发挥;也可能淡化行政组织的正式结构关系,影响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阻碍变革,容易滋生不正之风。通过分析评估非正式组织的“安全性”与“紧密度”,引导和规范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外部知识和技术于创新活动,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是:因"小企业缺陷"而与生俱来的组织资源缺乏会促进还是会阻碍它们的外部知识搜索活动?基于正式-非正式搜索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217家浙江中小型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组织冗余资源对外部知识搜索宽度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未吸收冗余资源对正式搜索宽度和非正式搜索宽度均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而已吸收冗余资源仅对非正式搜索宽度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危机发生后不但自身会受到重创,其影响还会波及至行业中其他企业,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其实是负面"溢出效应"和正面"竞争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分别提出危机溢出效应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数据加以验证。实证结果显示:与危机企业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会受到负面溢出效应和正面竞争效应的影响;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危机发生特征越相似,其受到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越强;目标企业与危机企业的竞争关系越强,其受到的竞争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法 《科协论坛》2006,21(11):4-6
由一些学有专长的科技工作组成的科学共同体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主要由两类亚群体组成:一是有正式人事关系的科学家集团,如大学、研究机构等;二是非正式人事所属关系的组织科学群体(这里所说的非正式,还指的是许多学会尚没有正式的、直接的科学技术研究功能,也不是政府架构中的正式组成部分,其组织形式也是比较松散的)。主要以各种科技社团的形式出现。科技社团是科技人员基于学术自由、平等交流、互动自主机制自愿结合而成的柔性社会组织,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跨学科等组织网络优势和客观公正性、地位超脱、非营利等社团属性优势。正确认识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方法,引入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一致性概念,研究了知识交换整合的前因及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正式顺序工作流网络和非正式咨询网络一致性增加,知识交换整合能力减弱;随着正式互动工作流网络和非正式咨询网络一致性增加,知识交换整合先提高后减弱,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组织沟通在形成知识交换整合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机理作用。该结论是对以往研究的有力补充,也对企业从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互动方面提升知识交换整合能力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团体: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知识经济朝代企业不再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创造财富,而是更多地领带于知识,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组织学习发生在正式和非正式团体中,非正式团体比正式团体具有更好的沟通作用,本讨论了组织中非正团体的特点和知识传播过程,认为“实践社团”和非正式网络等非正式团体都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最终增进了组织知识。非正式团体的管理对管理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本建议管理通过识别潜在的非正式团体、为非正式团体提供基本条件和采用非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来培育非正式团体,最后,作建议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加强对非正式团体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使非正式团体成为企业创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企业宽裕资源对政府正式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此外,组织知识惯性对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将组织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组织内部和外部学习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组织持续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刘卫  唐郁  田起宏 《科研管理》2008,29(2):10-14
经过多年的运行以其网络化的高效快捷、经济的方式,伴随科学基金各个阶段发展在基金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通过总结分析地区联络网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角度探讨联络网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内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内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组织内正式与非正式知识共享的界定、二者各自的研究重点、二者的整合研究、情境因素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交新时代的到来使企业内正式及非正式网络互动问题愈发突出。主流理论往往将企业内正式及非正式因素割裂开来讨论;而少数尝试分析组织内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互动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界定不完整、研究关系静态的阶段,难以反映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互动影响企业的全貌。CAS理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系统分析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CAS视角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了企业正式及非正式网络互动适应环境的现象、机理、权变情境等问题,构建了企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互动适应环境相关问题的理论框架,希望从根本上推动主流理论关注组织内正式及非正式因素整合,弥补现有研究存在不完整和静态的不足,并为实践界设计正式和非正式网络适应环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周大森 《科教文汇》2010,(35):195-197
高校应届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正面而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利于顺利就业的促成,负面而消极的心理状态则不利于顺利就业的达成。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可以将其进行分类,每类就业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问题,有的还具有多种负面心理问题。负面心理因素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复杂。高校要更加认识到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工作,从就业的心理契约角度入手,对负面心理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