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     
正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获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已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科院外籍院士杨振宁  相似文献   

2.
院士这个称谓对科学家说来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有一位中国科学家,他竟身兼三院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国际     
正黄维获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7月27日,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颁发仪式在莫斯科举行。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以柔性电子学奠基者与著名化学和材料科学家身份光荣获选。黄维对俄罗斯科学院选举他为外籍院士表示了诚挚感谢,并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认为,这不仅是俄罗斯学界对其本人和科研团队所取得创新成绩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近年来中国科技界所取得创新成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07,(7):87-88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国际     
<正>王贻芳、郭华东、黄维等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10月底,我国多名科学家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教授等。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于1724年,1917年后发展成为国家科学组织,并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今天选举产生了首批14位中科院外籍院士。这些外籍院士都曾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崇高学术地位。他们是(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列): 英国有机化学家德里克·巴顿勋爵教授(D.H.Barton); 美国物理学家张立纲教授(L.L.Chang);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江总书记说:“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我还要说,科技创新已越  相似文献   

8.
67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授李政道虽已享有诸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许多荣誉,但他仍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视为自己莫大的光荣。 1994年6月8日上午,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选举外籍院士的投票活动在京西宾馆礼堂刚一结束,笔者即赶往设在中关村科学城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采访了正在那里讲学的李政道教授。 上午11时15分,李政道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耳机里传来中科院周光召院长的声音:“中科院外籍院士选举结果刚刚出来,我荣幸地通知您,您已经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您的加入,是中科院的  相似文献   

9.
张弥曼介绍     
正张弥曼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古生物学家和系统动物学家1936年出生,浙江嵊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古生物学家和系统动物学家。曾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并获芝加哥大学荣誉科学博士(2011)、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荣誉博士学位(2015)、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罗  相似文献   

10.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1999年,张杰由英国牛津大学回国组建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个20多人的团队已经成为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的团队之一。也正是鉴于他的学术成就,张杰教授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初春,一个令西安交大人自豪和振奋的消息从海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仅有茅以升、王淀佐、郑哲敏、宋健和徐匡迪等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中,有58位外籍院士,他们是科技界的佼佼者,卓以和就是其中的一位。1993年9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把美国最高科技奖“国家科学奖章”授予了被世界科技界尊称为“分子束磊晶技术之父”的卓越华裔科学家卓以和博士,以表彰他创世纪的发明──“超真空处理物理过程”对整个科学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其他七位同时获得此殊荣的著名科学家一样,卓以和是从美国各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中的3500位被提名的著名科技专家中甄选而出,也是在美国历史上继超导学家未经武博士后,第一位获此最高荣誉的华裔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院士是最高学术称号,是科技界的领军专家。两年一度的院士大会是科技的盛会,是思想的盛会,更是发展的盛会。6月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里,再次成了公众的聚焦点,思想的光芒再次进发。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教师节前夕,欧洲科学院院长发来正式信函,祝贺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李大潜教授于8月中旬当选为该院院士。消息传来,全校师生为之鼓舞。这是李院士继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之后所获得的第四个院士头衔。  相似文献   

15.
国际     
正白春礼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4月17日,加拿大工程院致信中国科学院,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白春礼是国际知名的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2012年起担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他于20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目前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丹麦皇家文理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德国工程院等20余个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宁教授 1 92 2年生于中国安徽省 .1 94 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 94 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 94 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 94 9年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1 95 6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 (和李政道合作 ) ,共获 1 95 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 ( 1 986 )等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 96 5 )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杨振…  相似文献   

17.
文摘     
14位外籍学者当选中科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首指批外籍院士已由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他们分别是(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列):巴顿(英国)、张立纲(美国)、陈省身(美国)、冯元桢(美国)、李政道(美国)、林家翘(美国)、李约瑟(英国)、雷文(美国)、司马贺(美国)、田长霖(美国)、丁肇中(美国)、吴健雄(美国)、杨振宁(美国)、丘成桐(美国)。  相似文献   

18.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美国气象学会名誉会员。曾在许多国际国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9.
张振兴 《中国培训》1999,(10):51-5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6月1日接见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中所说:“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充满创新精神的历史,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为了实现祖国的…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纽约2月16日电(记者周锡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籍华裔教授、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16日因再次中风不幸去世,享年84岁。 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生于中国江苏省太仓县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