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文龙特别指出,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要求他们"听话",但其实这种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创新发展",听话"的孩子未必成才。徐院长指出,不少父母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总是认为只要把学生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能够达到在思想上、行为上、感情上一致,就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其实不然,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如果仅仅是把学生驯化成一批听话的机器,那就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过多的溺爱与纵容使他们变得目中无人,但他们并非不肯付出,只是不知如何付出罢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师爱是对学生爱心教育的示范.其次培养学生人集体观念,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再次还通过体验生活,培养爱心.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的四字教育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夸、导、管”的四字原则在班级管理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了爱心,学生犯错误时,你才会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帮他们找出“病因”,苦口婆心地劝其“吃药”,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建立和发展班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刚走出家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集体,不理解什么是规则。因此,怎样让孩子理解、接受集体活动中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一个"家庭",其成员是来四面八方、个性各异的孩子.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必须精通班级管理工作,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注重人性化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应该除了有"三心",即关心、耐心、爱心之外,还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赞美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当"民考汉"学生进入汉语班级学习时,他们往往会产生特殊的心理和学习特征.在分析和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大人眼里,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只有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可是细想一想,生活中,孩子听我们大人的话的时候多,不但没有把我们 "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而进行。然而,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于是,一些反应慢、掌握不到学习方法的孩子,就成了班级中的"后进生"。有效转化后进生,不仅能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如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轻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如何管理班级,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其个性又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如何教育顽劣学生?如何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作文的格式必然是三段,否则分数就会少;学生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再学习,否则就是三心二意……中国的家庭教育追求的也是培养听话的子女,父母之间交流得最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吗?",父母们羡慕别人的孩子也是因为"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找老师了解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孩子出门时,必然叮嘱"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19.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当我们换了一种心态,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时,孩子们的变化就会令人惊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这正是教育失败的原因。20.辩证看待"听话"儿童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儿,便是"听话"。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是"淘气不好"。因此,中国孩子最大的缺点是"独立性差"和"胆小"。然而,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对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人问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热爱学生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无需你付出太多,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眼神;只是一个理解的微笑;只是一句关切的话语,就会在孩子的心灵撒满阳光,就会润泽出班级芳园的一片生机. 一、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知道,奉献给学生真挚的爱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只有在爱的教育中,才能激发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去获得成功.教师要爱"听话"的学生,让他们成功,更要爱"不驯服"的学生,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会激励学生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正>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当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参与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而这种人性化教育又以养成教育贯穿始终,好的习惯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一、养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1.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抓劳动教育是落实德育纲要的需要,是全面育人的需要。它不仅是班级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一批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全新素质教育理念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推进.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群体,占有农村学生45%以上的"留守"孩子,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量的"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其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率意味着,让每位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英语学习最大限度的发展。目前的教学形式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几十个孩子组成一个班级,那么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情况的英语教学教育,我觉得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然后根据学生差异组织差异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教材。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这个词在有关教育专著中,通常解释为:他(她)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我认为,这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来进行诠释,是有一定道理的.班主任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对班级的管理.可是,进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如果你全身心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你就会发现,在新视野下的班主任应当是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和谐相处的共享者、新的精神生命成长的孕育者.他(她)所创造的班级应该是孩子们的精神之居、生命之所、欢乐之园、互爱之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照顾这些学生,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可以考虑为他们专门开设一个班级,把特别的爱献给这群特别的孩子。给留守学生开设特别班级有如下好处:1.使留守学生在学校备感集体的温暖。为留守学生开设一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第9期的<教学与管理>刊登了惠康先生的文章<教师为啥太"听话"?>,读后另有一番看法. 首先,教师太"听话"的现象不是现在学校里才流行的现象,而是由来已久的.在人才流动受到禁锢的数年前,教师的饭碗掌握在校长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手里,以关系为本的用人制度使得一些教师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但又无可奈何地任教于某学校.如果想插翅调出,岂止需要"听话",大抵还免不了要送礼、找熟人等,不"听话"又能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邢玉芬 《湖北教育》2004,(10):52-52
“这些孩子,在学校蛮听话,可一到家就不服家长管教了。”一些家长的牢骚充分说明了集体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集体可作用于个体的思想意识制约其行为方式,从而左右学生品德的发展。所以。要充分利用集体力量,针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