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芜蚌试验区是安徽省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平台,成为我国3+1自主创新示范试验区之一,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分析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着力点,建议抓住试点机遇,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体系和服务平台,探索在高新区建立公共融资平台、科技银行、多层次担保、知识产权贷款等多方协作的融资途径,同时不断创新完善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09,(4):23-23
安徽省科协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安徽崛起”,以服务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帮助全省中小企业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重点,着力突出活动的实践性,努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了解到,该省将从今年起每年安排2亿元“省技术创新工程专项奖金”奖励创新型企业,以大力扶持引导科技创新行为。根据新出台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年起,安徽省财政将每年安排2亿元“省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其中1亿元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专项资金中支出。  相似文献   

4.
在测算安徽省合芜蚌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度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快合芜蚌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首先阐述了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的含义及效应;其次,根据实际调研资料,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及区位熵法,对合芜蚌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集群现象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度,并分析了该集群在创新文化、风险投资、交流合作及产学研官中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0,(6):12-1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中心和大局,以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工作为重点,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动员和组织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力为促进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省科协党组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7.
政策评估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中关村、东湖、张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试验区开展政策试点,鉴于试点政策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试点政策为评估对象,重点评估了其中12项已推广政策的政策成效,分析政策落地与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在深圳召开2014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2"工作联席会议。科技部副秘书长徐建培、高新司巡视员耿战修、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出席会议,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等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绵阳科技城和所在省(直辖市)科技厅(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等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绵阳科技城交流汇报了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科技下乡是由政府组织的一项惠民工程,科技宣传工作和科技下乡活动密不可分。要搞好科技下乡的宣传工作,需要有思路及实践上的创新。构建大宣传格局,让科技宣传活动贯穿于科技下乡的全程,将科技下乡活动变成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就是这种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中关村、东湖、张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试验区推行"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政策"。鉴于试点政策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对政策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与调研评估。研究认为,中国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改革的政策效果已经稳步显现,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政策设计门槛过高、体制机制障碍,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并据此对试点政策的推广、扩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界定了城市科技创新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城市科技创新系统的构成,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系统构建的策略。这些策略是:成立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建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型管理体系、建立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支持系统和建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家和各地方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在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背景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揭示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的机理,进而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需求,并设计面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梳理总结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稳步提升,推动科技创新产出的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创新资金存量与投入强度仍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有待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原创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科技原创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给出了在我国进行科技原创力评价的基本原则。基于构建的科技原创力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系统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及步骤,从而可用于不同区域间科技原创力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与其科创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关系密切。通过从环境、投入、产出 、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构建区际科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 EWM法综合评价了安徽省各地区科创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区际间科创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但资源禀赋类似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相似性;科创水平较高地区对周边辐射能力仍较弱;部分地区科创能力综合排名与其细分排名不匹配;基础服务设施是吸引科创人才的重要因素;合肥、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对安徽全省科创成果的贡献率最大。鉴于此,安徽省应建立科创资源共建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及科创效率综合评价机制,实施“三管齐下”科创人才引培战略,破解其科创产出成果偏低和区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书华 《软科学》2008,22(6):113-117
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应重点激励创新,我国科技奖励在激励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自主创新的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科创走廊作为区域创新发展新形式,对创新要素的集聚以及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科创走廊的建设正成为我国各地域探索创新实践与区域治理的战略重点。然而,科创走廊的内涵与边界尚待明确,需要对此进行思考。本研究在横向比对区域创新发展形式的前提下,思考了科创走廊的本质内涵,认为科创走廊是将创新过程贯彻完整的特殊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国内外科创走廊实例,结合知识视角,认为科创走廊内部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所在地理空间为科创走廊实体边界,创新活动为虚拟边界,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本研究为企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科创走廊的区域提供了理念指导,促使其高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扩充,构建我国省域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域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模型,并采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2年的科技创新状况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在省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彰显,而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更为明显,科技公共服务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省域科技创新;我国东中西部省域科技创新体系绩效表现出的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05-2014年西安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权重TOPSIS法分析了西安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BCC模型、超效率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析了西安的科技创新绩效。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西安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综合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的绩效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除2010年外西安科技创新均为DEA有效,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呈现逐年改善趋势;当前,西安科技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下降,技术进步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