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的一生里,总有不少“石头”,时不时的悬挂在我们的心里。它们的“形状”各式各样,如有“说谎石”、“考试石”等等。有的“石头”,只在我们心里悬一会儿就掉下来了;而有的“石头”,则久久地悬在那里,让我们担惊受怕、心情难受,很不是滋味。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藏在自己心里的这后一种“石头”。  相似文献   

2.
所谓"凝石",顾名思义就是凝结起来的石头.地质学研究告诉我们,天然火山灰等物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沉积、变质过程,可以转变为长期稳定存在的铝硅酸岩石.于是,我国科学家就仿照大地成岩的原理,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的新型建筑胶凝材料"人造石".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4.
"愚人见石,智者见泉",字面解释为:愚钝的人在一片乱石面前只看见石头,而睿智的人透过乱石的蛛丝马迹能发现石头下面的深处有泉水.  相似文献   

5.
万山石头记     
1如果你喜欢看石头,那你就去万山群岛吧。在我看来,万山群岛的石头,是天底下最好看的石头。真的,我不骗你。其他地方也有供人看的石头,但那些石头都不像石头。它们有的像人,有的像兽,有的像鬼。当地的人为了招徕游客,往往还煞费苦心地给那些石头命了名,比如望夫石,领袖石,罗汉石;又比乌龟石,金猴石,卧牛石;还比如山鬼石,河神石,水妖石。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些蹩脚的名字,这都是些骗人的把戏,而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其人既有"玉性"也有"石性",而且他的"石性"和"玉性""是合而为一的",是互为映照补充的,它们不是对立关系。其"玉性"和"石性"中的主要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品质。不过,不管是"玉性"也好,还是"石性"也罢,它们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作品中似就被隐喻成了贾宝玉性格中的缺点。但这些不足和缺点仅仅只是贾宝玉性格中极少的、次要的因素,不能把它们视为贾宝玉性格中的所谓的或"玉性"或"石性"本身。否则,视贾宝玉与石头与神瑛与通灵玉"四位一体",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布置自主墙啦!"标兵小队的小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原来,这次自主墙的主题是"我能行",队员们畅想的是"20年后的我",他们结合自己的特长画了四年后自己的肖像画,写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有的画的是"我当舞蹈家",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有的画的是"我当灌篮高手",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有的则画的是"自己当公司总裁",在巡视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标兵小队的队员都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洋洋得意时,队长许家菁发现队员小童却在一旁不作声,此时他手中也没拿出自己的自画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队长心里直纳闷,仔细一寻问,原来,小童的兴趣爱好是航模,长大想当一名航天家.  相似文献   

8.
会漂的石头     
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飞,时刻准备飞.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相似文献   

9.
石头是个宝     
在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石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在河里,有的在山上,有的成为我们的铺(pū)路石,有白勺甚(shèn)至还会成为今我们讨厌的绊脚(jiǎo)石。然而你知道吗,正是这些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们的儿子波波顺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我和妻子高兴之余,心里像是突然搬走了一块石头似的轻松:儿子终于长大了.我们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因为几年前,波波曾经是个问题多多的小男孩.  相似文献   

11.
渴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得偿所愿,有的却未能如愿.两种结果的出现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差异"也不可忽视.本期我们将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易错点",以求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出错".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中有的习题的解是一些"等值",题中给出的不同情况下所得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暂且把这类问题叫做"等值"问题.这类问题的结果就是一些规律、原型,若对它们进行再思考、扩展、应用,我们就会感受到熟能生"巧"和思维之"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有好处.这里仅举力学中的两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个雕塑家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他用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着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他。渐渐地,石头中显示出了马的形状:高昂的马头、矫健的四蹄、飞扬的尾巴……最后,一匹骏马呼之欲出。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塑家:"你怎么知道这石头里藏着一匹马?"雕塑家哈哈大笑,认真地对小男孩说:"石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心里有马,就把它雕刻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疯狂的石头     
, 《初中生》2013,(16):50-51
自然界无奇不有。各种珍贵的石头是大自然绚丽的瑰宝。下面这些"疯狂石头"虽不绚丽却极其稀有神秘,堪称"奇石"。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有一块椭圆形石头,可以自行增减重量2千克左右。据石主人说,最初石重22.5千克,朋友们在1989年春节时来观赏"宝石",圆石重量已变成了25千克。随后一连数天,换了8杆秤反复校验,发现此石最重时25千克,最轻时22.5千克。  相似文献   

15.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衷,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倒是另外两种人:一种人内心极聪明睿智,脸上却显得愚鲁木讷,人称"大智若愚";还有一种人,貌似聪明,心里却是一堆乱草,整个一绣花枕头,这叫"大愚若智".  相似文献   

16.
何为"太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说"用鸡蛋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应对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出自哪里?太岁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小学生没有财怎么理呢?所以要成为理财高手,我决定先学会赚钱.听,"噼里啪啦"的硬币声在我耳边萦绕,看着我辛苦赚来的"工资",我心里甜滋滋的.  相似文献   

18.
凡是语文教师没有哪个不想在作文教学方面有所突破的.可作文,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即使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仍然畏作文如虎,交上来的作品也多是"不堪入目",叫人只能硬性赏识,没法由衷表扬.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写作文是需要天赋的,有的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是"无师自通",而有的人在作文方面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天分上的差异,正视差异,适应差异,"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9.
说到"石头剪刀布",很多人会联想到童年、游戏.而又有多少人能想得到,由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将"石头剪刀布"及其制胜策略登堂入室,成为专业学者的研究对象、并落实为经费 20 万元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居然花了 4年时间才出成果?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石头     
《孩子天地》2015,(1):18-19
我们常常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岩顽石在风吹雨打中形成奇特的造型,使地球母亲增添了神秘的魅力。在我们的想象里,它们呼之欲出,神态各异的石头不再生硬,幻化为有感情有故事的生命。乌克兰·克里米亚的人像石多像是一个手插衣袋背靠山岩,屏息凝神思索宇宙的哲人啊。土耳其·卡帕吕西亚骆驼岩知道吗,卡帕多西亚地区的石柱森林中,石头"蘑菇""树桩""尖塔"林立,而这头昂首挺胸从容前行的"骆驼",正从远古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