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总是管不住自己。我明知上课时讲小话不对,可总要和周围的同学说上几句;后面的同学发出一点点声音,我也要去看一看;有时听课听得好好的,心  相似文献   

2.
开乐果     
<正>百变的我在做语文卷子时,我总是觉得自己是英国人;在做英语卷子时,我又觉得自己变回了中国人;当我在面对数学卷子时,我顿时发现自己是外星人!地理问题上地理课,老师提问:"在地球外面的那一层是什么?"班里有很多人举手,连平时考试不及格的我也举了手,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老师说我难得一次举手,由我来回答问题,还让同学们给我掌声。我站起来回答:"香飘飘奶茶。"  相似文献   

3.
<正>倾听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总会有学生抢着回答:"我、我、我,老师我,我要回答……"但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抢着回答的学生就会做小动作,不肯认真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在需分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还没有说完或说  相似文献   

4.
晴子姐姐: 你好!我是一名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一切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使我对自己的梦想充满希望。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进校考试的分数竟然排在全班的最后几名,这使我产生了危机感。更使我感到危机重重的是,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踊跃回答,而我却还沉浸在思考中,总是比别人慢一  相似文献   

5.
案例:中队里有个成缋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当老师真的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却常常回答不上来。当中队辅导员跟他谈话时,他说:"因为有些同学总笑话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服气,所以才抢着举手,想让大家知道我不笨。"于是,中队辅导员便与他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以后老师课堂提问时,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在课堂上,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过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6.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2年级,成绩还算不错。但他特别害怕上课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时他就会紧张,明明很容易的题也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和我谈到这个问题,说除了老师会多鼓励孩子之外,也希望家长平时多关注,培养孩子大胆一些。其实我知道我这个孩子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怕答错了同学笑话。我应该如何帮他呢?蔡建新:这是个上小学2年级的男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总是担心老师提问,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结结巴巴的。这个孩子的状况可能是源于某次回答问题时,  相似文献   

7.
一堂语文课后,任教该班语文的李玉萍老师满怀深情地说:"每节课我都要和孩子们度过激动难忘的45分钟。我希望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往事时,不会为课堂的平庸苍白而惭愧,也不会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悔恨。"班上的程俊伟同学说:"今天,我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只要老师提问,同学们就立刻收敛自己,生怕老师点名,更不用说举手发言了,为什么对答问这么愁,那么怕?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这既是同学们学生能力的问题,也是学习习惯和答问心态的问题。我们要明白:在课堂上回答提问,不仅是在检验听课情况,也是在检验一个人的素质。答问不仅仅要有良好知识基础,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病症描述: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他只想着自己发言,别的同学在发言,他还在"嗯嗯嗯、我我我"地举手,结果轮到他发言时,他还在重复别人的答案;也有的人,自己发完言,就万事大吉了,再也不去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还有随大流者,举着手心却不知神游到何处了,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一概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我平时喜欢写点打油诗,对学生的评价也喜欢来点诗意。一、课堂诗意评价课堂中,我的一个问题,连续几个同学都答不上来,后来一位叫曾鸣的同学答对了,这时我评价:"曾鸣,曾鸣,一鸣惊人。回答问题,一锤定音。"这样的评价,充满着情趣,打破了沉闷的气氛,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就好像给课堂加入了润滑剂,使课堂运转得更富有灵气。  相似文献   

11.
林莉 《现代语文》2004,(10):22-22
不久前,我聆听了某知名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老师既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也没有拿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是询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哪些问题;让同学们一一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些问题;当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老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仍由同学们自己来回答。整堂课就在学生自问自答的过程中进行着。听课老师的反映是:教学形式很新颖,但又觉得缺了点什么,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您好象没有讲什么。”  相似文献   

12.
升入初中,老师就说:“上课时,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嗨,举就举呗,不就是回答问题,有什么可怕的?”上课前,我故作轻松地想。上课铃响了,我的心却不禁一沉。几分钟后,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的心咚咚直跳。我偷偷向四周看了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钢笔,好像老师的话与他们无关。我真希望教室里能出现几只手,哪怕只有一只也行。然而,一只也没有。这时,我下意识动了动自己的胳膊,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真不争气!我都不敢抬头看老师了,因为我知道,他眼里一定满是失望。“…  相似文献   

13.
自上学起,我就不喜欢发言,每逢老师提问,尽管我能回答,也想回答,可总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老师叫到我。不为别的,只怕说错了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我习惯于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直到有一次……那是上语文课的时候,课上到一半,忽然静了下来。不用说,肯定是老师提问了。老师锐利的目光在我们头顶上来回扫着。我抬头一看,很多同学早已把手高高举起来了,怎么老师还在四处“扫描”呢?我赶紧把头埋得更低。这时,老师说话了,她的语气很和蔼:“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愿意回答?勇敢地举起手,答错了也不要紧。”看着书上预习时写下的字迹,我忽然有了一种举手…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发生的趣事很多,幽默的、感人的、无聊的、奇怪的,可算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我们班课堂上发生的故事大多是幽默的。英语课上,有的同学在认真听讲,有的同学在做小动作。某同学盯着窗外,像是在看什么,这举动恰好被英语老师看见了,老师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茫茫然,根本就什么也不会,老师急了:“我讲了半天,你却什么也没听进去,就算你不会,最起码,你也该发出一点声音啊,别像木头人一样。”该同学听后随口“嗯”了一声,于是我们都大笑起来。数学课上更是幽默。数学老师让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也不知怎么的,他竟然迷迷糊糊乱答一气,一向幽默…  相似文献   

15.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话,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18.
大凡教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一部分儿童明明不会回答,但看到别的同学举了手,自己也忙举起小手。他们果真被提问到,那是可以想见的。碰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才好呢?我在实习期间,是这样做的: 一般地,我尽量避免让这些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心理因素,这些儿童举手有共同特点:手举得低低的,头不敢扬起来。因此,我很少提问他们。偶而提到他们,造成“卡壳”,我也从不发火,而是说:“××小朋友刚才想好了,一下忘记了,请先坐下,注意听别的小朋友回答……”这个孩子会立刻平静下来,并注意听别的孩子的回答。课后,我再通过单独谈话,要求他们以后做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想好时不举手;想好了再举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课堂上及时地检查学生们是否理解了你所教的内容呢?约翰·霍林斯伍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通过提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在学你上课时教的内容,要问具体的问题,不要问“你们都听懂了吗”。如,“我要找一个同学告诉我解这道题的第一步”,问完问题后,老师要等3到10秒,让学生思考,在心里准备答案。在提问题前如果老师叫了某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大部分人就不会想答案了,因为老师已经叫他回答了。  相似文献   

20.
<正>曾有幸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上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徐老师提出让学生"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这种对课堂上学生发言习惯的培养让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平时课堂上学生的种种发言现象。有时老师的问题刚刚出示,就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了,可是叫他站起来说却愣半天,根本没想好问题就举手了;有些学生脑子里知道原因,可是要他回答却怎么也表达不清楚,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