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物理习题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树立物理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但在实际习题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往往被“卡”在某一点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进行点拨,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本文就习题教学中如何运用“点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循循善诱,以掌握方法;必须相机点拨,以收获成果;掌握了方法之时也就是结果之时。运用点拨,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点拨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突破点拨、环境点拨、联想点拨、细节点拨、方法点拨等。  相似文献   

3.
苏斌  林涛 《江西教育》2003,(13):18-19
追求点拨导学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是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之一。点拨导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心理、思维等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谓“点”,就是点在思维增长处,不仅要点出问题,而且要点出思考的方法;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故障,拨正学生思考的方向。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教材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2,(10):31-31,32
课堂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正确引导,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导答”。“导答”是对学生思维的“导”,而不是“牵”,“导”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思维是以学生的思维为前提的;“导答”是教师的“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教师要想办法指点迷津,让学生由“山穷水尽”转到“柳暗花明”。一、铺垫问题的背景提问时,如果不做好背景铺垫…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术”。“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点拨术”,就要讲究点拨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入。造阶搭梯,指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  相似文献   

6.
习题评讲课所用的时间弹性较大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解决关键的问题 ,需要教师在评讲课中用简炼、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 ,促进学生产生“顿悟”,此即谓之“点拨”。“点拨”是让学生走出难题迷宫的有效途径 ,是解题教学的一种艺术 ,点拨是否恰当 ,也是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当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学习上普遍反映出一定的依赖性 ,评讲习题时 ,首先关心的是答案是什么 ?很少有人怀疑答案是否有错。如何在评讲习题课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本文就“点拨”的原则、策略和技巧进行探索。一、“点拨”的原则1.启迪性 :教师“点拨”的…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而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既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也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一问一答。如有些老师手里拿着一支钢笔还问“Isthisapen?”或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回答“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这类问题其实无“启发”可言。学生只是随声附和“Yse”或“No”,根本谈不上思考和钻研。启发式教学中,无论是设疑、激趣,还是诱导、点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留下一段相应合理的距离,一定要使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在“差距”、“跳跃”中思考、…  相似文献   

8.
“点拨”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中,何时“点拨”,以什么方法点拨呢?一、困惑时:减缓坡度。由于水平能力的限制,面对教者提问:学生常因惑不解而紧皱眉头,对此,教者的责任不在揭开谜底,交给答案,而在于察颜观色探明原因,并有的放矢地巧指迷津,减缓坡度。如问题难度太大,学生力不从心,可追加问题,巧妙铺垫,帮助接通思路。或者迂回设问让学生回答类似问题,借助原型启发,再触正题;如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解题时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由于思维受阻 ,一时难以下手。这样 ,需要教师用简炼、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 ,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谓之“点拨”。点拨是让学生走出解题迷宫的有效手段 ,是解题教学的一种艺术。点拨是否得当 ,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已走向成熟。本文拟就数学解题教学中 ,运用“点拨”艺术所要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方法略加探讨。1 运用“点拨”艺术的原则( 1 )适时性原则 点拨要把握时机 ,点到“节骨眼”上 ,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际 ,思路的断裂之处 ,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开窍 ,思路开通 ,促进思维延伸。( 2 )适…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解题时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由于思维受阻 ,一时难以下手。这样 ,需要教师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 ,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谓之“点拨”。点拨是让学生走出解题迷宫的有效手段 ,是解题教学的一种艺术 ,点拨是否得当 ,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已走向成熟。本文拟就数学解题教学中 ,运用“点拨”艺术所要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方法略加探讨。一、运用“点拨”艺术的原则1 适时性原则点拨要把握时机 ,点到“节骨眼”上 ,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际 ,思路的断裂之处 ,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开窍 ,思路开通 ,促进思维延伸。2 适度性原…  相似文献   

11.
1.问题教学法。课堂上巧妙地点拨,在无疑处生疑。例如教学《故乡》时,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我这样问:“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不够吃呢?”这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立即表露出  相似文献   

12.
陈力 《青年教师》2007,(2):31-32
点拨的“点”是指给学生某种启发陛指示,“拨”是指为学生拨开学习上的迷雾。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一些疑问、产生一些误解,思维被阻塞等现象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点,使他们思维通畅、拨云见雾、豁然开朗。点拨的关键是要找准学生的真实情况,把握好时机,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点拨,就像雪中送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点拨艺术。  相似文献   

13.
高莲霞 《黑河教育》2012,(11):44-44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方法点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核心问题。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点拨得法,能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发人深思的学习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学习上的“分化”,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解决“精与多”的矛盾呢?充分发挥“点拨”的作用是解决“精与多”矛盾的成功诀窍。“点”,即点出问题的实质,击中解题的要害;“拨”,就是拨开遮掩问题的雾障,展现解题方法。一、点拨时语言要准确、严密数学语言属于科学结构语言,是数学描述方法的定量化及数学思维逻辑化的直接体现。它要求准确、周密、符合逻辑地表述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法则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允许使用“大概…  相似文献   

15.
高丽红 《学子》2014,(11):38-38
什么是“点拨”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点拨”的解释为:“指点,启发。”要想使阅读教学中的点拨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找准点拨时机,巧妙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使“点拨”在阅读教学中起到推波助澜的教学作用。具体来说,巧妙的点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点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在学生阅读思考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以促使学生突破思维的阻碍,在教师的引领下披荆斩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产生一种“拨开迷雾见日月”之感。  相似文献   

16.
一、铺垫点拨 所谓铺垫点拨,即给学生铺垫台阶,降低问题难度。如讲《琐忆》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合。”若直截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有些学生一定感到困难。不妨问:  相似文献   

17.
点拨思维有实验点拨、设问点拨、讨论点拨、直观点拨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根据内容和目标,各种点拨方法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才能点得准,拨得动。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索,现点滴介绍如下: 1.从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进行点拨思维,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某些感性知识,这对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是有益的,如扁担的宽狭在肩上受的不同感觉;人在水中有“轻浮”的感觉;放置斜面上的物体不下滑;开门时该如何用力等,教师只要恰当的点拨就很有利建立压强、浮力、静摩擦力、力矩等物理概念,同时我们也要注意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纵向”与“横向”的问题?这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实是人人都在有意无意中实践着的、十分普遍而具体的总体教学设计思路问题。因为一种知识要转化为能力,既然不能一蹴而就,就得相机点拨,循环往复;一篇课文要学有所得,既然不能面面俱到,就需篇篇相生,彼此补充。教师的职责是带动学生一起织网造梯,使学生既知学习之“然”,又知学习之“所以然”,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为了实现上述教学构想,笔者在教学中遵循了两种教学理念,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听课中的一道习题讲评说起,阐述了自己听课时的感想,进而对讲评过程进行了再设计.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思考,笔者认为,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习题讲评前要预设“问题铺垫”,突破解题难点时要进行“思路点拨”,以助推学生思路进展.另外,探寻习题的不同解法及进行变式练习往往能沟通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解题之术”,丰富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点拨教学意在点明学生智慧之灯,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旨在指点迷津,拨开疑云,使学生疑窦顿开。适时、适宜的点拨将会收到“一石冲开水中天”的功效。适时,就是指教师要把握点拨的有利时机:适宜,就是指教师要选择点拨的有效方法。教师拥有这样的点拨智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