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文俊 《新闻前哨》2011,(11):59-60
"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8月18日,湖北电视垄上频道正式开播,我省近四千万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频道。从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品牌的全省推广,到垄上频道的开通,标志着我省电视对农节目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结合黄石电视台《垄上行》栏目运作实践,初步探讨电视对农节目的创新创优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电视被娱乐一统天下的欣欣向荣和中央电视台广告竞标似乎永无顶点的攀升中,农业电视节目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在中央电视台,它仅仅在"少儿·军事·农业"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的合成频道中获得了三分之一的立足之地;在全国,已经开通的对农电视频道有6套(包括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山东临沂电视台农科频道、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和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占国内总共1254套电视频道的0.4%;在省级卫视,只剩下《乡村发现》、《乡村季风》、《乡村四季》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栏目在娱乐栏目光环的边缘苟延残喘,中国对农电视表达沉降到了可能是自电视进入百姓生活以来的最低点。如果不是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及时推出,对于中国对农电视来说,这个既寒冷又漫长的冬季更不知将延伸到何时何处。  相似文献   

3.
陆平 《新闻前哨》2009,(8):61-6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社会焦点.我们看到电视对农节目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成为最受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真实、平民化、审美、营销等电视创作理念的日趋成熟:CCTV7、河南新农村频道、陕西农林卫视、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等对农频道和《乡约》、《致富经》、《每日农经》、《乡村发现》、《垄上行》等一批对农节目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金华电视台多次在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获奖栏目《乡村发现》的实践,探索电视对农栏目四个元素在节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看看看》栏目创办于2005年,是宁波电视台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两年多来,《看看看》的主创人员不断在新闻实践中摸索创新,及时地从民生新闻的转型与提升的角度出发,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看看看》节目提供了一个外在的推动力和不断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自办节目中,特别是在电视对农节目上有着自身优势,那么如何把电视对农节目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广大农民喜欢,来争取更多的受众。文章以瓦房店广播电视台对农栏目《乡村四季》创新实践为例,分别从本土化、实用性以及融媒体三个着力点来提升电视对农节目精准服务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WTO后,切实加强对农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但在近年的广播电视节目由栏目化向频道化迈进的改革过程中,对农节目却一直被冷落。本刊在去年第五、六期曾分别刊发黄良奇和徐福达的文章《电视传媒进军农村大市场》《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城市电视台如何走“城乡分理”之路》。此期三位作者的两篇文章又一次提出:为什么国内注册的各类电视台上千家,竟然没有一个对农频道?为什么对农节目长期被广电人所冷落?中国应对WTO,加强对农宣传是不是重要内容?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本刊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亮点2005     
2005年的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继续保持创新、服务、贴近的风格,继续践行“心系衣食父母,真诚为您服务”诺言。在齐鲁大地上留下了一串踏实的脚印。推出新栏目——《乡村季风·打工在线》。 2005年1月,一个全新的栏目——《乡村季风·打工在线》出现在电视荧屏上,这是山东省境内第一个也是全国电视媒体少见的专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播的栏  相似文献   

9.
陈颖 《视听纵横》2004,(3):56-59
自从1996年《东方时空》进行了第一次栏目包装并取得成功之后,我国的电视包装就开始悄然兴起,并且逐步由节目包装、栏目包装向频道整体包装发展。当前,我国有数千电视频道,电视媒介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频道包装作为一种能有效强化频道定位、  相似文献   

10.
卢传才  黄宁  李欣 《新闻前哨》2014,(12):36-38
《新闻360》是湖北电视综合频道2010年推出的一档以帮忙为特色的日播大型民生新闻栏目,其前身是2008年开播的新闻栏目《综合1时间》。去年以来,节目时长增加到70分钟,每天17:55开始播出。《新闻360》突出“帮忙”特点,着力内容创新,栏目逐渐成熟,今年更是喜获“湖北新闻”优秀栏目一等奖。一、栏目定位“帮忙”,既与频道理念一致,又凸显自身特色《新闻360》从创办之日开始,就坚持不懈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8月18日,湖北电视垄上频道正式开播,近四千万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频道。从荆州电视台《垄上行》节目品牌的全省推广,到垄上频道的开通,标志着湖北电视对农节目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结合黄石电视台《垄上行》节目运作实践,初步探讨电视对农节目的创新创优之路。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当山东农科频道创办第二个三农栏目《乡村季风·服务版》的时候,曾经反复推敲应该用什么样的定位语概括这个节目,最终,我们选择了心系衣食父母,真诚为农服务。这两句话,概括了农科频道的工作态度和对农民的感情,概括了对农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农科频道的《乡村季风》如今在山东乃至全国的观众中尤其是农村观众中很有名气。但这个节目刚创办的时候,却遭遇过几次采访拍摄的滑铁卢。有一次,两位新来的见习记者去日照市东港区农村采访。在种植春茶的大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之后,推出了一档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艺术鉴赏价值的栏目——《魅力12》。该栏目的定位与节目形态具有独到之处,展示了电视在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与普及上的生命力。 西部频道是作为一个整体包装推出的.其核心目标是“宣传西部、推广西部”,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专题、文艺栏目如《天地人》、《魅力12》、《西部论坛》、《天天快乐》等,则是对频道的丰富和有益补充。创办《魅力12》的目的,是通过挖掘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来反映我们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最初做对农节目,我曾带有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当时,真真切切地希望我们电视人为中国的农民,为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做点什么。 1997年,我参与创办了山东电视台的对农栏目《乡村季风》。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这个栏目从周播发展到日播,连续获得全国大奖,成为中国新闻名专栏之一,也成为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的创办基础。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办对农电视节目已经不仅仅是考虑如何为“三农”做点  相似文献   

15.
高坤 《新闻爱好者》2010,(11):168-169
在对象性节目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乡村俱乐部》、湖南卫视《乡村发现》等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风格特征的研究,发现从上到下的对农节目需要解决好主持艺术的定位问题。从对农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形式和受众群的多元化调查发现,对农节目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民、在形式上突破创新,重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对农节目主持人要增强现代传媒意识,按照农村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创新和拓展,使主持风格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芃 《青年记者》2016,(8):78-79
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即《限娱令》),除了对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新闻时长有要求外,还明确规定必须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从2012年开始,以湖南卫视《平民英雄》为代表的法制道德类电视节目相继开办并且风靡各大上星频道.2015年1月,湖南卫视将《平民英雄》栏目从节目中心交由新闻中心主管,节目的团队、包装和主持人等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下面,笔者对《平民英雄》历时近一年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经验进行分析,希望给当下法制道德类节目的发展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作为一档兼收人文历史和军事等题材的揭秘性纪实栏目,自2009年2月4日开播以来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完成了栏目品牌的树立和频道亮点的打造,与同类题材电视栏目的差异之处显而易见。本文试从节目元素和情节叙述两个方面探讨和解析《档案》的节目形态,发现其特色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7,(4):7-8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经济频道的前身是湖北经济电视台,2002年6月更名为湖北电视经济频道。2006年3月1日,省广电总台成立之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财务实行自收自支。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按照“以节目为龙头,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改革,大力创新,实施品牌战略、资源整合战略和营销战略,着力打造本土化节目,先后推出了大型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本土方言栏目剧《经视故事会》和本土方言室内情景喜剧栏目《经视人家》,现已发展成为频道的品牌栏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苏庆谊 《今传媒》2011,19(3):82-84
《百科探秘》是一档独特的科普型电视谈话栏目,开播至今刚好五年,面临新的央视科教频道改版,由于栏目的同质化而被停播改版。那么作为科普型电视谈话节目,它与普通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上既有类同,又有不同,几乎五年的节目实践中,它很难按照现有的谈话节目类型去概括和描述。而最终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混合形态。虽然这档栏目在收视和影响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央视唯收视的导向下,栏目也存在选题趋同化、范围狭隘化的问题,妨碍了栏目更好地向公众传达科普和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乘虎 《传媒》2011,(11):67-68
2011年9月12日,山东卫视推出了新型法治新闻栏目《围观》。作为一档在电视荧屏驻守了25年之久的法治节目,其经历了从《道德与法制》(1986~2009年)到《说事拉理》(2009~2011年)的演变,堪称中国社会法治进程的实践者与见证者。此番,以"围观指向公平,围观改变中国"为定位更名的《围观》栏目,不仅是在原有栏目多年积淀与培育的品牌资源基础上的大胆探索与创新,而且是山东卫视"情义山东,公平中国"全新频道定位的承载与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