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事件近年来,我国的对二甲苯(简称PX)需求量水涨船高,但是从厦门到大连,再到昆明、茂名,围绕PX项目污染环境的争议从未停歇,PX项目渐渐成为民众眼中的洪水猛兽。在我国PX项目建设不断推迟的时候,周边的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却在以中国内地为目标市场,意图"大干快上"分享PX项目"蛋糕"。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3,(8):8-8
中国科协2013年4月16日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结果。PM2.5、“世界末日”、“黄金大米”等热点事件入选。 十大科普事件包括:PM2.5被写入“国标”,大气环境质量广受瞩目;“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发布,力促科普工作开展;北京暴雨险情和悲剧震撼社会,应急科普教育成焦点话题;“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启动,为高校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探路;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首次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指标,有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与中国”活动十年辉煌,科学家勇担科学传播重任;“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启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受追捧,航天科普掀起新一轮热潮;“黄金大米“事件引发科研伦理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发挥科学大家投身科普的带动、凝聚和辐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前我国科普工作存在着队伍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低;科学大家参与不足,权威声音少的问题。鉴于科普大家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以往的成功实践经验,文章提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出发,为科学大家从事科普提供政策鼓励和引导;其次,科学大家应主动创新科普模式,开展多元化科普;第三,科学大家应将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事件作为科普切入点;第四,科学共同体应充分发挥凝聚科学大家群体智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丁爱侠 《学会》2017,(9):54-58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财富,是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思考。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长期缺乏人文精神的引领,我国科普工作脱离生活,很多科研工作者不愿意从事科普工作,部分科普工作者丧失立场。人文精神对于科普工作者、科普成果以及社会环境都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对科普的引领作用,需要加快形成社会共享价值观,确立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以及有效提升科普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民的网上活动已经进入了公共领域阶段,网民通过在虚拟社区论坛等网上公共领域发表言论,形成网络舆论,进而影响现实社会决策.本文通过对厦门PX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网上公共领域呈现的精英化结构特征、政府高层积极参与以及现实公共领域和网上公共领域相融合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的科普教育实践,在简要分析科普教育工作者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趋势、科普教育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提出要发挥科普教育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科普教育的职业规范与从业标准,设立科普教育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与评价体系,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应急科普的主要目的,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科普工作的考察,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视角,按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总结分析应急科普工作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开展应急科普的建议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协同化、高效化、社会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科普的时间、经历都远不及欧美国家。最近,网络上的调查结果引发热议。而面对接二连三需要科学解释的新闻事件,人们不禁有了更多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学普及水平不如欧美?科研人员为什么不愿意做这些事情?有科技工作者称,国外的科学家乐于从事科普写作.与科普著作发行量大、可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获得较丰厚的经济收入有关。有些写出了科普名著的科学家,其版税收入甚至高于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普能力是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支撑。本文从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基础设施、科学教育环境、科普作品传播和科普活动等六个要素的扰动出发,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对我国科普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普基础设施对我国科普能力发展贡献最大,科普作品传播和科普活动成为我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10.
以2007年厦门发生的"PX事件"为例,探讨了手机媒介对于公众参与、社会融入(social inclusion)和市民性(citizenship)的培育和影响。以语音电话和短信传播为主要信息获取与群体组织渠道,厦门市民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环境保护运动;与此相同,当地政府在事件后期同样以手机媒介为载体,积极搭建起沟通政府部门与市民百姓的公共信息发布与反馈平台。厦门"PX事件"为手机传播、公众参与和电子政务相互融合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对社会民众而言,手机信息的传播扩散,为他们关注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对政府部门而言,手机传播的及时性、普遍性等优势,对于形成与规范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有积极的意义,是吸纳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和民主监督过程、提升政府决策在公民群体中的理解和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快速发展,促进科普对外交流成为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州近年开展的科普交流活动项目的背景、内容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剖析,为我国科普交流合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燕妙 《学会》2003,(4):46-47
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 ,它的出台使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社会化的轨道 ,将使我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它给科普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使科普工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科普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普法第三条中指出 :科普是公益事业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江总书记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有关科技风险的公共争论频发,每年因此引发的群体事件不在少数,在科学和技术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特征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科技风险的感知水平与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实证调查,解读其对科技风险的感知及行为反应中存在的矛盾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促进未来科技风险沟通模式的转变,有助于社会良好参与氛围的形成,促进未来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类科普剧已在我国的部分科普场馆得到了应用。通过调查科普工作者与科普受众对于自然科学类科普剧的认知情况,分析二者在科学知识偏好、表演形式偏好等方面的异同及差异成因,为科普剧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20)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是中科院与贵州省共建的一个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后FAST将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天文射电望远镜,并在未来二十年至三十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FAST项目建设将使贵州省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天文重要科普基地的之一。为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搭建基于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国际化科普基地和科普云平台建设,开展天文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这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启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我国的国民科学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藏文科普出版书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很多西藏农牧民思想落后,科学素质普遍低下,因此,必须创新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让科普走进我们的身边、走进农牧民的生活,在广大西藏科技工作者、教育者、文化传播者、科普工作者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努力下,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与社会互动的日益密切,科学咨询逐渐成为影响现代政府决策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却不断暴露出责任缺失等道德问题,严重破坏了决策的科学公信力。因此,如何确保科学建议的可靠性和无私利性已经成为当前科学咨询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负责任的科学咨询,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对于公共决策的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贾亚千 《科协论坛》2012,(12):33-3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2004年编制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强调:“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益性展览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近二十年来,我国科普场馆事业迅速发展,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9.
杨文志 《学会》2005,(5):7-10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社的社会团体,是科学家共同体的一部分,它通过其价值观和利益聚合的纽带把同行的科技工作者联结起来,成为有一定同质性的科技工作者同行群体。学会与政府、企业等组织有所不同,承载的组织功能和作用不同,政府往往靠公共权力来管理社会,企业靠商品、利润来诱惑社会,学会则是价值中立的社会机构,靠科学家共同体的共同愿景、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志愿精神共同来管理和运作。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