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易善平 《生活教育》2012,(24):67-69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在整体发展、特色发展基础上实现高层次的均衡。区域内教育均衡,最关键的是校际教师配置均衡。南京市建邺区结合本区实际探索出了在岗成才、全员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通过打造“五大平台”,实施“五项工程”,完善“五项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减少乃至消除校际教师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优质与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精神内核。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仍普遍存在。多年来,各地区开展了多种措施缩小校际差异,改善教育环境,促进良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课内外负担明显减轻,教育重新回归到学校这个“主阵地”。限制校外学科培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供延时服务、教师轮岗等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但在“双减”的初期,这些做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双减”政策逐步深入的关键时期,应实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配套措施,通过促进教育分配公平、提高师资水平、缩小校际差异等方式,不断巩固“双减”成果,使“双减”政策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源于历史上的“重点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家逐步取消了“重点校”政策,中小学校际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甚至教育中的权钱择校进一步加剧和固化了校际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在城市全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今天,校际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本文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系统、全面地透视了城市中小学校际不均衡的内生性质与制度关联,为城市中小学校际均衡发展提供制度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校际均衡发展的公平指向具有教育自身的逻辑,这一逻辑的起点是人性.从人性和教育系统两种视角进行考察,得出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在于“基本”资源配置的完全均等和差异性均衡的有机结合.在对阻碍校际均衡发展的三个偏颇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校际均衡发展的路径:首先要实现所有学校在基本办学标准上资源配置的完全均等,同时要创建富有个性的特色学校,促进儿童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还要对薄弱学校和处境不利儿童进行一定的教育补偿.  相似文献   

5.
联片教研是以“校本”为基本概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的新的校本教研工作机制。这种新的教研工作机制要求我们在联片教研中要统筹安排,加强指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河西区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是由临近学校组成的非行政性的区域合作发展共同体,围绕共同的愿景,校际间资源共享、互动教研,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各学校自主、主动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机制。学区制下校际间全方位合作、多因素互动,系统动态中实现了共同发展。联合学区推进了城市城区相邻学校的均衡发展,择校热开始降温。提升联合学区这一校际合作新机制的效果需要建立新的激励评价机制、借助专业科研力量的支持,也有赖于各阶段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克服优质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困境,进而达到“节省成本”和“质量提升”的双重目的。但当前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依然不足,通过对西北三省四县的实证调查发现:教师资源共享整体不足且教学点问题最为突出、校际共享教育经费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物力资源共享缺失且校际呈现等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公平与效率冲突导致共享理念被忽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校际共享缺乏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导致共享主体间博弈难消除;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导致校际资源共享可达性较低。因此,各级政府应从建立共享理念、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学校布局等方面着手,有效促进县域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由于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尤为突出,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怎样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区内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怎么进一步灵活机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从2012年9月升始,重庆市永川区教委就将“片区教研”作为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历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联合·整合·融合”三大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14,(8):20-21
玉溪市红塔区自2011年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建设以来,加强学区化建设,逐步实现了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不断缩小了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在缓解“择校热”、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区制之所以日益受到关注并开始试点,其重要原因在于大学区制能够缓解学位房热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实施不当,有的地方在推行大学区制时没有合理划片,并没有缓解学位房热,反而使学位房热演变成学区房热;有的地方虽然进行了合理划片,但由于优质资源单向输出,致使大学区内的校际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反而产生新的不公。为了实现大学区制的初衷,解决“择校热”特别是“学位房热”的问题,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划片,抑制学位房热向学区房热演变;实施资源协调,调整教育资源治理层级,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强化文化认同,扩展校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权力下放,建立大学区委员会,保障大学区办学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校际合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策略,其重要特征为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其中,校际合作共同体及其学习效益探索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考察校际合作共同体的几个典型实践,对校际合作共同体的要素构成及其关系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梳理长株潭城市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各种类似于共同体形态的校际合作模式,提出了均衡发展共同体,并基于对理想形态均衡发展共同体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强化行政引导与科研支撑、建立利益激励与补偿机制、培育与生成共同体文化、创新教育督导制度等构建均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德国“卓越大学计划”是德国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发展本国大学和顶尖研究而实施的改革举措。纵观计划全局,“卓越大学计划”具有项目设计的层次性,评估机制的合理性,资助对象的流动性、项目分布的差异性等特点,其对我国“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借鉴是: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做好“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构建积极长效的评审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参与和退出机制,重视地区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新课程改革在我们杏花岭区全面启动。区教育局抓住新课程改革培训实施的机遇,提出了“以校为本,以组为体,以强带弱,校际联动,多层合作,促进均衡”的新课改指导思想。由东华门小学携手胜利街小学等12所学校志愿组合承担了区六大课题之一——“校本教研机制的研究”,并形成了由各级领导、实验教师、指导专家、教研员等多方优势构成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总体较差,主要指标达标率总体较低,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计算机台数、教职工编制配备等尤为薄弱,且学段之间、城乡之间办学基本条件差异显著;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比较明显,低位且不均衡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必须坚持“使最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的社会正义原则,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创新机制,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在县域内实现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7.
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解决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现实策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从实施理念、政策保障、实施管理、评估与反馈方面着力探讨解决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问题,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路径,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为切实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得到质的飞跃,在海沧区政府和厦门市教育局的牵头与支持下,海沧区教育局与厦门一中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将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学校创建成“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进行紧密和实质性的合作。2008年9月,海沧区与厦门一中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挂牌“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实现“高位嫁接”。  相似文献   

19.
高校间广泛开展校际合作办学,对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高校间开展合作的内外动因,应全方位建立完善的高校校际合作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等,将高校校际合作推向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有赖于良好的协作,所以对其协作学习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作者以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中的一个协作主题为例,分析了如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过程进行有效设计。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是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框架内的跨周期子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远程合作学习项目,促进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各地区之间学校的均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