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0,(2):44-47
自20世纪50年代长沙窑址被发现,诸多学术成果问世,长沙窑为文博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所重视,但民间收藏好长一段时间对此波澜不惊。1983年,国家对长沙窑址进行较大规模的发掘,随着研究和舆论宣传的不断升温,长沙窑方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关注。1996年,湖南几家文博单位在周世荣先生主导下编写了《长沙窑》一书,这是几次发掘报告的归纳总结,是多年研究成果的提炼升华,也是国内外长沙窑藏品的集中展示,第一轮长沙窑收藏热潮随之悄然升起。  相似文献   

2.
清溪窑,位于重庆巴县(现为巴南区)清溪乡,窑址分布在梓桐坝村、华光村,现已发现3处窑址,分别称为华光村窑、梓桐窑和鱼塘坡窑。窑址发现于1976年,其中华光村窑和梓桐窑曾于1990年和1992年进行过发掘。从出土实物来  相似文献   

3.
长沙窑大致兴起于8世纪中期至中后期,而盛于9世纪,衰于10世纪。半个世纪以来,长沙窑从发现、发掘到收藏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考古专业人员配合文物普查的抢救性发掘和为解决学术问题采取的主动发掘。最后一阶段则涉及到广大长沙窑爱好者的个人收藏。1.长沙窑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4.
癸未岁末,祖国边陲春城昆明风和日丽,鲜花遍地,同京城严寒的天气形成明显的反差。脱下厚厚的冬装,我们驱车前往昆明以南100公里的玉溪古窑遗址探访。玉溪窑位于市区东南部的红塔山下瓦窑村旁,是目前云南省影响最大的正式发掘过的古窑遗址。玉溪窑1960年12月被发现,是元代除景德镇外,我国早期烧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15)
繁昌窑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南方地区专烧青白瓷的区域性窑场,窑址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的繁昌县西南郊,以西郊的骆冲窑和南郊的柯冲窑为代表。繁昌窑发现于1954年,其后安徽博物馆胡悦谦,故宫博物院冯先铭、耿宝昌等专家学者先后来窑址调查。1995年10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在繁昌召开,并出版了论文集。2002年9~11月,考古部门联合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2013~2015年,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将繁昌窑研究推向深入。初步结论表明,繁昌窑创烧于五代时期,可能是我国古代最早大规模烧制青白瓷的窑场,对研究我国青白瓷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现表明,繁昌窑第一期已开始使用"二元配方",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二元配方技术工艺的古窑场。繁昌属古宣州范围,其创烧与五代南唐国有密切关联,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南唐贡窑——宣州窑,因而该窑在研究古代贡窑或官窑制度方面颇具价值。2015年12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在繁昌举办了2015年会暨繁昌窑青白瓷学术研讨会,并展出了考古收获的大批繁昌窑青白瓷及窑具。  相似文献   

7.
陈硕 《收藏》2018,(1):100-111
按照唐代《羯鼓录》关于鲁山花瓷腰鼓的记载,位于河南平顶山境内的鲁山段店窑,在历史上很早即名声大噪。它不是一座普通的民窑,而是历来被官府重视,且窑群规模宏大、烧造历史悠久、生产种类繁多名窑,虽经历次发掘,出土过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但人们仍远远没有认识它。  相似文献   

8.
张海军 《收藏界》2014,(9):68-75
长沙窑是一座商业性瓷窑,古称为石渚窑,因窑址在湖南长沙市以北30公里所辖的望城县铜官镇书堂乡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解放后的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显示,长沙窑的窑区除了瓦渣坪之外,谭家坡、陈家坪、廖家坝、胡家垅、蓝家坡、蓝岸嘴等都是遗址区域。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兴盛于中晚唐时期,而衰落于五代时期,其烧制时期仅15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产品器型之丰富,风格之多样却是当时任何一个窑口所罕见的,长沙窑的香具亦是如此。长沙窑香具上所展现的各种类型文化元素无不体现出了唐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对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统计得知,长沙窑所生产的香具主要以香炉为主,兼有配套使用的瓷盒,其中香炉和瓷盒均可细分为多种样式,这在1996年出版的《长沙窑》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主要以1983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单位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同样也是以此次调查发掘为基础。根据对馆藏长沙窑香具统计得知,香炉共有27件,瓷盒及盒盖共计两百余件,现针对相关器物的具体造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唐俊杰  邓禾颖 《收藏》2009,(4):58-61
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是宋室南渡后在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长期以来,囿于窑址未被发现,关于该窑的争议聚讼不休,几成悬案。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偶然发现,为修内司官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随着窑址的全面发掘和发掘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姜苑 《收藏》2023,(11):16-19
<正>邯郸市博物馆馆藏一批赵窑遗址出土铜器,经整理,这批铜器均为商代器物,其器型和纹饰具有典型的商代中后期特征。本文将对这批文物进行整理介绍,并结合其他资料简要探讨赵窑遗址在商代时期的地位。赵窑遗址位于邯郸武安市赵窑村一带,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文物部门于1960年、1975年两次组织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发掘,1992年邯郸市文物处将部分赵窑发掘文物移交给邯郸市博物馆。本文在此将这批器物中的铜器做一下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唐隆平  唐果 《收藏》2007,(12):76-81
近年来,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湖南古代青瓷窑址不断被发现。考古发掘证明,湖南的青瓷窑址除了东汉湘阴(岳州)窑外,更主要的集中在唐末至北宋的衡阳。衡阳境内分布着100多处自唐至宋元时期的大小不一的青瓷窑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鲁山窑是河南中西部地区一处重要的综合性窑场,因其丰富的烧造品种和精湛的烧造工艺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随着近年考古发现,鲁山段店窑的整体生产面貌虽基本清晰,但因缺乏科学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年代分期、生产情况、技术工艺、窑址兴衰等问题上仍有可深入探讨的可能性。本文以介绍一批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所藏鲁山窑陶瓷产品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7)
正唐代长沙窑是中晚唐时期兴起的外销性窑场,随着"黑石号"沉船打捞长沙窑瓷面世,长沙窑的产品外销属性日渐明晰。经过梳理资料,发现在唐都长安和陕南地区,仅有零星长沙窑瓷器出土,从而反向证实了长沙窑主要用于海外销售。另外、在近年长安区发掘的韩休墓(《五牛图》作者韩滉之父)胡人舞乐图壁画上,长沙窑瓷装饰上常见的波斯枣(椰枣)与胡人形象也有生动表现,显示了唐长沙窑使用的这些装饰素材在唐墓壁画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4.
安仁瓷窑位于陕西旬邑县城以南仅一公里,在其东南约65公里处,就是黄堡镇耀州窑遗址。此窑历史久远,品种多样。在当时曾兴盛一时,其产品与耀州窑器有很多相同之处,是耀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经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发现瓷窑窑址42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陶瓷史上,山西是古窑址众多的省份,大自然厚爱这片土地,给予了它充足的黏土和似乎永远采不完的煤炭,赠予了它瓷业生产的各种先决条件。从雁北到晋中、晋南,有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榆次窑、介休窑、霍州窑、平阳窑等,许多窑址的地表至今仍散落着大量的瓷片和匣钵,其中榆次窑位于太原市东郊的孟家井村,1959年被当地文物工作者发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20,(7)
正作为唐代著名外销瓷窑,长沙窑有一个专门的生产类别,即灯烛等照明器具。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法基在《地理志》(903年)中,将中国瓷器、中国灯和中国丝绢列为三大名产,可见唐代灯具在当时中外交流上产生过怎样的重大影响。长沙窑生产的瓷质灯具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反映了它面向市场的民窑商品性质,从一些灯具的造型装饰上,还可见其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现已发掘出土的长沙窑灯具按照明燃料,可分为膏灯和烛灯两类,即俗称的油灯和烛台。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上世纪对耀州窑的大面积发掘工作开始以来,特别是发现了五代地层并出土了一批高档器具后,关于耀州窑的性质及其与明代以来广为传之的"柴窑"的关系便成为古陶瓷界讨论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要讨论这个话题,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五代耀州窑出土器物去看其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应从有关柴窑的文献记载中探讨它的特点和性质。本文主要是对五代耀州窑的出土器物及工具——陶范作以解析,并根据这些分析来判断五代耀州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丁送来 《收藏》2009,(12):42-45
湖南制瓷历史悠久,曾出现三次制瓷高峰。早在东汉时期,湘阴窑便已烧出成熟的青瓷,窑址考察中发现有东汉中期“汉安二年”(143年)纪年青瓷残片。可以说湖南青瓷的出现,基本上与浙江越窑青瓷同步。唐长沙窑是湖南瓷业生产的第二高峰,它在承袭湘阴窑、岳州窑风格的同时,创烧了釉下彩瓷,从此打破了瓷器装饰釉彩单一的局面,产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19.
吴跃坚 《收藏》2010,(2):42-43
长沙窑产品究竟是陶还是瓷 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曾提到:“长沙窑的绝大部分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制品,严格地说是一种‘炻器’。”这段话是在分析了1983年从窑址发掘的长沙窑器物胎质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赵文军 《收藏》2010,(9):53-55
汝州张公巷窑是一座重要窑口,曾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关于它的时代与性质,过去由于依据不足,众说纷纭。现根据最新考古发掘资料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