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新儒家对于传统和西方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加之社会参与性差,儒学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反而面。临着种种困境。新儒家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学理层面的儒学现代化上,其主张将制度化儒学从儒学中剔除出来,这使儒学的系统性大受影响,儒学面临被肢解的危险;由儒学开出民主、平等的努力,新儒家做的根本不成功。因此,现在的儒家面临两条路:一是进行将儒学融入现代性的尝试.一是在时代精神下重铸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多层面的复杂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构成中国近现代新儒学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原点,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危机则是新儒学产生的个别性和直接性根源;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也离不开它的“宿敌”——文化激进主义的刺激;现代新儒学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员还与中国近现代的其他文化保守主义有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面前,梁漱溟高扬儒家文化的大旗,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和对西方生命哲学的阐发,创立了融会中西的“新孔学”,并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儒学思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局限,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在理论上有许多疏漏。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以传统儒学为主体来吸收改造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借以寻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借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新儒学,实是希望理论工作者融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复兴和重新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对中国传统儒家进行改革,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价值,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梁漱溟通过儒学的社会化来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严格区分真假儒学,援佛学入儒学,这些都对新儒学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漱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作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代表人物,通过三种文化意欲观,既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又发掘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价值,从而得出了儒学必将复兴的结论。站在整个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立场上,解析了梁漱溟儒学复兴论的思路,主要分析了他这一论断实现的契机和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新儒学的传播和影响下,以“儒学复兴”为目的的思潮在大陆也有兴起之势。21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中国文化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关涉传统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传统的关系问题。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呈纵深多极化展开。有选择性地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大陆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今人审视其丰富而复杂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的新儒学思想立足儒家传统,试图融通西方文化以改造中国的思想体系,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儒学在文艺领域影响了文艺理论的构建和文艺创作的实践,总体来说也是得失参半.在当下儒学越来越受重视的大环境下,新儒学如何存续并继续在文艺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赖于新儒学本身的理论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生命哲学是由章土钊首先介绍到国内的,欧战结束后梁启超、张君劢借欧游之机登门求教于生命哲学大师。由于生命哲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许多相契之处,所以被五四以后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所吸取,从而促成了传统和近代儒学向现代新儒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对西方基督教的存在形态为标准来论衡宗教。因而对于中国化这样一个极富特质且历史悠久的化传统竟然没有宗教而迷惑不解,现代新儒家提出儒学是中国宗教即儒教的说法。儒学是否是儒教,是否具有宗教法。本试图就此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3.
在儒学价值的现代重释中,传统儒学如何关切现实人生成为现代新儒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近百年来现代儒学的基本创生历程,大致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儒学价值重构范式:一是从生命生活的角度重构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二是从心性本体的角度阐释儒学的道德形上特质;三是从宗教精神的角度提升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终极关切.从总体来看,三者尽管范式和路向不同,但却表征了现代新儒家们在挖掘儒学的当代人文价值层面共同的精神蕲向,即只有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民族性”、“超越性”和“地方性”价值的人文阐扬,才能凸显现代性背景下传统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独特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新儒学面临双重困境和儒学多极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李承贵的"人文儒学"以"人文主义"为基底,上承原始儒家学说之人文特质,援引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试图构建新的儒家形而上学。"人文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人文儒学"成为儒学本体形态的可能性不大,形上建构也并非儒学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家提出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传统文化可以适应现代化、儒家伦理有助于人格现代化等观点在思想理论界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现代新儒学没有走出文化决定论的误区,未能摆脱文化保守主义的局限;恰当地估计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它可以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助力;否则,它将成为一种阻力。  相似文献   

17.
本在化转型与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与评价儒家在构建21世纪中国民族精神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用,探寻儒学原典与新的人精神的契合点,从而使传统儒学与现代化的对话成为一种可能,进而指出,儒学因其深邃博大,在当今,不仅不缺现代意义,且可补西方化与现代化之偏。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儒家对于传统和西方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加之社会参与性差,儒学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反而面临着种种困境.新儒家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学理层面的儒学现代化上,其主张将制度化儒学从儒学中剔除出来,这使儒学的系统性大受影响,儒学面临被肢解的危险;由儒学开出民主、平等的努力,新儒家做的根本不成功.因此,现在的儒家面临两条路一是进行将儒学融入现代性的尝试,一是在时代精神下重铸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王小燕 《现代语文》2007,(10):112-113
较之传统儒学,现代(当代)儒学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某种整体的、根本性的改变。当代新儒家的兴起自有其时代性的眼光与迫切的使命感。本文力图探究新儒学的流派、在当下的存在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思潮的三大流派之一,现代新儒学力图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民主科学之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来谋求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新儒家将这一过程名之为“内圣开出新外王”。为实现“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第二代新儒家的重镇牟宗三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说,其中心意旨是认为:作为传统儒学之本的道德理性可以通过自我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