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以教材引路,学习观察方法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是经过作者认真地观察、细密地思考而写成的。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例如,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搞清作者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观察的。然后,抓住雨的特点,从作者对雨的描写中,得出作者写的是“夏雨”的结论,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雨中”的重点,学习作者对“天地间”、“屋顶”、“屋檐”和“地面”雨景的具体入微的观察方法。其次,我抓住作者在…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学习描写场景的方法,要求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教学重点:观察和描写场景。教学难点:抓住场景的特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熟悉的场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根据教材特点,本次习作教学可以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4.
设计独具匠心教学生动活泼──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6课《爬山虎的脚》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余耀才【教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2.使学生知道怎样抓住特点,具体详细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次科技活动》是五年制第六册第二组教材中的阅读课例。课文按照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顺序,记叙了“我”参加一次科技活动的见闻感受,表达思路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写的好教材。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比较简单,又是指导学生练习独立分段的良好凭借。教学本课,应紧扣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放手指导学生自主运用前三篇讲读课例中领悟到的分段方法练习独立分段;又应抓住读写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自主借鉴课文观察、描写的方法,通过“练笔”实践提高观察、表达的能力。根据课例特点,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  相似文献   

6.
瑞雪(教案)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凛冽、霎时间、巍巍、耀眼、纷纷扬扬、自蒙蒙、北国风光、瑞雪丰年”等词语。2. 理解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懂得“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农谚的含义。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学初中物理“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学生实验时,曾多次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许多小汽泡?”,“为什么会发出响声?”等问题.当时,我只能简略地回答说:因水中有气体,烧杯发生了振动.为了能具体而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翻阅了有关书籍.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条理地、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想象力。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条理地、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体味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听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看桂林山水幻灯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教师说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做到内容具体。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并积累了写作素材之后,要善于“描写”。所谓的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写出来,让读者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如何描写才会形象生动呢?我认为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方法。要提高习作水平,务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例。学生通过一篇篇精美的范文学习,可以不断地从中受到启发,体味人生、生活,积蓄观察方法。例如教《观潮》一课,…  相似文献   

10.
描写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在这一环节上,有些同学总也“过不了关”。他们描写事物,总是存在简单、粗略的毛病,写出的事物不具体、不充分。每每触及此,我们这些同学就“皱眉头”,似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一、要解决好对事物的观察感知问题。描写事物和观察、感知事物有很大关系,不善于观察、感知事物就不能写好事物。要想把事物写具体、充分,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1.要有“显微镜”式的眼睛。从同学们的写作情况看,有的同学在描写事物时,对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写作前对事物没有很好地观察。只…  相似文献   

11.
一.以“读”促“写”,激发习作兴趣。1.通过“读”,指导“看”,教给观察方法。《可爱的中国》是一篇以写具体为训练目标的教材,其中对“草”的描写具体、生动、活泼。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读这段话时,我抓住三个方面———①作者对“草”的观察顺序是什么?②这段话中心是描写草的什么形态?③划出句中“静”的描写句和“动”的描写句,找出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录像”,让学生从“读”中看“实”,从“实”中见“读”。学生在仔细品读时,对作者那种细致…  相似文献   

12.
我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几年时间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生写作常见的毛病有:第一,缺乏具体材料,只是空空洞洞地做了一点概略的介绍,没有对人、事、物的具体描写,虽然有主题,但描写“空”而不“实”,苍白无力,不感人。二是没有明确的主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把见到的、听到的事一一罗列写“流水账”作文,说了半天不知所云。三是有了材料,也确定了主题,却不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有的材料和观点不相适应,有的材料使用时详略不当,影响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13.
《军神》是一篇震撼儿童心灵的美文。选编的意图是:①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教学时可采用“课题学习法”,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速读《军神》,理解课文描写人物时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随着视角转换,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观察与描写景物时视角的变化大致有这样三种方法:一、以不同的视角描写相同的景物例1名家观察描写片段:“高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随处可见,也经常出现在文章当中。观察和描写植物,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练好写作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观察和描写植物呢?下面提几点建议,供家长辅导孩子写作时参考。一、认真仔细,有顺序地观察植物什么是观察呢?“观”就是看,“察”就是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下水”引路指导习作──四年级作文的指导与讲评银川市城区回民二小邵新华四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习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短记叙文。学写书信。学习使用标点符号。能修...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2.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3.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评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主要教法主体性作文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想写出一篇篇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写人记叙文吗你想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本设计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凭借,极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思无所忌、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习作信心得以增强,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让学生在乐此不疲的参与中,其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教学目标1.能有顺序地观察、描写一处景物,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3.通过学习例文,要求学生掌握生动、具体描写…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体会阮恒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及他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难点:从“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表达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从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疑点: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