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生存危机是有目共睹的,不论小报还是大报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存战略。当下困难最大的可能还是地市州报,但是笔者近日读赵凯所著的《走进美国社区报》,觉得美国报人的经验对国内地市州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22):77-80
美国社区报与社区居民的"亲密感"的营造来自于报纸内容的本地化、贴近性和实用性。中美社区报在报纸的功能定位、内容定位、采写视角、采写内容、体裁和语言以及编辑方式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吸收美国社区报先进经验,在中国现实环境中进行本土化分析,中国社区报的内容发展策略就自然呈现了。  相似文献   

3.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7,(20):17-19
2007年4月,感谢俄亥俄州莱特州立大学商学院助教玛乔里的全力推荐,在通过了格林郡报系的发行人乔恩·诺尔的面试之后,我开始了在该报为期4个月的实习。格林郡报系隶属于俄亥俄州的布莱恩出版公司,该公司在俄亥  相似文献   

4.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社区报道一向不受重视,甚至成为"琐碎"的代名词。但实际上,社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是社会的缩影,从某种角度讲,抓住社区就等于抓住整个社会。对于社区新闻的误解源自没有深度挖掘,社区报道本该成为新闻富矿,同时应从"温暖故事""趣事""生活经验"等几方面加强报道。  相似文献   

6.
辰目 《传媒》2012,(6):1
正本期把重点放在社区报上。笔者以为研究社区报至少有五性要大致搞明白:必要性、重要性、规定性、可行性和合法性。关于社区报,美国朋友讲在他们国家有很长历史,而中国现在似乎还没有发展起来。其实不尽然,早些时候笔者作为知青返乡劳动,每到收小麦的当口,村里往往让几位文化人办一种"夏收快报"之类的油印出版物,由各个生产队的  相似文献   

7.
陈树生 《青年记者》2014,(2):99-100
社区报:传统纸媒的"剩余价值"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报业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发展前景难以乐观。在传统大报的一片颓势之中,社区报却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了对抗报业经济衰退的态势。根据NNA(美国报纸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7000多家社区报目前拥有共计超  相似文献   

8.
欧洋 《新闻前哨》2013,(12):59-59
近两年,中国各地社区报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中国社区报的兴起有着各方面的因素。1.报业集团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许多大城市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人。这些人并不是新的受众群体,但他们居住在同一社区,经济实力相当,生活方式相近,在媒介消费上有着共同的诉求。这让同城竞争异常惨烈的报业集团看到了契机。社区人是城市生活消  相似文献   

9.
社区博物馆与博物馆如何为社区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对社区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如何服务社区两大问题以及我国大陆地区如何建立社区博物馆作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社区博物馆“社区”二字是社会学上一个概念 ,目前已有 90多种定义。但一般都认为它基本上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论我国或国外 ,在过去产业与交通尚未发达时 ,人们选择适合生存的环境群聚而居 ,形成一个边界明确、各自独立的村落 ,他们由于血缘、宗教、生活的需要互相依存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这就是社区的雏形。社区的概念也是动态的。传统上认为社区是一种空间单元 ,即人们共同…  相似文献   

10.
杨自强 《中国记者》2012,(10):108-109
社区报是新闻纸更是实用纸 社区是个舶来概念,中国近代以前并无"社区"这一说法,当然更无"社区报".在西方的文化理念中,"Community"意指社区、部落、团体、相对独立小社会等,最早把"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引入社会学的美国城市社会学奠基人罗伯特·帕克,把社区定义为"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可见,社区的本质是地理上的相近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归属感,其核心就是地域性和心理认同,地域性是它的物质特征,心理认同是其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1.
彭波 《传媒》2012,(6):18-20
Jock Lauterer,一个高高瘦瘦的美国男人,目前任教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学院,曾经创办了两份社区报。在过去的几年中,他的书《社区新闻》已经第三次再版,被全美很多大学社区新闻课程奉为教材,也成为专业人士了解社区新闻媒体的重要专业参考书籍。不仅如此,每年暑假他都会走访北卡大大小小的社区报,  相似文献   

12.
彭波  王聪盈 《传媒》2012,(6):12-14
他,在没有去北京市某局之前,是北京市某街道的工委书记,但在一些媒体眼中,知道他是因为他创办并管理过一份有26000人订阅的、"似乎"接近社区报本旨的《人文月坛》。这张小报是北京市50多张由街道主办的社区报纸中的一张。它是月坛街道的内部刊物,在许多月坛人的心中是了解社区、表达心声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全国报业协会(National Newspaper Association)对社区报纸的定义是:“旨在通过提供新闻和资讯的方式服务并建设本地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社区纽带的报纸。”其惟一标志就是它“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和归属感”。在美国,以社区报为主体的小报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04年,美国周报(绝大部分为社区报)达到6692份,  相似文献   

14.
王保权 《新闻窗》2014,(1):32-32
所谓“社区新闻”就是指发生在受众生存社区内的家庭、社交类新闻,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内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这类新闻以关注亲情、友情和社情为使命,以营造适合人居住和全面发展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记者,采制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个人在实践中认为,必须从勤、深、悯、正、广、新六个字上下苦功夫:  相似文献   

15.
黄小榕 《青年记者》2013,(28):22-24
中国社区报是早产儿,是先于社区文化的形成或在社区文化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中国社区报有一个天然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推动中国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报是舶来品,产生于300多年前的欧美,近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媒介产业的发展,移植到我国部分大城市。我赞同刘劲松、卞灏澜对社区报所下的定义:"社区报就是以社区(读者)为发行对象,通过提供新闻和资讯服务本地居民、打造社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定期出版物。"①中国的社区报,产生于中国的特定环境,自然也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特点,并因此规定了中国社区报的使命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5月23日下午,美国社区报研究专家Jock Lauterer到人大新闻学院进行主题为"社区新闻概况与新媒体背景下的美国社区报纸",并与师生一同交流了相关问题。Lauterer先生任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卡罗莱纳社区媒体项目高级讲师、主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报纸联合网NNA这样定义社区报:"现在,区分一张报纸是否是社区报的特征是看它是否是为一个特定社区提供信息服务。社区是指一个地域上、政治上、社会上或者是宗教上的共同体,并且这个共同体共有从属感。一些社区报只在网络上存在。任何一家定位为一个特定社区服务的报纸都可以称为社区报。"1本文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社区报如何发展和社区报的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8.
在对社区报本义的探寻中,我们认同陈凯教授对美国社区报的考察评价,即"小的才是美好的"。立足于某一特定规模的社区,以各种信息内容来服务社区,凝聚居民感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居民心声,这才是社区报的原初意义。从境外社区报的发展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来看,社区、媒体以及高校的联合,也许是未来中国社区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社区报的采编,有利于实现社区、媒体、高校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新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社区里的新闻事件。社区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延伸,在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同时,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存状态,服务百姓生活,有较为广泛的受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  相似文献   

20.
黄珍  雷杉 《新闻前哨》2010,(1):56-57
社区由“单位社区”开始转向开放的“多元化社区”,社区新闻应运而生。“社区新闻”是指对在一定区域内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共同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风情民俗等变化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