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界》1998年第5期刊载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也谈》)一文;《新闻记者》1999年第2期转载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周也平先生《客观报道辨析———兼与程天敏教授商榷》(以下简称《辨析》)的文...  相似文献   

2.
谈“像”与“象”的用法编者按:本刊曾于1993年第4期发表了聂方熙同志写的《谈谈“象”与“像”》。同年第6期发表了卢慧筠同志写的《也谈“象”与“像”》。之后每年都有几篇来稿讨论“象”与“像”的用法问题,本刊便没有再刊登。现在刊登张小白同志写的《谈“像...  相似文献   

3.
一在一幅漫画中,一些报纸上的栏目被画成饭店里的“风味菜”。琳琅满目的“菜牌”上,有文汇报的《瞭望角》、解放军报的《鸡毛信》、羊城晚报的《新闻漫画》、光明日报的《茗边老话》,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也在其中。“菜牌”下,“顾客”引颈而望,兴味盎然。风味,本来是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把一些有特色的报纸栏目喻为“风味菜”,不失为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今日谈》入“风味菜”之列,是漫画作者,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办的这个栏目的鼓励。把《今日谈》办出“风味”来,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二《今日谈》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九八○年一月二日,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年十个月,共发表文章一千四百五十多篇,最多的一年发表了三百零八篇,最少的一年发表一百七十八篇,平均一年发表二  相似文献   

4.
1998年第六期《新闻记者》刊出贾亦凡、顾向东先生撰写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以下简称《贾文》)后,由于对《贾文》中讲解“客观报道”的一段话有不同看法,我便写了一篇题为《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程文》)的拙文,投向《新闻界》。1998年第五期《新闻界》刊出了此文。1999年第二期《新闻记者》以《也谈“客观报道”———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为题,转载了《新闻界》发表的《程文》,并以此为由头,开展了关…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甘肃甘谷新兴镇亮江附中张捷:我在新闻教学上是个“外行”。自从去年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后,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将《新闻与写作》中“谈散文写作”、“谈喜剧创作”、“句组语病杂谈”、“新闻标题写作”等  相似文献   

6.
1997年我写过一篇短文《也谈“两种编辑”》,就编辑学研究中的“两种编辑”观点谈了些粗浅意见;相对于所涉问题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拙文所谈疏漏是颇多的。随着有关研究的继续进展,以及重要工具书《辞海》“编辑”条1999年版的最新修改,拙文就更是相形见绌了。为此写了这篇“再谈”,续抒管见,希望能有助于进一步共同探讨“两种编辑”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篱边人语     
《负暄琐话》前,有一段“小引”,张中行先生在那里说过,早春晚秋,坐在向阳的篱下,这是“负暄”,出典,也是远请《列子》来帮忙。话, 或云闲谈,张先生笔下也有分晓,截引,即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写,《琐话》尚不尽意,继之以《续话》,再而三,如今是《负暄三话》也出来了,文章仍旧贯,“写些事过或事微而未能忘情的”。书,读过,要谈想法,也只好不避齐东野语之嫌,谈。  相似文献   

8.
因为工作需要,翻阅了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五年十月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它使我肃然起敬,感慨良多。这个时期的《自由谈》,是经过改革,先后由黎烈文先生和张梓生先生主编的。黎张二位先生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而只是一般的进步文化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在蒋介石政权把中国社会“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条件下,竟能利用《自由谈》这个舆论阵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例话(二)余振鹏(31)《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与“今日谈”……现行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书名、篇名,报刊名等”用书名号,但对于这个“等”字的理解可就“百花齐放”了。比方,报刊上的栏目名称如何用法?现在有用书名号的,也有用引号的。甚至在同...  相似文献   

10.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11.
谈中国近代新闻史,不能不谈《大公报》;说起《大公报》,不能不谈它的“四不方针”。《大公报》是英敛之在1902年创办的,报名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之意,以“开风气,牖民智”为宗旨,创刊之初即以直言敢谏而著称,由此开创了中国民营报刊自由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元月的一天,我赶往铜川矿务局王家河煤矿。一进信访者何俊杰的家门,就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墙上贴满了各报平反冤假错案的新闻报道。我为《人民日报》写的“也谈记者的苦恼”和“再谈记者的苦恼”专稿,以及在《陕西日报》发表的“鸭口煤矿党委不理民事群众强烈不满”等报道,也剪贴在《呼唤青天》的墙报栏里。一下子臆测到何俊杰同志可能冤情深重。何俊杰同志确实冤情深重,但案情简单。原来,  相似文献   

13.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申报》副刊《自由谈》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副刊之一。1932年12月,史量才借《申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对《申报》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大胆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编辑黎烈文任《自由谈》的编辑。黎烈文新生的《自由谈》一改先前为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颓废风格,使之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外厚爱,14年来一直被固定放在一版下方位置,加框处理。三是“人望”较高,历次读者评报,《今日谈》总是受到颇多褒奖。尤其是,读者为《今日谈》写稿的热情始终没有“疲软”过,平均每天总要有半百之数的来稿,常年都是如此。《今日谈》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而评论部的同志又须以写作社论、评论员文章为其要务,再加上这个栏目编的年头多了,编辑难免有些“疲”,多少有点“当局者迷”的困惑,老是问自己:这个小言论  相似文献   

16.
10月29日至11月2日,《湖北日报》在头版连续发表《居安思危话作风》系列评论员文章(《戒奢》、《戒“集体按摩”》、《戒懒》、《戒“三拍”》、《戒虚假》)后,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不少读者来信说:这组评论说真话,很痛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丁关根及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等领导同志也对这组评论给予很好的评价。丁关根说:“《湖北日报》这几天谈作风建设的一组评论我都看了,很好,很有针对性,很有说服力,宣传效果很好。”吉炳轩说:“《湖北日报》注重发挥举旗性言论的作用。”“这几天谈作风建…  相似文献   

17.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期刊览要     
《中国新闻周刊》2001,(45):63-63
最近出版的《学自由谈》杂志刊登作家棉棉的章《一场“美女作家”的闹剧》,章说,美不美大家心里都清楚,再嚷嚷也没用。  相似文献   

19.
读了《出版科学》1993年第2期王耀先先生《关于编辑、出版概念和范畴的一点建议》,感想颇多。不禁想写这篇“也谈”,来凑个热闹。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