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4月1日,国内首份《2014"两会"全媒体传播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广电行业大数据研究咨询机构泽传媒推出。报告显示,在参与今年两会全媒体报道的全国33家省级卫星频道中,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分列全媒体传播指数前五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原副司长李宗达表示,年轻一代往往不再守着电视机,网络成为其收看电视节目的媒介。"在全媒体时代,传统收视率指标已难以准确反映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他指出,此次泽传媒的报告将收视样本分为电视用户和  相似文献   

2.
徐立军 《视听界》2013,(5):124-124
月初,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受众研究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会员大会,大会聚焦“电视传播的全媒体测量”主题。索福瑞公司以“CSM全媒体收视率的实现”为题,介绍了其运用Virtual Meter音频匹配技术和视频加码跟踪技术,监测并集成包含电视端直播收视率、电视端时移收视率、PC端网络视频收视率(在线直播、点播、其他各类剪辑视频)和移动终端网络视频收视率(在线直播、点播、其他各类剪辑视频)在内的全媒体收视率,从而实现视频节目和视频广告受众的跨屏跨平台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栋 《传媒》2014,(7):80-84
正本刊讯3月24日,由广电行业大数据研究咨询机构泽传媒主办的"大数据重塑中国电视——卫视全媒体传播成果调研"媒体深度沟通会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金文雄,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会长梁刚建、副会长李宗达,泽传媒CEO杜泽壮等出席了会议并与参会的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4.
李多 《传媒》2017,(2):46-48
1月16日,2016年度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泽传媒CEO杜泽壮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共同发布了年度媒体融合传播系列榜单。自2015年2月,泽传媒与人民网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基于大数据统计的“全网收视”“社交媒体影响力”榜单以来,国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案例逐步增多,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取得了很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1月16日,2016年度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泽传媒CEO杜泽壮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共同发布了年度媒体融合传播系列榜单.自2015年2月,泽传媒与人民网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基于大数据统计的“全网收视”“社交媒体影响力”榜单以来,国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案例逐步增多,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取得了很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媒介迅猛发展,媒体业内对"唯收视率"的讨论也愈加激烈。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客观认识收视率数据及其承载的媒体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电视人可以充分利用收视率数据深入了解受众需求、指导电视节目生产或购买、对电视台节目进行绩效考评等等。相比以往,如今收视率数据体系更加细化,数据的参考标准逐渐从原先机械样本统计开始向更加人性化的测量方法上转变,对于观众收视效果的反馈也更具即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4,(3):10-10
2014年2月17日,北京一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里,由冯小刚执导的央视马年春晚,引发了诸多的热议。这些热议许多都源自于对节目的创新,同样,在今年节目收视评估实践上,央视马年春晚也进行了创新。与往年只与传统研究公司合作不同,央视在今年首次引进专注于互联网广告大数据的第三方广告技术公司秒针系统,在原有电视直播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监测,并首次启用“全媒体收视率”这一全新指标,对春晚全媒体收视传播效果进行监测评佶。  相似文献   

10.
徐立军 《视听界》2014,(2):124-124
马年大年初一初二,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重点新闻栏目播发了央视马年春晚的全媒体收视率数据,这是央视首次对单体节目启用全媒体多终端的收视测量评估。笔者所在的央视总编室联合央视网,委托央视市场研究、央视一索福瑞、秒针系统等多家第三方数据监测及研究公司,经过近半年的密集调研、多轮的技术测试以及与相关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的反复协调努力,在除夕当晚以及春节假期期间对全国观众通过电视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收看春晚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形成了包括电视直播、电视时移回看、网络直播、网络,点.播等多种跨平台、跨终端收视行为在内的春晚全媒体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克顿传媒数据中心的数据,2015年末热播剧《芈月传》收视取得了北京卫视2.893%、东方卫视2.536%的佳绩,①站稳了当年CSM50城收视率排行榜亚军位置.此前在湖南卫视开播的《武媚娘传奇》,以3.083%的平均收视率力压群雄,②锁定年度收视冠军.回顾2015年各大卫视收视成绩,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中,杀入前十名的剧集基本属于长剧.近五年的年度收视冠军,长剧占四部.除在收视排行榜上表现不俗外,长剧整体的播放占比呈逐年增加态势.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示的拍摄制作备案剧目中,低于30集的短剧未现踪迹,长剧霸屏现象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一、收视行为的"理性"与"稳定"的逻辑起点一般节目制作人认为收视率是动态的、波动的,仿佛各种风吹草动都能掀起巨大波浪,此外业内不少人士把电视台一天的收视率看作是一条"收视链",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电视人总结编排经验时常常会说,"两头拉动"、"打造了黄金收视链"等等,他们倾向于通过节目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彼此节目的收视率,所以,电视频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业界围绕电视收视率问题有很多争论,一个观点是将当前某些电视节目的庸俗低俗之风归咎于收视率,甚至有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对于收视率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解析。收视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它是节目、观众和时段选择的组合结果。选择意味着差异化,不同的人的选择倾向不同,老年人看这类节目看得多,年轻人看另外一类节目看得多,而同质的节目在不同时段的收视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一个节目收视率的背后有三个很重要的属性:自身属性,观众属性和时段属性。不同的属性会影响观众的选择,影响节目被…  相似文献   

15.
正2014湖南卫视综艺开年大作《我是歌手》第二季1月3日晚首集播出,在传统电视台收视率方面毫无悬念地超过《最强大脑》等同期热播综艺,以收视率2.27、收视份额5.69的表现,顺利拿下中心城市网全国卫视晚间节目收视冠军。在反映年轻受众的网络行为上,百度指数显示《我是歌手》关注度超过同期播出的《中国好歌曲》16.7个百分点,获得最多的网友关注与搜索。在聚焦一二线城市的移动端数据上,仅歌手邓紫棋一人就以明显优势单挑  相似文献   

16.
杨惠娟 《视听界》2014,(2):94-96
收视率是电视台以及一档节目的制作者最为重视的反馈结果。传统的收视率可分为广义收视率和狭义收视率。广义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总调查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狭义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受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1]在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电视节目的重要渠道,收视率的考察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电视播出的收视情况,对网络媒体也应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7.
杜泽壮 《传媒》2016,(3):31-33
2015年,传统电视媒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媒体传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季播综艺独霸全网传播 2015年,季播综艺节目延续了上一年的“红火”之势,凭借用户黏性,发力集中,超越周播节目成为收视率的主宰.泽传媒监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还处于霸主地位的周播综艺节目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无论节目数量还是播放量均双双拱手让位于季播综艺,而日播综艺则如同“日薄西山”,已被观众边缘化(如图1).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12,(5):16-17
事由:日前,电视剧版权运营人王建锋爆料,某公司明码标价地向他兜售收视率,声称只要付费,就能相应提高其正在卫视播出的30集电视剧的收视率,甚至可进入全国收视前十。而其免费赠送的两次“服务”,的确实现了收视率的乾坤大逆转。  相似文献   

19.
李林娜 《新闻窗》2006,(3):60-60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收视率的高低已成为关乎电视媒体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要找出正确调整和改革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的方法,就必须强化对收视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近年来笔者对收视率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四大因素为:节目质量、品牌效应、节目编排、自我宣传。  相似文献   

20.
谭宗琪  吕Die 《视听界》2002,(6):33-34
节目编排的依据有多种,如频道定位、宣传任务、节目生产能力等。而收视率之所以也是节目编排的依据之一,这是因为:节目编排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主观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播出的节目能够为尽可能多的观众收看。这就要考虑观众的收视行为、收视习惯等因素。而收视率正是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因素。那么,如何在编排节目时考虑收视率因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