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2.
孩子不断地成长,及时补充营养是每个爸爸、妈妈都在做的事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绝招,让我们把家长请到"父母茶座"聊聊给孩子增强营养的做法,一起来分享科学合理的营养观念和家庭营养餐。观点1保证奶制品的摄入。宝宝:高睿年龄:5岁妈妈:姚晓宁我的孩子今年5岁,我认为孩子的营养  相似文献   

3.
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年幼的孩子坐在妈妈的身边,听着妈妈给他读故事书,或与妈妈一起看图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回答一些妈妈提出的问题,或与妈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分享阅读(sharedbookreading),它不仅意味着共同读书,还要求成人读者与儿童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交流。通过分享阅读,儿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接触到不同的句法结构、故事结构,这对儿童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有好处。在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父母、特别是学前儿童的父母都把分享阅读作为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  相似文献   

4.
“你怎么总是自说自话啊?” “你怎么自己编呢?” “你有没有好好听妈妈讲啊?” ……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一起阅读中经常这样抱怨。其实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因为孩子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创作者。这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的学者罗曼·罗兰一岁半时,父母就有意识地教他看书。3岁时,父母把他送进一所以教孩子认字为特色的幼儿园。5岁时就能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成了当时的“神童”。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同龄孩子。书是他一生的良师益友,他曾自豪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从咿呀学语时,父母就训练了我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春霞 《早期教育》2013,(11):33-35
图画书是幼儿阅读的有效媒介。当图画书被热捧而不断地升温的时候,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出现了以下问题:缺乏对阅读活动的规划,将图画书阅读等同于图片讲述;强调幼儿的阅读表达,忽略幼儿的阅读感受;过度运用教学策略和工具,忽略幼儿的阅读思考。鉴于此,本文提出对幼儿园图画书阅读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年幼的孩子坐在妈妈的身边,听着妈妈给他读故事书,或与妈妈一起看图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回答一些妈妈提出的问题,或与妈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这就是分享阅读。它不仅意味着共同读书,还要求成人与儿童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教育与心理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自然发生的分享阅读中,面对学前儿童,成人主要表现出以下三种阅读风格。1.描述者风格。成人主要关注对各种情景、状况的描述和说明。在读书过程中,成人会不时地停顿一下,向儿童提出诸如“小红正在做什么”“小白兔在哪儿”之类的问题。2.理解者风格。成人更多地关注故事的意义,重视对故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推断和预测。成人也会中断阅读,向儿童提出诸如“小丽今天为什么没上学”“为什  相似文献   

8.
含蓄,似乎是成人的“专利品”,其实,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诗,也常常采用含蓄的手法,表现出幼儿文学这一体裁独特的含蓄美。幼儿诗往往含蓄地隐藏着深刻的主题,借助幼儿想象的翅膀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丰富联想。“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爸爸来信》)“笑”的邮寄,不合逻辑,幼儿却按自己的联想特点,创造出一个“不合逻辑”的生动意境。一个场面,在一句间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情感,又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可是,作品含而不露,给幼儿留下了品味、想象的广阔空间。同一主题的幼儿诗,,选材角度不同,教育效果也各异。沙叶新写的“宝宝乖,/宝宝  相似文献   

9.
对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道德判断质化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道德判断比较表面化,将图画书中突出的角色特征作为其道德判断的重要依据;幼儿道德判断呈现感性化特征,幼儿赋予图画书的角色以生命、情感,依据自己阅读的情感体验作出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的生活化,幼儿以自己生活经验中的交往礼仪规则为标准,去衡量角色的种种行为;幼儿道德判断归因形式的单一化,幼儿将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引起较强心理效应的角色行为作为道德判断依据;男女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的道德判断呈现出不同的归因方式,有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图画书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和图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对幼儿情感价值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却存在重功利轻兴趣、重意义轻感受、重讲授轻个性等问题。图画书阅读能使幼儿体验到爱的价值,使幼儿身心愉悦,促使他们把图画书阅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享受。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师幼之间的互动,使幼儿阅读活动更加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1.
做父母的总喜欢以“老子”自居,其实不妨放下架子,给孩子讲讲自己童年的傻事、趣事……让孩子裁决是是非非,以此来开发孩子的思想境界,我觉得这也是教子一大妙策。今年春上的一天,6岁的小儿鑫鑫,一下子坐在我的大腿上,撒起娇来,还问我:“爸爸您小时候挨过你爸爸、妈妈打吗?”我很坦白地回答,挨过,挨的次数还  相似文献   

12.
5~6岁幼儿在不同阅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以31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不同阅读方式对幼儿图画书阅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可以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阅读图画书.(2)较之自主阅读,聆听阅读更有利于幼儿对图画书的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加工,表现为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3)在自主阅读中,幼儿的阅读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且更倾向于从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获取故事的相关信息;而在聆听阅读中,幼儿借助于成人的朗读,更多的是从图画部分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0):191-192
<正>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主要是阅读绘本。通过阅读绘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阅读图书,幼儿的语言也得到发展。《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提到:图画书的插画可以使孩子在心中培育故事形象,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帮助。图画书不仅仅可以当做观赏的画册,更可以在孩子心中编造故事,给孩子阅读的享受和乐趣。《纲要》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面呈现出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方向,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界的关注 ,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一次关于“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教师问卷调查中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幼儿阅读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仅有 5 .9%的教师认为孩子喜欢阅读 ,能够阅读 ;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孩子不识字 ,不懂得阅读 ,他们只是翻着看图画而已……然而 ,通过对幼儿的调查 ,我们却发现 ,有 88.9%的孩子喜欢阅读 ,并且有 5 5 .8%的孩子是在 3岁以前就开始了阅读活动 ,他们每次阅读的时间 ,均保持在 30分钟左右。面对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巨大的阅读潜力 ,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5.
歌曲三首     
快乐一家1=D44中速,纯真,甜美地刘若薇(5岁)武春英词任秀岭曲(1765653323232111-)5332110孩子爱妈妈,((··6116550611635302321220······((((妈妈爱爸爸,爸爸爱孩子,快乐一个家。5332110611655061163530((((·······孩子爱爸爸,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232111-5555635-1765660(·((幸福一个家。他们还爱什么?小狗和小鸭;·35555·32-2321220611165630··((1.2(他们还爱什么?小树和小花。大家在一起生活,22232111-611-(··(3快乐幸福一个家。一个家。史可夫词任秀岭曲鸡1=bE42中速,有趣地(·553·321·6-2223·52大公鸡,穿花…  相似文献   

16.
现象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时常能听到孩子们这样说——入园时:“妈妈(爸爸)说,外套不要脱……”吃饭时:“妈妈(爸爸)说,我不能吃鱼……”午睡时:“妈妈(爸爸)说,要穿着毛衣睡……”上课时:“妈妈(爸爸)说,我坐在这里看不见……”在家里,家长又经常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们老师说,衣服要这样叠;老师说,吃饭不能讲话;老师说,明天可以不上幼儿园;老师说……”分析这种现象在工作中时有碰到,细细分析,这种现象流露了孩子对权威有意无意的依靠心理。1.无意识依靠权威的心理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道德判断处于他律阶段,他们还未形成明…  相似文献   

17.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识字?我的经验是,首先,根据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两岁左右的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环境很不习惯,好多孩子一味哭喊着“找妈妈”。这时我就拿出“妈妈”字卡,告诉孩子,这就是妈妈,谁如果想妈妈了,就过来亲亲“妈妈”,这一招儿还挺灵,有好几个孩子亲完“妈妈”后止住了哭声。几天下来,孩子们也逐渐认识了“妈妈”。在新年联欢会上,我们把好多字贴在孩子能够得着的地方,让孩子去亲亲“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识这些字,并且高兴地过来亲亲他们。第二,设置环境,培养幼儿识字的意识。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我们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设置了学习汉字的氛围:把教室里的物品  相似文献   

18.
正一、生成不同层次的阅读主题小班幼儿入园时总喜欢带图画书来,并且在班级设置的图书角,幼儿们也都表现出非常喜欢"看书",但他们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有时一下翻好几页,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时还与其他小朋友争抢,会撕坏书,不懂得爱惜。总之,对于图画书,小班的幼儿处于既喜欢又不能独立看,既想看又看不懂的状况。针对小班的这种状况,就生成了阅读活动主题——《我爱书宝宝》,以此来解决小班幼儿面对图画书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教文萃     
宝宝只黏妈妈爸爸怎么办?母乳喂养的宝宝,“黏妈妈”是天经地义的事,跟着妈妈冻不着,饿不着,吃得饱、睡得香,哪管爸爸在旁边恨得牙根儿痒痒。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宝宝离自己越来越远?哪能这么悲观!要知道宝宝不仅仅是通过味觉来认人,同时还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所以,和宝宝一起战胜“黏妈妈”情结,爸爸是责无旁贷的。第一步就是在妈妈喂奶时,别让她一个人独占了这段甜蜜的亲子时光。爸爸可以坐在一边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同他说说话,让他的小眼睛里看到的不只是妈妈的笑容,感受到的不仅是妈妈的气息……慢慢的,宝宝会把关于爸爸的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