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经历了从最初的主要依靠景点景区等基础旅游要素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到如今的大众旅游新时代来临,全域旅游应运而生.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与休闲旅游业等有密切的联系.文章旨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对本溪市全民健身服务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先就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基础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围绕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培育、全域旅游宣传渠道及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找到了目前邯郸市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品牌效应、加强文旅新业态的培育、实现全民共建共享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全域旅游背景下产业与市场发展需求,晋城市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创新与改革。在优化供给侧结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和跨行业"泛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还需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提升全民旅游素养。同时,应借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为晋城市旅游产业带动"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全域旅游的浪潮下,景区酒店要树立全域"酒店+"的理念,抛弃过去狭隘、小格局的本位主义。景区酒店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可以不断地将全域旅游蛋糕做大、做强、做精。笔者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出发,综合分析全域旅游的特点,剖析出景区酒店经营发展所面临的阻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1,(2):114-123
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采用实地调研、网络评价分析以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大连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供给体系建设,研究表明:旅游吸引物分布均匀度较低,南北部旅游发展水平产生两极分化;旅游产业整体融合度尚处中低度融合阶段,旅游新业态在数量或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旅游吸引物吸引力欠缺;住宿产品多为中低端消费水平;缺乏品牌突出的地方餐饮;无法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缺乏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商品。针对问题,对照评定标准,从生产要素配置、空间结构优化以及产业链条延伸等几个方面探索全域旅游示范区供给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大连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双创双促"是广西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即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共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县域旅游转型升级。在"双创双促"背景下,把广西整个区域作为对象,从旅游业态的定义出发,围绕业种、业状、业势三方面对广西全域旅游业态进行全面探析,研究广西全域旅游业态创新的动力,提出广西全域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广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对盐城大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是空间拓展的抓手、形象展示的窗口、文化激活的载体。盐城大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四全"模式、发力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强"智慧城市"与"智慧景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的构建及优化是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引,构建涵盖全域旅游大数据库、全域智慧旅游调度中心和全域旅游移动操作系统的全域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以巢湖市为例,剖析其旅游信息化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信息化服务体验、注重数据整合利用、培育多样化旅游业态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18,(3):52-56
滨州市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政策支持下,滨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实现美丽蝶变,发展成绩斐然。但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延伸融合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旅游地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因此,以全域旅游视阈审视滨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实现目的地全景区发展思路;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引导发展;全域整合资源,全面升级旅游产品;转变开发经营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形成主客共享空间;创新运营管理机制,以资本助力转型升级,引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指导我国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能够有效助推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河南省伏牛山区虽地处偏远,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程度高,但这些正为区域全域旅游发展创造了自然资源及产业条件,也为"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模式提供了实践空间。研究表明,河南省伏牛山区通过发展景区、旅游小镇、休闲农庄等旅游载体,鼓励贫困村民开办家庭宾馆、经营旅游纪念品等旅游相关产业,并通过旅游搬迁的方式实现空间集聚,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这些构筑了河南省伏牛山区脱贫攻坚特色模式的基础,并呈现了"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模式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推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这逐渐成为今后各地旅游发展的方向。阜阳市为安徽省地级市,由于旅游资源相对缺乏,在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要结合阜阳地方实际,认真总结各地全域旅游发展的经验,分析阜阳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阜阳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对阜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域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全域乡村旅游内涵,对照灵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灵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政策体制不完善、设施服务跟不上,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市场监管不力,环境整治有待提升等问题。要从制定服务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振兴战略等方面着手,促进灵山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王莽岭景区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景区在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等方面有待提高,需要借全域旅游的东风,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途径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从而使景区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始终贯穿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旅游发展观念,是旅游产业的全覆盖,同时又是资源优化、产业升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重要产业。大兴安岭地区从2014年全面停采后该区处于调结构和转方式的战略机遇期,而立足于生态角度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则是该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17,(5):31-37
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对张家界其它区县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结果表明:(1)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带动了慈利县和永定区旅游发展,扩散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抑制了桑植县的旅游发展,极化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2)现阶段,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远大于桑植县、慈利县和永定区的旅游发展水平,与其它区县形成的旅游发展差距难以缩小.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采取破除景区门票制度,景区内外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将游客从景区向景区外引导的措施可缩小张家界县域旅游发展差距,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旅游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很多景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却相继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景区巩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景区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对策,以期为景区旅游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教烈竞争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中;产业融合主动性不足,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完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新业态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瓶颈。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意识、拉长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新业态竞争力、构建旅游新业态人才的培养体系等措施,有助于产业融合趋势下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新的业态催生新的旅游模式,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对导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肩负着全域旅游示范的使命。在阐释全域旅游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高校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重视思想转变、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导游人才职业素养网状培训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导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237-240
面对现代旅游业,特别是北京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建设理念,运用物联网、虚拟仿真、云平台等先进技术与设备,基于"智慧景区"模式建设了"实验场地即景区"的综合实验环境,构建了智慧旅游背景下创新型旅游实践教学硬环境和软环境,为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高级人才,探索出现代旅游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乡村作为一个相对微观的区域,其旅游需求旺盛,具有实现全域旅游的先天优势,且全域化发展也能改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原真性缺失等不良现状。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落后乡村通过科学规划首先实现新农村建设,而后进行文化提升,重塑乡情建设美丽乡村,最后建设"村景合一"大景区完成乡村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模式。对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而言,科学规划是骨肉,乡村文化是灵魂,移步即景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