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有机融合,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能力特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重在夯实基础,以各种动手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打好学生爱劳动的底色。本文立足实践活动,从三个方面探究劳动教育新路径:搭建实践平台,开拓劳动教育路径;开展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完善评价标准,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要求。文章重点讨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个优化路径:科学规划,制定各层级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统筹调配,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齐心协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育机制;精准定位,构建“五育”融合综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育整体的人”是开展五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内容,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作用。但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常常淡化甚至忽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造成劳动教育定位偏差、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不足以及劳动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本论文在集中分析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活动开展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探求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意蕴,从而找到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以初中生劳动教育为中心环节,探索以班级为单位,协调各方,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机会,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实践路径。实践表明,初中生劳动教育实践应加强学科融合,构建班级劳动课程体系;健全评价制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劳动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生物学科课程是践行劳动教育的平台,同时“劳动教育”也是生物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路径;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良好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作出明确要求。笔者通过“绿色校园植物调查与挂牌”综合实践校本课的设计,初步探索高中生物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纽带作用和综合育人功能。落实“以劳促全”育人成效,化解“劳育分离”困境,需要从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从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和回应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价值意蕴,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和评价反馈四个体系探索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即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路径,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协调育人价值,是“五育”的主要突破口和“五育”融合教育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是融通五育的粘合剂,劳动教育需与其余四育建立有机链接,形成融合互动,谋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劳动是人的生命底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着眼现实,基层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中普遍面临着地位被虚化、实施被窄化、效果被弱化、价值被淡化的现实困境。济南德润中学基于“五育”融合的育人思维,依托“以劳动教育为引领,融合培育学生”的校本化实践原则,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探索构建“一体两翼”的德润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并通过顶层设计、课程构建、协同育人、师资培养、“五育”融合、评价机制六个方面,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地、实效入心,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平台,打造“以劳促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德润新样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剖析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的关系,针对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的创新策略,以构建“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一现象,探索“跟进式”培育路径,即“劳动教育与四育融合、教育资源整合、家校社联合”,旨在有效弥补劳动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协调发展、融合育人。  相似文献   

11.
潘霞 《成才之路》2023,(16):141-144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五育融合”是新时代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是一种思维突破,也是一种理念创新。文章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五育融合”面临的困境,提出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动教育淬炼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以期培养出“政治合格、技能精湛、体能过硬、文化素养高、劳动意识强”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导向,在五育融合的大背景下,以项目式学习为实施方式,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化实践要从增进劳动认知、培养劳动情感、磨炼劳动意志、养成劳动习惯四维度目标入手,探索以驱动性问题奠定项目素养导向、以项目化学习建构五类课程结构、以模块式串联打造三域协同跟进、以嵌入式评价反思前置“表现”评价标准的实施路径,同时建立四主体保障机制,以凸显劳动教育新样态的本体价值,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应对未来新的劳动形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育整体的人”是开展五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内容,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当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本质理解偏差、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够、家校社协同育人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成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因此,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应确立五育融合育人目标、强化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设计、打造“三力整合”育人格局、构建实践取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人才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德育与“四育”进行融合,充分做到以德育人,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德育工作的诉求。德育作为其他“四育”的灵魂,始终贯穿“四育”全过程。德育与“四育”融合,能够增才智、健体魄、塑心灵、助梦想。在此实践逻辑与新时代背景下,德育与“四育”融合在内容方面向生活德育回归,在资源方面加强德育师资建设,在教学方面弥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鸿沟,在评价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多维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五育融合、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文章基于政策理论指导,结合校本实践经验,探索基于红色教育资源与劳动教育资源融合的“红色+劳动”融合育人实践路径,包括“红色+劳动”+校园环境建设、“红色+劳动”+融合课程渗透“、红色+劳动”+德育实践开展。通过实践探索,实现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形成爱党爱国、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校园特色文化,实现时代新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以年级组为单位整合资源与师资、科学实施劳动教育是一条可持续的实施路径。本文探讨了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初中年级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尝试构建年级劳动课程框架,并根据课标等设计劳动项目,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要求切实加快推进劳动教育以及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劳动教育本体性定位由“独立并列”转向“融通综合”,彰显“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深化。德作为劳动的伦理之维,确证了德育引领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智作为劳动的现实规范,明确了智育夯实劳动教育之智识基准。体作为劳动的具身建构,论证了体育强健劳动教育之主体。美作为劳动的实践向度,明晰了美育协调劳动教育之全局。这种内生性的理论互关模式为明确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两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耦合共振。  相似文献   

19.
<正>弘德学校地处胶南办事处,学生来自25个自然村和各大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十个一"项目引领下,学校结合弘德童子功,以研学实践为载体,以"新时代·‘十个一’伴我成长"为主题,通过五育融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全面贯彻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我校建立了劳动课程体系,从校本课程、节日课程、栽培课程、每日劳动课程等方面,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强调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科研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汪瑞 《文科爱好者》2022,(3):241-243
“五育融合”是小学教育的目的与归宿。“五育”中的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五育融合”背景下,落实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研究创设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方位开展;家庭为小学生学习和体验家务劳动提供生活场所和环境,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为小学生学习和体验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供广泛的平台,让小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