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矛盾性,以杨炼、江河为代表的北京诗人群,率先企图借助"文化"的反思以求得这一矛盾的拆解.他们的"现代史诗"并没有超越历史,"历史"只不过是他们"宏大叙事"所赖以凭借的载体和价值依附的神性本体.以石光华、黎正光等为主要成员的"整体主义",对于"史诗"派的发展和超越表现在较为自觉地越出了历史表象遗存的拘囿,而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和现代"全息宇宙生物律"中获得了启示.以廖亦武、欧阳江河为主要成员的"新传统主义",通过对传统的批判,确实已将诗歌从对文化题材的迷恋转移到对当下生存经验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传统礼义廉耻观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礼义廉耻观从社会成员个体修养入手,强调“尚礼”和“知耻”的统一,突出道德教化,着眼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胡锦涛将中国传统礼义廉耻观的精髓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传统礼义廉耻观的发展与超越,实现了对传统礼义廉耻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3.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成科 《教育学报》2008,4(2):41-46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与回归,同时也是一种超越。这一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廓清了弥漫在中国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意识,或批判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封建陋习。他们都肯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张建设民族本位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7.
王蒙的“季节”小说系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叙事模式,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多种叙事手段,在“文体的狂欢”中采取了广泛的“对话”策略,在对历史的充满人文理性和历史理性的追问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与文化地位进行了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8.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应实事求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近现代的教学论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不是指封建的传统教育而言,而是指从夸美纽斯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传统教育思想。当代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也都属于“传统教育”派。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也不是指当前常讲的现代化教育,而是指以杜威为代表的所谓“进步教育”或实用主义教育流派而言。当代的改造主义也属于这一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着不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心象主义是由加拿大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加拿大华人艺术总会永久荣誉会长张恒先生提出,并不断倡导的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北美绘画艺术流派。心象主义画派的艺术超越表现为:“象由心生,象其物宜”的艺术理念超越;“万象之象,蓄养之象”的艺术哲学超越;“得辞得象,法象而已”的艺术创作超越。张恒先生从中国到加拿大,不仅完成了从台北到温哥华的地理迁徙,而且也完成了从中国绘画到西方绘画的文化融合。在中国天津举办的“张恒北美山水画展”,让我们看到了海纳百川的世界文化胸怀。  相似文献   

11.
中庸思想是儒家传统的人生哲学,“中和主义”是文学研究会朱自清等作家得到的人生感悟,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以“中和主义”为特殊视角,梳理了中庸、“中和”、“中和主义”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儒文化“中和主义”情结的观念构成、表现形式和美学风格,开启了一条别具特色又引人思考的文化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一反20世纪中国现代写作学者建构起来的,渊源于古希腊以亚 西方学者提出的构思主义修辞学,文学创作论的构思论写作学,提出具有超越后现代主义哲学精神的“非构思主义写作”和“非构思写作学”的概念和理论,非构思主义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文化哲学和学术文化,它的观念与方法论,对于其它各门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宗教崇智主义读书传统,其实质是为上帝而读书,而宗教律法中对于教育义务的规定以及犹太教社会采取的其他种种措施保证了该读书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在启蒙运动后,他们的读书由为上帝读书变成了为个人自己、为民族而读书,宗教崇智主义传统变成世俗崇智主义传统,在精神上读书成为一种世俗意义上的信仰,在实际中成为“走出去”“融入主流”“往上走”的途径。从犹太民族发展史来看,大体而言,犹太人的读书、教育热情与他们所在地的城镇化、产业转型以及他们自身职业的转变构成一种正向促进的互动关系。分析犹太崇智主义读书传统的形成与演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晚年胡塞尔与后期海德格尔不约而同地都成了“危机哲学家”,但他们对现代实证科学的本质和形而上学基础以及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在胡塞尔看来,随着“超越论的主观主义“对“物理学主义的客观主义”的胜利,现代实证科学将恢复它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意义,从而摆脱它面临的危机。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要想摆脱现代实证科学的危机,就必须彻底抛弃整个现代哲学把自然对象化、把世界图象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般认为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属于“反传统”艺术的体现。其实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也有着深刻的西方传统主义艺术特点 :一是遵循了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审美创造模式 ,二是维持了色彩在视觉艺术语言中的核心地位 ,三是西方现代艺术各流派的发展更替本身就体现了强烈的传统继承关系。因此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在本质上表现为以西方传统艺术为基础的现代超越 ,并非纯粹的“否定传统艺术”、“反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在193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提出并强调“北平现代主义”的意义,在非西方国家的欠发达城市和作为国际性文学潮流的现代主义之间的重重张力中,探讨“北平现代主义”所蕴含的复杂的文化政治意义。通过对卞之琳、何其芳和林庚三位诗人的文本细读,考察他们在面对落后的都市现代性与严峻的政治危机时,如何以各自不同的美学形式,将他们独特的城市经验提升到现代性的强度和普遍性的高度上。结语部分则试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一步展开对“中国现代主义”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13年,集中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深邃思考。鲁迅力图站在现代女性的立场,重新审视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妇女问题的重新思考里包含激进的鲁迅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和重新呈现,也构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为妇女问题的探讨提供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故事新编》中的妇女形象,正在走着觉醒、反抗、独立、解放的现代女性道路。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确立,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道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强化,使我们在《故事新编》中看到一种超越传统的、具有后现代思维的全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握传统文化内部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这是“五四”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争论的聚焦点。因在这一问题上无法愈合的分歧,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文传统的现代分野。新文化人积极倡导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则极力维护传统的上层文化。他们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各自主张,不仅显示了两者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的现实态度根本对立,而且也意味着他们在建筑自己的文化体系时,是搜寻不同的历史素材作为各自的文化来源,这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演进轨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对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处理的粗略比较,勾勒两者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诗以反传统为其肇端,外国的诗歌资源是现代新诗人的锐利武器,新的诗歌理念、形式、手法等都给当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气象,新诗之“新”便体现于此。而中国传统诗学留给五四新诗人们的也决非一种历史包袱。他们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惊叹于二者的美丽,而出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偏向于从西方诗学中汲纳创作资源。考察新诗人群体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既难舍也难归依的复杂心路历程,可知隐藏在“西化”外表下面的这些诗人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顾与潜性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