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唐代武举制度的创置,同当时中小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及武则天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有关。唐代是这一制度的确立时期,它规定了考试的课目、程序及授官品级。而宋代则使武举制逐渐完备起来,这表现在考试程序的增加,内场的设置以及定期开科等,在授官方面也有一个由轻转重的趋向,它对明代武举的进一步完善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源于唐朝至明清时期实施的武举制度,其本质是一种特殊人才的选拔性教育考试制度。武举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都是国家考试的组成部分,都用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武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补充,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了大批武艺人才,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是高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高校体育专业选拔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武举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形式、内容、录取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唐代武举制度的创立,为民间习武的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进入官场、报效国家的机会,极大地刺激了民间武术的发展.武举制度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才,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才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5.
先秦的'士'最早为武士,武士是最低的一级贵族,为世袭。一般都认为武举制始于唐朝,事实上,非正式的武举制从隋就开始了。在武则天正式开举之前,已有了某些课程试练选拔武勇人才的做法,隋朝从禁武到出现非正式的选拔武备人才制度,形成于唐的武举制,完备于宋,发展于明,衰亡于清。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由于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别对武举制和武术功力大赛各自的项目内容、评判标准、时代意义及其对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了一个概述。通过列表对比得出武术功力大赛是武举制在新时期的复兴的结论。武术功力大赛脱胎于武举制,又不同于武举制,是对武举制的创新和发展,在项目内容及科技投入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宋朝是武举制度的发展时期,武科举在这一时期形成规范化的选拔制度.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宋代武科举的兴衰历史进行梳理,旨在研究宋代武举的兴衰对当时武术发展的影响,为今后深入探讨武术与武科举之间的关系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又从唐太宗的才人成为唐高宗的皇后,继而辅佐高宗,参预朝政,临朝称制,独揽大权,最后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武则天创立武举,对中国当时及以后的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民间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隋唐的选武制度进行分析.发现:隋朝时期同时存在禁武与选武现象,反映出社会对武术发展的不同需求.武举制度和制举武科是唐代对武术人才选拔的两种方式.唐代武举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古代以武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武术发展,为武学的设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议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武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举制度是从唐朝开始实行的选拔武艺和军事人才的制度。武举和武学的建立不仅激发了民间的习武热情,并对当今学校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武举制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兴衰;社会思潮和制度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制度、形式、内容和规模;武举武学制度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发展有启示作用;尚武精神的回归是学校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开创于唐代的武举制度进行了概述。武举制度既是我国古代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手段,注重军事作战的实用技巧,同时也开创了民间体育发展的雏形,推动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尤其是武艺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唐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与其当时的制度与社会大背景有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民族文化融合使北方民族本身具有尚武基础。唐代帝王尚义崇侠带动了社会任侠风气。府兵制度推动武术教育的大众化。武举制度的创立和奖励军功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民间习武的热情,使社会各阶层的尚武风气浓重。  相似文献   

13.
李君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111,120
武举制对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武举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延缓了武术发展的步伐。清朝作为近代历史的开端,武举制度在清朝的延续和废止,为我国武术运动在民间全面展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清朝武举制度结束的背景,是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历史为线索,辩证地阐述清代末年武举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废除的根本原因。废除的直接原因就是火器大量的应用于战场,限制了刀抢剑棍等冷兵器的适用范围,八国联军的入侵,清军的惨败,更加证明了武举与军事无涉。武举制从唐代建立到废止,历时了1200年,对培养军事武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三甲作为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的英名载入史册。其精湛的武艺、高尚的武德和与平民休戚相关的情操,永远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15.
宋代武举制度虽然较前朝完善,但宋代武举几经兴废,异化现象非常严重,具体表现为:宋代武举"以文制武"、"将从中御",武学是武举的附庸,武举录取人数太少,武学规模太小、武将官员补充、晋升不以武举科考为主等,宋代武举异化原因有显性原因与隐性原因两种,文章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宋代武举异化及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诏国是中国唐代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地方政权。复杂的地理环境、各部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宗教在维系南诏社会结构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仅就宗教对这一时期娱乐性体育的影响,探讨云南古代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角抵"经历了汉代的盛衰后,进入到隋、唐时期,仍然得到皇帝的喜好而盛行于世。不少在位天子和官宦、将帅,都是它的沉迷者。尽管"角抵"因"讲武"而设,盛唐时期仍是儒生心目中礼仪的一部分,可是由于朝廷目的导向的失误,这项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娱乐和礼仪倾向也就偏离了最初的本旨,甚至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8.
蹴鞠纵横论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从传说中的黄帝蹴鞠起,经过漫长的发展,兴于战国时期齐地,盛于秦汉唐宋,衰微于明清。期间,其功用也与时推移,大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军事训练功用、游戏娱乐功用、节庆功用、外交礼仪功用、健身功用等。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代女子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球类、百戏、户外休闲、游戏娱乐等)进行梳理,分析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唐代女子体育呈多元化兴起的局面,其所创造出的丰富体育文化硕果,是唐时期妇女长期从事体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对唐代女子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我国体育产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