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INI文件是一个具有简单结构的文本文件,它允许保存和检索一些特殊的信息,其扩展名为INI,是Initializa-tion(初始化)的简称。利用INI文件来保存应用程序的一些配置信息,可以使应用程序更加灵活,减少硬编码,这样使得很多时候可以只修改程序所用的数值而无需重新对程序进行编译。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引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接着又阐述了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未经授权而执行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征;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以及如何清除计算机病毒.  相似文献   

3.
VB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通用的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B可以用于开发多媒体、数据库、网络、图形等方面的应用程序。VB支持DLL的调用,DLL中的函数称为API函数。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API函数来实现操纵INI文件的功能。结合实例介绍了在VB中调用WindowsAPI函数操作初始化文件的方法和优点。尤其在数据库访问中使用INI文件可使用户在数据库路径改变时免去修改原代码之苦。本文将详细介绍INI文件在VB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浅析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及类型,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22)
计算机病毒一直以来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虽然在计算机病毒防御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计算机病毒从未被彻底消除。为此,本文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分析,究其产生原理、病毒特点和病毒分类,认知各种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而可以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措施对其进行遏制,旨在为计算机安全提供可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主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预防和消除。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对整个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经济与文化、军事与政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带来威胁和破坏.本文简要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介绍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与迅猛繁衍已成了威胁计算机应用的严重问题。下面就计算机病毒的来源、特点、种类及防范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指...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主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预防和消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就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定义以及特征等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计算机病毒分类方法,最后建设性地提出了针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控制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带来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病毒一直是计算机用户和安全专家的心腹大患.虽然计算机反病毒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改变被动滞后的局面,计算机用户必须不断应付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而互联网的普及更加剧计算机病毒的泛滥.本文对几种病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传播的病毒利用网络全球互联的优势和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安全性上的漏洞,正成为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威胁。结合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结构、原理、分类以及几种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和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郑娟 《大众科技》2012,(6):31-32,2
高校的计算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非常重要的场所.文章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表现方面,根据学校机房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学校机房病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病毒破坏和黑客攻击是目前网络中危害电脑系统的两大不安全因素。黑客是破坏网络安全的根源。建立完善的保护系统,有效地防范黑客的恶意攻击,是维护电脑安全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的频繁出现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对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并且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以说,计算机病毒是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现代化的一块绊脚石,一条拦路虎。目前,计算机病毒已对医院网络系统安全及应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我们在这里将了解各种类型的病毒,分析它们的来源。最后介绍针对各种计算机病毒,各个医疗单位应该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以确保医院信息的安全与畅通。  相似文献   

16.
高龙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117-117
网络病毒防范是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随着网络的扩充和应用系统的逐渐增多,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目前网络病毒特征、常见的病毒类型及传播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提高计算机安全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廷栋 《科教文汇》2012,(24):73-73,87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各国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也有不同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则相对滞后,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深入且全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信息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云 《现代情报》2009,29(2):68-70
信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就是信息污染。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为信息超载、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等方面。信息污染妨碍信息使用者对真实、正确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利用,严重干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阻碍信息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对于信息污染,必须严格加以控制和治理,控制信息污染,主要从信息技术、制度规范和用户防范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Floridi and Sanders, seminal work, “On the morality of artificial agents” has catalyzed attention around the moral status of computer systems that perform tasks for humans, effectively acting as “artificial agents.” Floridi and Sanders argue that the class of entities considered moral agents can be expanded to include computers if we adopt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abstraction.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move to distinguish levels of abstraction is far from decisive on this issue. We also argue that adopting certain levels of abstraction out of context can be dangerous when the level of abstraction obscures the humans who constitute computer systems. We arrive at this critique of Floridi and Sanders by examining the debate over the moral status of computer systems using the notion of interpretive flexibility. We frame the debate as a struggle over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computer systems that behave independently, and not as a debate about the ‘true’ status of autonomous systems. Our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hile levels of abstraction are useful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when it comes to agency and responsibility, computer systems should be conceptualized and identified in ways that keep them tethered to the humans who create and deploy them.  相似文献   

20.
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学术不端文献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科学道德的缺失;科学精神的缺乏;期刊未能尽职尽责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具体科研单位缺少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规定。并就此提出了学术不端文献具体防范措施:加强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期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鉴别能力;具体科研单位制定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