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学期我主要抓了学生的预习,虽然采取的措施比较单一,但我觉得也有不少收获。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有一部分是农村学生(每个班大概10多个),部分家长不够重视,甚至要求签名都有个别家长说每天回到家都十一二点了,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学生对预习方法掌握得好 ,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 ,终生受益 ,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学会预习呢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订出预习提纲 ,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 .…  相似文献   

3.
丁丽 《教师》2013,(36):60-60
“真是无语了,怎么回事啊,明明是叫他们昨天预习好的,今天上课都跟不知道似的……”办公室的同事又抱怨了。是啊,似乎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也许有这几点:④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使预习环节形同虚设;②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③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以为语文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写写字词;④预习作业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有些“强人所难”。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4.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预习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新要求,浅析了初中英语预习的三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金雪芳 《考试周刊》2012,(92):59-60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什么年级段开始要求学生预习,不同年级段的预习要求如何体现不同,怎样才能保证有效预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着这些问题,并创设了以“预习卡”为载体的有效的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预习存在误区,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指导学生预习方法、精心设计预习作业等途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简易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被许多师生所忽视.一是教师总认为小学生预习有困难,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去备预习;二是即使有了预习作业,学生也懒得预习或草草了事,收效甚微,学生中能够坚持预习的凤毛麟角.究其根本,还是对预习的功效缺乏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其实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试着去做一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自主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可以说,“自主预习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黄鸽 《山东教育》2014,(10):32-33
说到怎样布置预习作业,这好像并不是个问题。大量的赛课乃至名师的示范课上,由于大多是借班上课,基本上没有预习作业,关于预习的研究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平时教学时,我们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成了学生学习课文前的常规要求。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不起劲。  相似文献   

10.
陈晓双 《新疆教育》2013,(5):129-129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毋庸多言.预习的方式却值得深思。对语文预习若教师仅仅就课文丢出几个问题.便以为学生会潜心思考,那未免太过理想化了。于是,我采用了这样一种预习方法:每篇课文预习之后.学生应交“问题卡”.卡片上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预习课文后发现的几点问题.不必分析,提问角度也不限.但需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卡片收上来后,我将其按提问角度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2.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我觉得预习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是很必要的。思考和尝试一些适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并切实地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以学定教,调整教案。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取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这要求教师经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精心编制出具体的讲学稿预习.“讲学稿预习”是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一个平台,我们教师在学生开始预习时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序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落实预习任务.学生讲学稿预习完成情况,在课堂进行评价反馈展示.这样学生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思考,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琼 《时代教育》2012,(12):133+15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我学习。有许多老师在小学阶段并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细化指导.落实各项需要做到的内容.课堂上要有检查反馈环节。如此常抓不懈,学生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能读书的起点。最终.学生将学会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17.
徐玲 《考试周刊》2012,(44):63-63
预习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预习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高年级精读课文的前面多没有“预习”“阅读提示”。”预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基本上是告诉学生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后一部分一般是对学生学习课文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以往我在教学中处理”预习”的时候,都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对学生做一般的提示,从来没有认真品味过其中每句话的意思。后来在分析教材时,我逐个剖析每一课的“预习”。对其中有些说法颇感疑惑,觉得这些语句需要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再斟酌。  相似文献   

19.
倪宗红 《家庭教育》2007,(3S):23-23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的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布置孩子填写“预习卡”不难,但如果让它成为负担或者是无关紧要的琐事,预习就会陷入浅尝辄止的境地,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一、内容概括的学问我在教学“童话”单元的时候,为寻找预习的着眼点,看能否找到孩子喜闻乐见的内容概括方式,我设想,如果学生能将童话故事的内容概括为儿歌,那或许会调动孩子们预习的热情.在布置本组预习任务前,我首先出示了我概括《最棒的是我自己》的儿歌,他们兴奋地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