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微山方言有一种特殊的"动词 着"结构,它有着特殊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动词 着"和普通话的"动词 伤"表达的语义大致相同,表示动作的结果是使人处于某种消极状态;它相当于动补结构,是个动词性短语类型,具有动词性短语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3.
说词尾"气"     
气的本义是指气体,是物质.后来它的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而语法功能逐渐增强,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都演变成为词尾,而且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前途广阔.由词尾"气"构成的词,它的前置成份,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大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气质等等,因此大都是形容词,但这类词在感情色彩上用于贬义的居多,褒义的较少.  相似文献   

4.
从历时角度对语助词"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语助词"看"是经由表"视、视察"义动词引申至表"测试"义动词,最后虚化形成.通过对语助词"看"形成后的发展线索的推理,以及"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考察,最后得出语助词"看"的产生是基于连谓后项的"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搜神记》中"V得O"结构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系统分析。根据其语法意义的不同将其分为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三大类,并逐一探讨了其用法和意义。研究后发现"得"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开始虚化。  相似文献   

6.
郴州方言中的"把"字有很多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动词"把"有"给予、安排、派遣、放、占"等意义;介词"把"主要表处置、被动,表处置时跟共同语的"把"字句的语义及功能类似,表被动时类似于共同语中的"被"字句,但郴州方言又在此基础上有自身特点.这三种意义的"把"字由于同形容易造成歧义.另外,郴州方言中还存在大量的"把"字连用现象,表达复杂的意思.本文拟从"把"的意义及语法功能、"把"字歧义辨析、"把"字的连用三个方面来分析郴州方言的"把"及相关句式.  相似文献   

7.
从"语气"概念入手,分析了它在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具体意义,找出这两种语法体系的异同:1.传统语法不如系统功能语法灵活,但容易记住;2.传统语法具体而较机械;系统功能语法抽象,但较灵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过程:"往"在汉代开始具备语法化的句法条件,唐五代时有了它的介词用法,到明清时期它的介词用法才发展成熟."往"的"位移"语义表达的转移和"外向性"特征的消失伴随着它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或后.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的词。介词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因此.它所带的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是它的宾语。关于介词的范围,各家的看法不一,有的划分较宽,划入介词达7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法体系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介词和非介词的界限。我们认为,介词的范围应该从严,只有动作意义已经虚化,不单独作谓语,或者作介词同谓语时意义有明显区别的才算作介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动态性和连续性角度考察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分布情况。"着"有六种语法意义,与不同的动词共现后分别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动作持续、动作连续、状态延续、状态存在,这六种语法意义呈现由动态到静态的渐变序列分布,"动作进行"动态性最强,"状态存在"静态性最强,六种语法意义动态强度取值不同,由动到静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语”语法功能,最后产生体助词语法功能。“起来”作体助词的语法功能的最早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它是在方向补语“起来”和非方向补语“起来。”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其语法化机制是扩展和合力造词理论。  相似文献   

12.
日语和汉语形似而质异,实则分属不同的语系,语法和语序上完全不同。文章旨在探讨日语中动词的分类和用法,除了从语法意义上有无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过程来区分自动词和他动词以外.还可以从构句功能上是否能够构成被动句和使役句来区分自动词和他动词。  相似文献   

13.
派生方位词"之上/下"是由助词"之"和名词"上/下"经常共现由跨层非短语结构重新分析而来."之上/下"已经脱离名词范畴,由实词虚化为虚词,是一个粘着后置的方位词.其语义的演变主要集中在隐喻作用下的泛化、虚化,从空间域到表示时间、范围、层级、状况等非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符号性、层次性和功能性,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英语专业阅读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从语言三大元功能入手,全方位赏析语篇,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既注重学生对语篇词汇、语法意义的学习,又培养了其语篇理解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以具体阅读课为例阐述实施步骤,说明其可操作性及与阅读理解题型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疑问句尾"为"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其句法关系,提出这"为"是施事动词,其含义广泛,具有带前置宾语的语法功能,其受事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之前。而不同意把这"为"看作语气词,也不同意把"何"看作是动词"为"的宾语。此外,本文还论述了"何以……为"("何以为"),"何……为"句式的产生和作用,认为这种表示询问或反问的习惯说法是应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句式,其表达作用主要是为了强调宾语。  相似文献   

17.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存在由成对自他动词为后项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以语法性后项要素及与其对应的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共有15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即使是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也有部分表示词汇性意义。本文以此类复合动词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如何辨别此类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及语法性进行阐述,考察每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特征和使用规则。通过4点标准分别对15组复合动词进行测试,确认每组复合动词的词汇语法性质。可以看出后项动词为自他成对的复合动词在词汇性和语法性上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是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