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在复习中的整理、练习、讨论、合作,让学生在复习中比较系统地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能熟练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6页的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又是求圆锥体积的基础。掌握圆柱体积计算,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圆柱的特征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6页的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又是求圆锥体积的基础。掌握圆柱体积计算,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圆柱的特征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个话题共同探讨一下,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1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练习.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运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转化的方法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学以致用,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数学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知数学,既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小学阶段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和圆锥”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容积)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并会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思考】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中有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的探究活动(下图),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圆柱知识,厘清长方形与所卷圆柱的关系,体会面与体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卷法所得到圆柱体积大小规律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课本第十二册24、25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任意一个圆柱和圆锥,若干沙子或水。教学过程:一、进入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利用鲜活的生活材料,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人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这是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倒沙土的实验 ,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的体…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中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情境创设、数学问题、问题解决和练习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使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