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是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双方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中非教育合作本着量力而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非洲社会的自主发展。中非教育合作在政府层面的高层互访、院校的交流和科研合作、留学生的双向流动、派遣援非教师和赴非志愿者、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和非洲汉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使命,中非双方多年来的交流合作也为职业教育合作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在推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助力中非合作走深走实、推动非洲职教观念革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中国还需与非方共同携手,通过开展多元合作、扩大国际话语,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标准建设、提升品牌影响,政校行企协同、强化经费保障等方面,不断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服务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参与非洲维和行动的国际战略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非洲维和行动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和维护中国战略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参与非洲维和,既有利于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拓展中国的政治、安全利益,又有利于开拓广阔的非洲市场,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拓展中国的经济利益;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非之间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两千多年。丝绸和瓷器始终是古代中国与非洲贸易的主要产品。随着历史的演进,中非之间的互动贸易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手段也呈多样化,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古代中非交往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中非关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非之间在相互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在经贸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尽管当前中非关系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总体来看中非关系仍将继续大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地方政府的双边关系,经历了由热到冷、由冷转稳的曲折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地方政府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双方的交往形式和交往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和调整。通过对中日地方政府交往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指出目前双方交往中存在着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交流方式趋向格式化、大众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因此中日地方政府应以战略大局出发,从利益共同点入手,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换位思考,提高交往质量,谋求互利共赢。并预示今后双方的交往将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化交流将日益提升,非友城交往日益扩大,青少年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与日本的交往也将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和美国在援非模式上都有所调整。总体上看,美国意识形态优先的援助方式脱离了非洲当下的民生急需,成效不甚理想。中国经济优先的援非政策却因较为理性务实并给中非双方都带来了实利,获得了持续推进的动力。美国的民主援助并未能帮助非洲从整体上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但它开启了非洲的民主化历程;中国的民生援非虽然受到非洲各国的好评,却无法彻底解决非洲的发展问题。因此,未来的援非需要根据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援助路径和模式,寻求符合反映非洲本土诉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教育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中非开启外交关系以来,中非教育合作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和中非关系的深化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客和形式.中非合作论坛为包括教育在内的不同领域的中非合作提供了制度性的框架和机制,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教育合作提供了机遇.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政策注重能力建设和务实行动,体现出互动性、自主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特征.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中非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日益提升、形式和主体渐趋多元,并初步形成了外部的多边高层磋商机制和内部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机制.教育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教育在非洲的影响力,还带动了国内高校的能力建设和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如今,中非教育合作在中非论坛框架下的战略基础地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2015年,非盟推出的《非洲愿景:2063议程》规划了非洲大陆发展新未来.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非职业教育援助力度,通过在非洲援建职业教育机构、派遣援非教师、开展各类对非培训、提供教育物质援助等,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取得很大进展,为中国教育“走出去”起到了示范作用.加强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与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非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产能对接,促进非洲的民生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11月3日至5日,中非友谊和团结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叙中非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共同谱写下新的友好篇章。中国和非洲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渊源流长。  相似文献   

10.
马肃 《神州学人》2022,(5):21-23
1971年3月,中国与喀麦隆建交,双边关系历经多年发展,被现任总统保罗·比亚一再形容为“典范合作”。其中,中喀人文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除两国元首互动频繁外,双方在卫生、教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往也不断深入和加强。中非合作:中喀人文交流的指南针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数古代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史,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的接触可追溯到汉朝以前,但当时主要限于与东非、北非海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美军非洲司令部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产物,承载着重塑美国非洲战略的任务,服务于美国的安全、能源和外交政策。非洲司令部的生存环境是困扰美国政府和美军事当局的难题。美国国内对非洲司令部存在的价值及运作方式的疑虑,非洲众多国家的反感与排斥乃至国际社会的担忧,对非洲司令部的有效运作构成重大挑战。中美两国在非洲利益共性的存在,为中国借鉴美国非洲战略之得失提供了可能。尊重非洲国家的利益与需求,慎重考虑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是巩固和强化中非关系的重要手段。加深对非洲国家的理解,汲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增强我国的竞争力,是保护中国在非洲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软权力推进国际关系,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建构认同,形成公有认知,收获相应利益,始终是国家塑造对外战略的核心指向。美国作为一个取得世界性主导地位的国家,一直以强化美国认同(民族或文化)的方式保卫外交战略。在与非洲的交往上,美国同样以建构认同的方式推进着双边关系。当今的美国,正在以推动美国认同的方式来加大维持世界秩序的步伐,正在以本国的价值和标准试图挽救冷战结束后日趋衰落的国际制度,正在致力于设计各种不同功能的议题以建造同世界各国的"亲密"关系,最终企盼所构想的世界格局与国际模式走向秩序化。进入奥巴马时代,其对非政策更具鲜明性。奥巴马在个体认同与国家认同博弈的境况下竭力寻找对非战略的结合点,通过调动权力,建构认同的方式,促使美国国家利益朝着最大化方向继续挺进。  相似文献   

13.
边界具有构建国家身份、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沟通国家间交往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不同时期其价值体现各有侧重。中印建交后,印度一方面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另一方面,从构建民族国家身份和国家安全战略考虑,印度在边界问题上态度强硬,频频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严重威胁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由此导致边界冲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印两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边界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功能削弱,政治功能淡化,经贸交流功能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印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美国战略专家认为,在全球化战略机遇下,中国如果实现了真正的崛起,就有可能对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为此美国一方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成分,另一方面又加强对中国的交往、接触与合作。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和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都会影响到美国对华战略政策的调整。在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共同利益增多,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各方面因素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战略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赞许,"伐谋""伐交"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条件和途径,而"伐兵"则是实现这一最高战略的保证。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将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孙子的"三伐"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南海战略,以"上兵伐谋以争全胜"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指导思想,处理好中美间的战略博弈;借鉴孙子"伐交"思想,做好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斗争;做好"伐兵"的准备,全力维护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通过"三伐"并起,既宣示我国重视和平的良好意愿,又要宣示我国具有通过"伐兵"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从而真正有效地遏制战争,维护我国南海的领土和主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中俄人文交流在服务两国关系大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夯实社会民意基础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借鉴。结合中俄人文交流最新动态,联系近年来中俄两国高校交流实践,重点结合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创新发展路径,阐述在新形势下,创新理念,突出特色,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引领中俄两国精英大学开展双边合作交流所做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孔教大学和孔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二者的性质存在巨大差异,但均与孔子、汉语教学相关联。历史上的孔教大学是民族文化危机的产物,其对外教育交流活动扩大了儒学文化的影响。当今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适应了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的办学演变表明:主权独立是平等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的政治基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持续发展是海外孔子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非友好交流进程中,文化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中非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型式,由于文化型式间发展的不平衡,它们在交流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困境与障碍。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桥梁和纽带,在消解中非文化交流困境中,中国对非教育负有重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Universities in South Africa are operating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ith each institution aiming to attract the best students and meet their enrolment targets.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DoE’s)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past and the shortage of skills in maths and science in South Africa has also affected how universities operate. In responding to the DoE’s strategy to address past inadequacies many universities offer access programmes to students from previously disadvantaged school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factors or attributes that are important, specifically to access students, in their selection of which university to attend for their tertiary studie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in terms of a marketing strategy for universities targeting this group whose background and needs are different to students who come from more advantaged school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for access programme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