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部分 排球战术训练理论与实用方法   一、排球战术的训练内容   (一 )排球战术   战术是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与发挥。排球运动是集体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个人技术的运用与发挥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得以实现。在长期训练比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攻防对抗的内容与形式,人们将排球战术划分为接发球进攻战术系统、接扣球进攻战术系统、接拦回球进攻战术系统、接推吊球进攻战术系统等四种攻防战术体系。简称四攻系统。   (二 )排球战术的训练内容   四攻系统均由防守开始,防守起球后经二传组织进行扣球进攻…  相似文献   

2.
现今排球的进攻顺序为:一传(接对方发来的或扣来的球给二传手),二传(二传手根据本队的战术要求适时适位地调整给扣球队员),三攻(由进攻队员将二传手分配的球扣到对方场内)。在这过程中,一传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二传的质量;而二传则是核心,所有的战术都由二传手加以组织和指挥。这样,进攻的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前两次传球的质量。由于现今排球的发球技术日趋改善,使进攻一方的一传到位率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二传组织的质量下降,这大大影响进攻的质量。那么,排球进攻的出路何在?除了前排队员战术的变化和个人突击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排球是一种对抗性的运动,排球的战术也就必然有进攻和防守之分,进攻和防守是相互制约和有机密切联系的,为了研究时的方便,故把它們分开来看。进攻战术的基础是技术,在一定程度的技术和身体訓練水平上,来研究进攻战术,实貭上是在研究如何在具体的“战斗”中爭取主动、爭取比賽的胜利。也就是说:在条件大致相等的情况,只有积极主动地进攻,才能获得比賽的胜利。进攻战术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完成战术配合的成員来分,可以分为集体进攻战术和个人进攻战术。按进攻的技术来分,可以分为发球战术、傳球战术和扣球战术。現将各种战术分别叙述如下: 一、集体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4.
传球是排球比赛中由防转攻的桥梁和纽带。各种快变战术都需通过二传队员与扣球队员巧妙地配合才能实现。特别是在当前世界排球进攻战术向着高、快、变三者溶为一体飞跃发展的今天,准确、熟练、隐蔽性较强的传球技术,已成为排球技术战术中能否组织好进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世界排坛,进攻战术已朝着纵横交错结合的5人进攻的方向发展。标志着排球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后排球运动将朝着全攻全守,全面准确,高快结合,灵活多变的“全面型”方向发展。一、“全面型”排球是排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全面型”排球出现的先决条件是所有队员都能胜任一切任务。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的技术不仅是前排擅长进攻,即能快攻扣球,又善于强攻和栏网,同时在后排又是防守和接长球的能手。讲究集体进攻,重视全面发展,不仅要有扎实全面的技术,同时还必须适应各个不同位置打  相似文献   

6.
排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运动项目,随着规则的修改,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弱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使得比赛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如何巧妙地运用技、战术,以便更合理、准确、灵活地发挥体能和技术水平,是取胜的根本。而在技、战术训练和身体训练的过程中有计划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则是排球训练的重要环节。1战术意识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指队员在发挥技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思维活动。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具有的经验、才能和知识的反映,是在比赛中判…  相似文献   

7.
排球运动是一项要求很高的集体项目。二传是场上的灵魂,担负着组织进攻的重任,攻手是全队战术配合的最后实施者。场上队员随情况和位置的变化其战术思想决策活动的过程也在变化。即所在"位置"及其"对抗状态"不同,其战术活动的主导因素也是不同的。同一因素在此情况下成为主导因素,而在彼情况下又成为次要因素。专业教师组的战术思维决策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有序性。训练水平较高的队员与专业教师组的思维决策活动变化有较高的相似趋势。相比之下,训练水平较低的队员与专业教师的战术思维活动过程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篮球》2006,(10)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队员所运用的攻守方法的总称,是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篮球战术依据攻守双方可将其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依据参加战术的人数又可将其分为个人战术、基础战术(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排球运动规律,探讨了战术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技术与战术、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进攻与防守三方面的关系,为合理安排战术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后排进攻的广泛应用,是90年代世界排坛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本文结合我国排球运动的特点,全面地分析了后攻的特点及国内外排球列强运用后排进攻的现状,认为虽然后攻已被广泛运用,但就其战术体系而言后攻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中国排球界应认清形势,抓住契机认真研究和大胆运用后攻技术,并将其有机地溶于自己的战术体系之中。这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排球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和规则的演变,对一个队或一个攻手网上进攻能力(用 K 来代表)的评定方法也应随之发展和改变。这样才能反映当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状况,也才能正确的评定队及攻击手的进攻能力。一、评定方法的演变及分析在我国对排球运动员网上进攻能力的评定,有明显的阶段性;1979年以前(评定一个队或一个进攻队员),多是以扣死率作为标准的。计算方法为:  相似文献   

12.
<正> 排球接发球技术是组织进攻的基础,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之一。排球比赛中接发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次攻的成功率。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心理训练以及对排球的理解程  相似文献   

13.
一传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随着排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单人、双人、三人战术相继出现,使比赛的抗争性越来越强,一传技术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排球几大基本技术中的一攻轻技术。但它却是进攻的前奏,一传的质量不但直接影响着一攻战术的组成,而且对全队技战术的发  相似文献   

14.
对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基本概念的阐述、战术形式的分类、战术特点的讨论,明确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的相关基本概念,为排球进攻战术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排球     
G842.3,XL96101 9903237世界男排优秀队进攻战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XL,中,A]/吴吞吉∥北京体育大学硕土研究生学位论文.-1996.-1-11图5表4参10(XH)排球∥战术∥现状∥趋势∥分析∥世界∥男子∥进攻∥技术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978—1995年部分世界优秀男子队比赛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统计对象,对世界男排优秀队进攻战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世界男排优秀队普遍采用立体攻新战术,其运用数量及战术质量均呈上升态势,今后仍会呈上升趋势。2、强攻是排球  相似文献   

16.
篮球战术是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每个队员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协同配合,将分散的个人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以保证最大限度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做到扬己之长,攻彼之短,调动对手,制约对手,争取比赛的胜利。战术的运用必须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加以应用,既要熟练掌握攻、防基本战术,又要使战术多样,任何单一的运用某种战术都不会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排球战术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排球战术意识的含义所谓排球战术意识是指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主动、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运动员心理、技术与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突出地表现为运动员在紧张、激烈、复杂的比赛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战术的瞬时决断能力。排球战术意识包括着排球运动员战术运用方面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总和。这是因为,战术思维是判定与运用战术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包括了解对手的情况,如身体条件、技术特点、常用战术以及心理特征等等;熟悉本方队员情况;事先在思维中猜度…  相似文献   

18.
排球二传手进攻战术组织与谋略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进攻战术的组织与运用是通过二传队员足智多谋的运筹谋略来实现的。阐述了进攻战术组织中运用谋略的基础和应遵循的原则,对二传队员谋略运用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即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的谋略;避实就虚、巧妙用兵的谋略;出其不意、灵活善变的谋略。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比赛中队员为了组织进攻发挥本队的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传球来实现。传球是集体配合的基础,它是攻方队完成战术配合,创造射门机会的主要手段。传球技术的好坏是决定比赛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优秀的队员只有在整体的支持配合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才华”,否则即是出类拔萃的运动员也不能主  相似文献   

20.
排球进攻战术的发展,对二传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二传手起着指挥和调动全队的核心作用,因此除应具备较强的战术意识和较全面的技术外,还必须具备宽阔的视野。以便在完成技术动作的同时,通观全场,从而组织合理、有效的战术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