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外一篇)     
一对于广阔无垠的宇宙来说,一颗星的光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星来说,只要能够发出一点光,就足以自慰。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也如夜空群星中的一颗。二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他们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对希腊的酒神祭,一部分人说那个被一一撕碎并生食的男人不久之后将变成粪便排出;而一部分人如尼采却认为,这是“个体通过自身毁灭而感受到的与永恒宇庙生命合为一体的酒神祭式陶醉”,那个男人的生命将获得永恒的存在。这就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吗?上帝在冷笑。三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哪怕是肉体。当生命没了,肉体随即就会腐烂。四…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人都具备两个宇宙,一个是我们睁眼所及的物质世界及其组织秩序,这是“外宇宙”,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强大的精神情感及其组织秩序,这是人独有的“内宇宙”。而“梦”,正是描述人对这两个宇宙的价值整合。可以这样说,梦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诉求,也是精神世界的物质指认。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使用的头脑中的一部分,只对自己熟知的东西感到惬意亲切,而很少再去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究.然而人脑却是宽广无比的,犹如宇宙一样,既辽阔又深奥.就我们已经作出的努力而言,我们仅仅只能占领大脑宇宙的一小部分.最近对脑的研究,使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瞬间的努力,使我们想起的只能是头脑所给我们的知识.事实上被称为“正常”头脑的人,他的大脑都有比已能思考的范围大得多的能力潜力.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才使我们得出了上述结论呢?研究的途径有好几个.我们可以从理解神经生理学、超人心理学、催眠学、脑化学、开创性研究、全息摄影术及古代东方学说中获得.与此同时,对脑细胞的研究,也扼要地总结出来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6.
日月星辰是各国国旗上经常使用的符号 ,体现着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崇拜 ,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含义 ,代表着各个国家不同的自然状况和人文风貌。日月星辰中 ,日月的形状和颜色相对固定 ,太阳以红色、金色圆形为主 ,月亮大多为白色的弯形 ,个别为白色的圆形 ,唯有星辰形状、颜色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宇宙中的星辰绝大多数是圆形的 ,不规则的只有一些体积极小的天体。夜空下人们仰望宇宙 ,眼光中的星辰似乎是有角的 ,但有多少角谁也说不清 ,于是五角星成了星辰最简捷的概括符号 ,所以国旗中五角星成了最常用的符号 ,至于其它多角星 ,则是有…  相似文献   

7.
人是世界性的存在者。人的这一存在事实源于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对他的整体创化,更源于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既内在地规定了人作为利益存在者,必须考虑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利益;也敞开了自然社会与制度社会之间的原初血缘伦理关系。由此双重规范,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存在价值观和价值尺度,构成了人类伦理的根本依据。当代伦理学的重建,将不再为人类的单向征服、改造、控制以及随心所欲地暴力发展和开疆拓土提供价值导向,而是要为人类对其世界性存在的原生态秩序、节奏、平静和诚实的存在守护提供价值引导与行动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人总是处在各种关系之中。我们的人生开始于关系,我们一开始便是母亲的一部分。我们个体的发展也离不开关系。我提出的关怀伦理,就是一种关系伦理。这意味着教育应当从关系入手,而不是从个人、个体开始。在关怀伦理中,需要探讨处于关系中的关怀者和被关怀者所扮演的角色。关怀伦理注重的是如何建立、维系以及加强关怀者和被关怀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倾听非常重要,要专注地倾听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曾经说过,哲学产生于惊异。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星辰、太阳和天空的景象",这就驱使我们去考察宇宙,由此便产生了哲学。儿童初临人世,精神世界还没有先入之见,周围的一切甚至他本身都是那样的陌生、新奇、不可思议,这很容易使他对一切产生惊异:"这是什么?那是什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另一重含义,是强调人的目的性,强调教育应该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传统意义的学生,也包括教师,包括一切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强调人的目的性,强调教育应该为人的个性发展服务,并不会同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冲突。因为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每个集体成员、每个学生的尊重,正是对人的集体、人类全体尊重的基础;对每个集体成员,每个学生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人的集体、人类全体根本利益保护的前提。世界上没有无视个体利益的集体,也没有完全脱离个体存在的社会存在,所…  相似文献   

11.
论属人世界     
世界是整体,除整体之外不再存在有另一个世界。由于人类的出现,宇宙的一部分就成为属人世界。从属人世界这个开端出发,其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属人世界的出现更产生出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凭藉主体的精神活动而存在。当主观精神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保存下来,并对主体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时,便构成客观精神。无论是主观精神或是客观精神,又都表达着一定时代的精神,以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为其源头。  相似文献   

12.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们总会在某一时刻问起那些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没人真能明明白白地回答出个所以然吧,这不是一道有答案的习题,这或许算是,哲学。  相似文献   

13.
爱情诗是穆旦诗歌中最有个人特色的一部分。穆旦的爱情体验,密切关联着诗人对个体生命之真实性的严肃思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情本身。章从爱情与社会历史事件之关系、爱情与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命运和位置,以及爱情与肉体对历史时间之连续性之中断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穆旦爱情诗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广阔的宇宙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星星世界,这个世界称之为“宇宙”。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世界,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望远镜,我们的视线也不能到达宇宙的尽头;不论我们懂得多少知识,也无法全部了解宇宙的所有奥秘。  相似文献   

15.
<正>仰望星空,有的人对辽远夜幕上的璀璨星汉不置一词;有的人感叹星光熠熠,窃喜自己出色的眼力;还有的人对辽阔天际上的点点星辰置以想象和猜测,然后转身默默研制看得更远的工具,从此打开宇宙那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大门,为后人对此不断的探索奠定基石……为什么我们与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日日所观者相近,但是他们能提出令世界震惊的著名定理,而我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觉到的都是单个的个体,然而语言中真正具有解释意义的是那些表达共相的词语,但我们既能够认识共相也能够认识殊相。这个事实揭示了我们语言所具有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共相而指向个体,超越语言而抵达世界。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我们意识的意向性,正是意向性在我们这个一切皆流的世界中将世界个体化,进而通过语言将世界转化成一个相对静止的、具有固定意义的世界。对于这个过程而言,我们自身既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也是这个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唐君毅以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的根本看法为逻辑基础,由远及近,从中国人的自然宇宙观中论证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核心精神,其中涉及中国人对整体宇宙、时间空间、时空与物质的关系等的根本看法。这一存在论证明大体可以分为对自然宇宙存在的"存在性"(自然存在与结构状态)和"自然性"(自然确证与演化能力)自身的说明,最后的结论则是"人与宇宙合一"。唐君毅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存在性说明与论证,既具有说服力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当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建构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唤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发展与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而男女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正如作家张爱玲所说:“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男人,也不能没有女人,是他们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完善发展的重要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曾经说过,哲学产生于惊异。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星辰、太阳和天空的景象”,这就驱使我们去考察宇宙,由此便产生了哲学。儿童初临人世,精神世界还没有先入之见,周围的一切甚至他本身都是那样的陌生、新奇、不可思议,这很容易使他对一切产生惊异:“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月亮为什么要跟我走?”“太阳是晚上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离我们近?”……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千千万万、千差万别。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窗外的所有事物便构成了生活中花花绿绿、多姿多彩的世界。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可能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中散发着不同的光,演绎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