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名记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文字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给郭超人提了个问题:请您用最简练的语言来回答,什么人不能当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能当好记者?郭超人回答说:一般我能够想到能够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你不能当记者;一般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而你也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可以当记者,但这只能当一般的记者,不能当好记者,只有一般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却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就能当个好记者。郭超人说的话很对。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而别的人不能够想到不能够做到呢?这里很重要的问题是个认识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盲人摄影师     
盲人也能拍照?盲人为什么要拍照?“希腊人曾经说过,仅仅用眼睛是无法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的。只有盲人才知道要用心去看世界”。正如一位盲人摄影师所说:“我想记录的不是我看不到的画面,而是我心中的想象。”  相似文献   

3.
庄电一 《青年记者》2017,(31):22-23
2000年,在欢庆首个记者节的时候,我在当年11月16日的《新闻出版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当个记者多荣耀》,抒发了当记者的自豪之情.当时,我还是个只有15年新闻工龄的中年记者.一转眼,就迎来了第十八个记者节,我的新闻工龄也有32年了.在国家和个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回首走过的路,回忆经历的事,我依然没有为当年的选择后悔,我仍旧要说:当个记者多荣耀!  相似文献   

4.
"大事件"带来新看法 新闻界流传一句话:有多少想当记者的人,就有多少种当记者的方式.但是,如果让他们说说最愿意参与的报道,恐怕只有一个回答:大事件. 亲身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往往会使记者在锤炼中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身经百战的"高手".不过,经历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后,我对此有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怎样当好记者,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有几句精辟的论述:多数人能够想到、能够做到,你却想不到也做不到,你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你也能想到、能做到,你可以当记者,但那只是一般的记者;只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却能想到、能做到,你才能当一个好记者。多年来为了当个好记者,我勤于实践,努力思考,虽无多大建树,却有相当  相似文献   

6.
论及记者采访,我想起了瞎子算命。“算命先生”尽管双目失明,又是满嘴胡话、鬼话,而被算命者却往往信以为真,心甘情愿地掏钱付酬;一些新闻记者尽管视力“1.5”,还有“十八般武器”可以调用,而被采访者却往往不愿启齿,心灰意懒地勉强陪坐。这实属奇闻一则。为了新闻教学和新闻工作的某种需要,笔者决定解开此谜,特地访问了几位过去以算命为生、现也已战斗在四化建设岗位上的盲人,算是探得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8.
写作拾萃     
《视听界》1990,(5)
“充分利用你的眼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得好:“我——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只能提醒那些能看见的人注意一点,……充分地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当你明天将会突然变瞎,什么也看不见,永远再也看不见。”“假如我能看见的话(那怕只有三天),我要把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几年来我读了几本新闻学专著,又通过采写实践,使我对新闻报道兴趣更浓,不知咋的,竟做起了“记者梦”。请问,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家正式记者? 甘肃靖远 路飞路飞同志: 你在当通讯员之初,就有当记者的强烈愿望,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是,从你给我信中说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必要对你的想法加以引导,以便使你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轻装前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的作战指挥员,只有深入前线,对前方的战况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和战略部署,战之能胜。一个总编辑,是报社采编业务的总指挥,也只有经常亲临采访第一线,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把报纸办好。我自己当总编时间虽短,但当记者的时间却很长。当我走上总编岗位后,工作头绪很多,可是无论多忙,我从没有丢掉记者采  相似文献   

12.
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000:1,这是我国盲人总数与人均拥有盲文出版物种类的比例,也许你会感到吃惊,但这的确是事实。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900万视力残疾者,占全世界4500万盲人总数的1/5左右,就绝对数而言,中国盲人数已超过诸如丹麦、芬兰或挪威等国家人口,而且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年还将有45万中国人失明。自从160年前法国人布莱尔发明了以6个圆点的凸凹来表达的盲文,并由西方传教士在上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盲文出版事业发展极为缓慢。目前中国惟一的一家以出版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为主业的综合性国家级专业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担负着…  相似文献   

13.
母亲曾说,她小时候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医生,二是当记者。如今,我实现了母亲不曾实现的两个愿望,先是作了医生,后来又成了记者。虽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小小的地方报记者,十数年下来,个中滋味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遍矣! 才当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角色转变”。作医生人求我,走到哪里都是笑脸相迎,当记者则是我求人,陪着笑脸跟人要讲稿、要总结、要典型材料,几次三番请人谈点什么,写完稿又要请领导审稿,望着精心炮制的文章被改得一片狼籍,还得耐着性子再抄一遍。偶而有大的活动,各级大报记者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约有1233万视力残疾人,其中盲人的人数远远超过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面对如此庞大的视力残疾人基数,满足他们阅读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克服盲文出版资金少、纸质书成本高、部分盲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长期购买等问题。加上盲人因视力问题不能亲自来盲文图书馆借阅,邮购图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限制等诸多因素,盲文出版社和盲文图书馆决定探索研究从传统出版向数字转型,结合盲文出版特殊性质,实现纸质出版物和数字资源的一体化,以确保盲人及时阅读,便捷阅读。    相似文献   

15.
当记者难么? 多年来,每每遇到这样的诘问,总是无言以答。月前,碰到一老一少,其痛快的直答,使我瞠目结舌。少者:作记者,有何难哉!只要会写几个字就行,无非胡吹一通,瞎聊一气。俺单位一位连发票都开不好的营业员,还要当记者哩! 老者:我干记者近40年,算是古董了吧!然而从来没有真正干好。记者难当,难就难在常有“失度”。上篇对于这位老者的话,我深有向感。新闻,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一位西方记者朋友邀约我在巷尾一处僻静的小茶馆相聚。他出于对来自海外朋友的关照,问我在新加坡当记者有什么长进。我脱口回答说:"逐步学会提问题。"大概我的回答太肤浅,令他惶惑不解。他追问了一句:"提问何需学?哪位记者不提问题?人从孩童呀呀学语开始就不断提问题。"我遂向他转述了一位西方记者对我说的一句话:提问是记者的最锐利的武器,也是最难掌握的武器。我认识这位西方记者是初到新加坡之时,新加坡是本地区政治经济制度与西方最相近的国家,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的新闻通常通过记者招待会和公关网络向公众发布。记者的传真机上新闻稿连篇累牍,各机关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险地出新闻     
险地出大新闻,也出名记者。因此,当记者的要敢于闯险。有一次,我在大兴安岭见到一位驻那里的记者,我问他:“大兴安岭大火时你在哪里?”他说,当时他在北京学习了一段以后,已在那里想办法调到北京的某新闻单位去。我惊呼:“你误了终身大事了”我告诉他,记者的成就是随事而走的,大兴安岭大火这样的事,当记者一辈子也不一定碰上一回,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专家经过考证,指出荷马不是盲人,是明眼人,而且是视力很好的明眼人.他们是从荷马对色彩的描写和对早期荷马雕像的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的.  相似文献   

19.
当记者难,当有个性的记者更难,这是我最近看了赵瑜写的报告文学《兵败汉城》后的一点体会。此报告文学有不少文字描写了中国记者在汉城的一些情况,有不少值得反思、深思之处。比如作者采访中国青年报体育记者毕熙东,这位挺有成绩的记者对同行  相似文献   

20.
有人统计过,世界上有多少多少名作家曾当过记者。于是,从我提笔写小说那天起,便有人鼓励我:记者改行当作家有杂交优势——两者所长加到一起不得了,一些没当过记者的作家,非败在你手下不可! 水稻、玉米都有杂交优势。我很想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能确实证明记者改行当作家拥有杂交优势,是一条公理,一条法则,一条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