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是培养现代人类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现代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也是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的要求。本文就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系统分析了课程整合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 ,详细介绍了国外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 ,以及各国课程整合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是培养现代人类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现代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的要求.本文就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课程整合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详细介绍了国外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以及各国课程整合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以课程整合为载体,追求"1+1>2"的效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了对教育智慧的追寻与分享:在教师个体尝试的基础上,教科室组织研讨,追求课程整合常态化,从课程内容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三方面展开尝试与实践。在课程整合的尝试与实践中,教师的课程角色行为不断改进,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人"。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科学层面课程整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是培养现代人类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现代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的要求。本就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课程整合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详细介绍了国外大学学科层面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以及各国课程整合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英语嵌入式课程整合是针对目前英语课程整合中存在的过于注重学科间课程整合,忽视学科内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学科知识与儿童和社会的相关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具有内容整合化、情境生活化、时间灵活化和系统最优化等特点,通过师生协同、创设情景、回归教材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实现英语课程的整合和优化,为英语课程整合提供了一种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课程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 ,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从学校及学校教师的层面上来认识课程整合 ,重新审视课程整合背后的理念 ,并就学校层面上的“实然的”课程整合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整合理念下,学校尤其要把握好"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感兴趣、能够学习、需要学习的方向出发去开发课程资源,分类整合课程资源。强调课程资源的有效性,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重点。基于整合理念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挖掘,从人的角度寻找,依学生实际需要整合。只有将各种基本的、固化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与组合,才能创造出具有超越性、时代性、动态性和整合性的课程,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园本课程是在尊重儿童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从特定的幼儿园出发,特别是从儿童心身发展水平来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编制课程。[1]江西省某幼儿园针对当前在科学和艺术领域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科学的知识性和艺术的技能性,尝试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建立物质、心理、本质层面的联系,将科艺进行整合,编写了科艺整合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指教师从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师生兴趣能力等方面出发,以"新忠义"精神为主题,以融入江阴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培养有情义、有担当的"新忠义"学生为目的而开发的微课程群。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微课程的开发思路经历了经典阅读、德育活动、学科关联三条途径,从相对独立到多元整合的过程;微课程的开发流程从成人思维转向师生同构思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课程资源的建构问题,资源的建构应当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便于师生的应用、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与中学教学环境相适应为原则。为了让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过程,需要我们分别在两个层面上进行整合,即基于学校层面的资源建构和基于教师应用层面的资源建构,前者属于资源的开发型建构,后者属于资源的应用型建构,按照这种思想来进行资源整合的方式,我们暂且称为"二次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远工程中信息化教学的“公开课情结”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情结"是农远工程中信息化教学挥之不去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公开课层面,难以持续、深入到常态课中。该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理性应用合适技术,应用发展性评价,基于校本资源建设以及多因素协同构建良好支持环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能的教师个人变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深层次应用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整合的实施者,是真正发挥整合实效的关键。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教师个人变项出发,深入挖掘影响教师进行有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因素中的年龄、网络使用、培训、教学经历、使用频率和输入法等六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服务学校、性别、教龄、学科、网络条件等因素则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坐标,规定了学校课程建设以人的现实境遇为现实基点,以人的发展要素为内容维度,以人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向度,并以唤起人的生命姿态为价值旨趣。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建设要在哲学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构筑学校课程哲学;在文化层面关注多元化形态整合,弥合课程文化张力;在价值层面坚持以个体人...  相似文献   

14.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极为优质的、甚至是应有尽有的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对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力求从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从"学科资源的整合"、"师生资源的整合"、"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观的转向呈现出从实用技能到儿童经验、从儿童经验到学科理性、从学科理性到生活经验重构、从生活经验重构再到批判理性的发展趋势,显示出钟摆式、多样化的特征。美术课程观是影响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师实践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课程知识构建应融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动态中构建美术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6.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 ,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 ,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 ,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 ,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儿童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在课程研制视野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有“优化课程的空间结构”、“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以及“创新课程材料包”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观的转向呈现出从实用技能到儿童经验、从儿童经验到学科理性、从学科理性到生活经验重构、从生活经验重构再到批判理性的发展趋势,显示出钟摆式、多样化的特征。美术课程观是影响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师实践的重要因素,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课程知识构建应融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动态中构建美术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人。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须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使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清华附小围绕"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育人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课程选择与组织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选择应以学习经验,即学习者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在课程组织方面,研究性学习倡导通过课程统整实现学科知识、个人与社会、师生活动以及学校人员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重组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各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进行课程整合的要求。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实施的意义以及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