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命化课堂”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让师生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体验着生命的涌动与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2.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通过接触过福堂创立的缺口教学理论体系及其实验,我深深感到:缺口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高度,实现了人文思想的大飞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这样说,缺口教学恰恰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个“生命”…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生命回归,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次深刻革命,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则是一次全面挑战。“对话”的本质,就是要还语文鲜活的生命本源,激活学生的主观世界,从教材中引发多元反映;就是要把课堂中的“思考权”“提问权”“争辩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使每一堂课成为学生的一次生命历程、发展过程。“对话”的课  相似文献   

4.
李晓宁 《江西教育》2004,(13):65-66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陶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追求个性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叶澜教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教师的上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本文针对传统课堂语文教学的弊病,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观念,通过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围绕语文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对话、交流,从而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把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因此,我将改变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动”起来作为小学语文课改研究的重点,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7.
新课堂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重视学生从读中去发现、去探究,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下面,我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中的发现,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许莉玲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48-248,250
文章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命课堂”的构建,具体包括解构核心素养,构建目标多元的“生命课堂”;解放学生思维,构建思维碰撞的“生命课堂”;创设互通情境,构建开放交流的“生命课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语文阅读课堂。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刘峰 《考试周刊》2014,(75):23-23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成熟的时期,语文生命课堂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命、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生命课堂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和价值。本文主要从语文生命的课堂特征和提高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两方面研究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朱莉 《成才之路》2011,(35):88-8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为建构“生命课堂”提出的口号。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学的灵魂。为此,改变旧传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生命回归,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次深刻革命,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则是一次全面挑战。“对话”的本质,就是要还语文鲜活的生命本源,激活学生的主观世界,从教材中引发多元反映;就是要把课堂中的“思考权”“提问权”“争辩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语文”是熊芳芳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生命语文”是为生命的和用生命而为的语文。其基本特性是学生、教师、课堂生命三位一体和语文教学的文道合一。实施策略是: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生命和用语文开启教学的生命。“生命语文”对于学生生命的完形和生命的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摆脱语文工具论对课程观的束缚与限制时,对生命课堂诉求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取向,把人的自身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力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演绎人的生命内涵、价值与意义。其中,学生的感情体验就成为语文生命课堂的内核之所在,更会成为一种构建生命课堂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语文教学”是一种摆脱固定、僵化、权威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焕发生命。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构建开放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课堂。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己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关键是要创建学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即要求教师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这就需要教师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己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关键是要创建学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即要求教师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这就需要教师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0.
徐秀林 《课外阅读》2011,(12):313-313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要想实现课堂高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必须关注课堂主体——学生的活动状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实践,实现教学和谐,让语文课堂中时时涌动生命的活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转变教学方式,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点有益探索和思考,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活”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魅力,并且取得了一点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