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85):56-57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从阅读教学入手,指导学生在读中学写.以读促写阅读教学既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任务,又肩负着指导学生作文的任务。阅读是一种本领,要指导学生读中学写。必须增强读写结合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读对写的影响及促进作用,把读写这两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训练联系起来,在教任何一篇课文时,都要努力挖掘其中的教学因素,时刻想着指,导学生在读中学写。具体地讲,就是在指一导学生理解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重视启发学生细心揣摩:这句话,这段话或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研究作者…  相似文献   

4.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个性化教育的视角出发,尝试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得到心灵滋养,在个性化写作中释放天性。  相似文献   

5.
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读到写,二是以写促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教学时应做到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6.
语文老师恐怕谁都会说要重视“读写结合”,谁都清楚读是写的基础。但读和写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怎么结合?什么时候结合?是否一定要在作文课上才谈结合?是否一定要按课后作业的要求完完整整地写才叫作文?是否各类文体都一定要教给学生一种“模式”才叫作文?  相似文献   

7.
崔峦说过:"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就是跛脚的阅读教学。"确实,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的这一论述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切入点加强随文练笔,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训练中规定的7次作文和教材中安排的3次练笔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课下多练笔,如写观察日记等。一、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第八册共有7篇作文,怎样写好这7篇作文呢?我认为:读好相关的课文是写好这7篇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每一篇作文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与之相关的课文。比如,在写第一篇作文《春节期间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对学生说,大家要想把“怎样难忘”写具体,首先应认真仔细地回忆事情经过,把…  相似文献   

9.
杨善英 《海南教育》2014,(16):18-18
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境界:使学生会读能写。会读,指的是语言的朗读与感悟到位;能写,指的是基于语言积累及表达方法体验基础上能得心应手地行文。如何逐步达到使学生"会读能写"的课堂教学目标呢?笔者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认为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方式。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智慧地生成读写结合的教学载体,生成语言读悟、内化、运用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在练笔中内化,实现读与写在共振中互补。  相似文献   

10.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内化,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抓准读写结合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才能使阅读和写作这两件对等而又不相干的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虽然在课内,但常常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和实践,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如在讲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邱少云的外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讲《将相和》时,我把重点放在阅读描写廉颇、蔺相如言行的语句,从中概括其性格特征,让学生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少年闰土》时,我引导学生懂得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同学们把这三…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是一种借助文本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小学各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很好理解贯彻读写结合教学,依旧偏向于阅读而忽略写作,无法掌握正确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使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本文以小学高段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为对象,以教材课文为基础,从读和写两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将读和写融合在一起的高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阅读量很大,阅读面很广,但作文总是写不好,分数上不去。这种阅读与写作脱节的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虽然阅读了许多文章,但很难回答这三个问题:你读了些什么?你是怎么读的?读后是如何做的?这些问题让学生很茫然,这也正是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农村中学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策略:地采用了"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方法,即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作文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的联系起来,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明确地指出了学语文就是会用语文!一、以读写结合为主线,贯穿作文教学过程实践告诉我们,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那么应该怎样做到读写结合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作批注、仿写、补白、改写、写读后感等,把"读"和"写"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更是衡量学生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把重要标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板块。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应按照先"放"后"收","放、收"结合的理念,从"句"到"段"再到"篇",步步为营,扎实训练。同时,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典型篇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写好"微型日记",提高讲评的有效性;借助海量阅读,做好积累,增强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