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防雹作业点单炮实际控制半径和控制面积进行计算,得出日喀则地区农业区各防雹县在目前的耕地面积上应该布设的防雹作业点数,通过和各防雹县目前布设的防雹作业点数对比,提出布设数量的合理性;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建立了防雹作业点布设原则。本文得出的作业点数和布设原则对重新布设和调整日喀则地区农业区防雹作业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省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区,由于海拔、地形、动力和热力条件、冰化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该地区成为了我省乃至全国的冰雹天气高发区,严重威协着农业生产。青海省人工防雹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零散的、盲目的、低层次作业发展到成规模、全方位、系统性地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业,人工防雹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本文利用东部农业区冰雹频发的4个站作为代表站,以1998—2007年作为防雹效果试验期,1968~1977年作为防雹效果对比期,采用序列试验评估方法对人工防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并用t-检验法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出东部农业区人工防雹作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效益为43.16%,置信水平达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部地区雷电资料,结合当地各防雹点冰雹记录,分析冰雹天气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雷电各参量的空间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及500hPa08时欧亚高空形势场资料,建立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汛期大到暴雨落区及落点预报系统”,该系统:①自动查阅我省汛期产生大降水的欧亚及关键区环流形势相似场;②引用了垂直螺旋度和Q矢量,找出了垂直螺旋度、Q矢量和假相当位温场与我省东部农业区汛期大到暴雨的配置特征,并利用其计算结果确定东部农业区汛期大到暴雨的预报落区;③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作出东部农业区汛期大到暴雨的落点预报。该系统在业务试运行中表明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龚静  王青川 《青海科技》2009,16(4):23-26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MICAPS相关物理量场、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及部分预报指标。同时,对该对流云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及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冰雹是中纬度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多发生在春末到初秋,农作物生长旺季。世界各国农业每年受雹灾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元之多。我国甘肃、山东、黑龙江等省,每年因雹灾损失近1亿公斤粮食,所以,开展人工防雹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防雹的主要方式有"37"高炮防雹和火箭防雹。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25~26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显莲 《青海科技》2010,17(6):50-5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0年5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预报技术着眼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人工防雹用弹量计算的物理基础上,引用了三种人工防雹用弹量近似计算方法,三种方案的用弹量计算结果与2006~2007年青海省人工防雹典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适合青海地区采用的人工防雹用弹量近似计算方案,为合理用弹、提高防雹作业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XDB-21型数字化天气雷达新版防雹软件在原有软件基础上修改和新增的三项功能:Y值识别雹云并报警;制表功能;作业点相对于作业部位的距离、方位等数据自动转化。  相似文献   

10.
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青海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和青南地区共5个区,分析了2004~2010年青海省出现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青南高原是一个雹日高频带,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拉脊山地区的雹日也较多,海西大部年降雹日数在2次以下;(2)2004~2010年间冰雹出现的时间为4~9月,一年中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9月,青海省冰雹天气属于夏季多雹类型;(3)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蒙古低槽型最多,其次是西北气流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东部农业区西北气流小槽型最多,其次是蒙古低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④在青南地区,冰雹天气环流形势高原小槽型最多,其次是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最少。  相似文献   

11.
开幕不下雨     
飞机、高炮、火箭、卫星、雷达齐上阵——为了使明年奥运会期间有良好的天气状况,一场针对奥运开、闭幕式消云减雨和人工防雹的实战演练即将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4—2010年160站次青海省短时强降水资料分析表明,短时强降水随时间变化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东部农业区和青南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次数最多,占年总次数的86%,且主要出现在5-9月。在空间分布上暴雨有两个多发中心:一个是地处青南高原东南部的久治、河南、同仁等地,另一个是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中、西宁、大通、互助、化隆等地。造成短时强降水的主要高空环流形势有巴湖横槽型、两槽一脊型、西风气流多波动型、两高之间切变型和两脊一槽型。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东部浅山农业区春季干旱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青海省东部浅山农业区10个站1989~2006年的春季干土层厚度,以及互助、贵德2个站土壤相对湿度等定位监测资料,分析干旱发生的概率、地段降水量与土壤水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浅山地区春季干旱发生概率随时间变化有低~高~低和高~低两种类型;作物播种越早,受干旱威胁越大;大部分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和干土层与旬降水量的相关性显著,可以直接建立降水与土壤相对湿度、降水与干土层厚度的预报模型,进行土壤干旱的预报,根据预报结果,结合青海省干旱灾害的等级标准,确定农业干旱发生的等级。对于无法建立干旱模型的地区,通过分析最小有效降水量,可以确定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贡献。预报方法在2009年的春季农业干旱预报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雷达、大气环流、卫星云图资料和地面、高空观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分析总结出冰雹云产生的气候分析;一江两河流域冰雹云产生源地及移动路径;冰雹云、雷雨云的雷达回波分析、演变规律及判别指标。考虑目前95%的作业点依靠目测作业的方式,分析总结出适合本地的人工防雹目测作业方法及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参考《翁牛特旗第三次农牧业气候区划》应用1957~2000年的翁牛特旗乌丹站观测记录,试图通过对翁牛特旗干旱、冰雹、霜冻三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应对措施,进而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与效益进行比对。认为,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人工增雨(飞机、火箭)、人工防霜、高炮防雹对抵御自然灾害确实行之有效。政府部门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经费的投入更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海东地区一次强单体冰雹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6年9月2日发生在青海省湟中县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雷达强度回波、径向速度、垂直液态含水量、垂直风廓线等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多普勒雷达资料预测冰雹云发展的定量指标及其规律,其结果可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指挥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省东部农业区道路经常发生冻胀翻浆,对公路造成很大破坏。本文对道路冻胀翻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对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理想工具,通过对火箭增雨防雹作业相关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将有效规范火箭增雨防雹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安全,充分达到增雨防雹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贾君 《青海科技》2011,(5):55-57
青海省东部是黄土集中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在强降水作用下易发山洪,是青海省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山洪灾害成因和基本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区的防雹现状,选取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江孜县作为防雹效果检验的试验区进行较系统的统计分析,以期在人工防雹效果检验的研究方面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