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只是一个联结人与人的通信网,在其中存在着的是人的世界,而非离开人的另一个世界.赛博空间本质上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真实空间的拓展,而非离开人的存在的独立世界.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具有物质性、符号化和人机互动性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祛魅的道德启蒙过程.当前对赛博空间的道德认识并没有突破传统理性的藩篱.因而,关注"当下"的物质生活实践、祛除传统理性对赛博空间的道德遮蔽、实现主体的道德自律就成为赛博空间道德实践的基本路向.这将有助于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回归其自身,为赛博空间道德实践走出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赛博空间本质上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真实空间的拓展,而非离开人的存在的独立世界。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具有物质性、符号化和人机互动性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祛魅的道德启蒙过程。当前对赛博空间的道德认识并没有突破传统理性的藩篱。因而,  相似文献   

3.
赛博空间的发展,其道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人们开出的种种道德补救的药方,不过是传统道德的先验理念和形而上学世界观下的产物。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是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存在,赛博空间对人类道德具有解放的作用而不是威胁,赛博空间的道德建设需要祛除人类理性所产生的遮蔽。  相似文献   

4.
赛博空间伦理学研究人们在赛博空间中的行为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赛博空间因智能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复杂的道德选择,从而使道德问题具有了全新的维度。哈姆林克从"人性"出发,用现实生活中的"平等"概念来建构赛博空间的道德性,他的基本假设是人有理性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批判,从而有能力在赛博空间中展开"伦理对话"寻找符合共同利益的道德。这个假设在应用上是有局限的,我们还需要考虑赛博空间内外行为的差异这个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我们认为,行为者的信念在一个由其他人设定的现实中受到其他信念的限制,赛博空间中某种交往的条件限制着需要形成这些潜在信念条件的证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博空间秩序的维护依赖个体道德自律赛博空间行为主体通过商谈形成道德共识个体道德自律养成是道德共识的内化过程道德规范制度化为个体道德自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自由观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维度:以道德评价为基点,从道德批判出发,经过道德实践,到达道德理想。道德评价以自由意志、公平正义和真善美的统一为基本准则;道德批判主要是从道德角度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又批判了资本逻辑统治下宗教、物化现象、异化劳动以及生产方式对自由的束缚;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是实践的自由,在人的自由问题上,所有的道德诉求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自由的道德理想:使人实现"三维"解放,从而成为自由的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学生道德实践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道德实践。目前不少的道德实践存在明显的缺陷:具有不道德性;违背实践的本质要求;追求形式而不注重效果;是运动式的而非经常性的。理想的道德实践应是主体参与式的、具有一定的深度、空间开放、经常性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8.
赛博自由是指主体以现实实践为指导在赛博空间对对象真善美追求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超越性观念和活动。赛博自由是虚实相生的,赛博空间是人类自由理想实现的可能之境。赛博自由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同在,问题与希望并存,人类应保持清醒的反思态度,以健全的人类自由意识来参与这场"虚实相生、网人共生"的自由革命。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界对道德的基本特征一般界定为两点:一是道德以善恶的行为准则进行判断和评价;二是道德依据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除此以外,道德还有如下的基本特征需要确认:道德产生的自发性和多元性;道德存在时间的恒久性和存在空间的广泛渗透性;道德制裁方式的多重性;道德价值定向的理想性等。对道德基本特征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对道德的本质以及伦理学其它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对道德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是由求真的道德真理逻辑、向善的道德价值逻辑和求善的道德选择逻辑构成的.三者之间也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其间,求真逻辑是认识前提,向善逻辑是推演方向,求善逻辑是判断环节.求善逻辑以认知结构的终点形式为道德实践逻辑奠定了一种逻辑前提,在根本上影响到道德实践逻辑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深化家庭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深化家庭道德建设,在内容上必须实现传统家庭道德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对传统家庭道德进行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在机制上要求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个人内心修养和社会外在制约;在方法上要求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内在道德外化为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2.
道德语境论是一种以语境为工具,研究道德原则、道德判断、道德信念以及其他道德实在论和道德认识论问题的实践方法论理论。道德语境论认为不存在道德原则,不存在“事实-价值”依附性,道德判断和道德信念是不需要依赖原则的道德认知过程。道德语境论把人的能动性和语境的权威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具有较强的反理论性,为实践事实、道德认知过程和人的能力提供了更真实的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13.
道德权利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权利在道德内涵中是与道德义务一样重要的范畴,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的误区一直没有给道德权利以应有的地位。道德权利的存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承认道德权利的存在,不仅是对中国的传统伦理学是个重要的补充,而且在现实上,对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检视新道德,保证德福一致,监督政府行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而且蕴含着实践精神;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循道德在实践中生成的逻辑规律,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是指向实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的评价不可量化,应秉承道德实践的原则多指标分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道德实践上往往处于两难的窘境,甚至出现人们知而不行或行之艰难的现象。现实社会道德环境的欠缺、人们道德信仰的游离,等等,是现实道德实践两难抉择的重要原因。而建立一个公正理想的社会环境,培养人们道德信念的内在机制,无疑是道德底线坚守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从本质上对道德信念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剖析,指出了道德信念的作用主要在它是道德动机的最高形态,它能够把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希望广大德育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一切条件,让广大学生广泛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转化为坚定而又正确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有序的道德教育,人们观念地具有完备的道德规范,道德却实际缺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体性根源在于人们面对道德事件时,道德上理性主体、实践主体和交互主体之维的根本丧失。在这个层面上,道德需要人们自觉进行主体的三维重建:道德理性的主体重建是道德重建的思想性前提;道德实践的主体重建是道德重建的现实性路径;道德互主体关系的主体重建是道德重建的社会性支撑。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作为大学校园道德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围绕文明理性的习惯和风尚、优良浓厚的学风和校风、独具亲和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和一体化的德育测评、公正的道德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与行"脱节的矛盾,把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缩短知行距离作为道德实践环节探讨的突破口,重视在实践环节上营造大学生校园道德文化氛围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让大学生在感受和感悟"发现道德"、"体验道德"、"道德选择"的过程,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目标,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日常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的目的.使道德教育具有亲和力,将是道德教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主流.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主的研究一直颇受国内的重视,人们意识到道德的形成并非是道德灌输的力量所能够塑造的,而是靠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从理论和实践看,道德选择能力培养、道德体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教育等成为重要的研究潮流和实践内容。如何加强这些内容教育,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但这些研究和实践仍然存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道德伦理有调节社会实践的作用,是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遵循道德伦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嵌入道德伦理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部分技术应用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教育信息产品可能存在道德伦理隐患,教育信息应用主体承担道德责任需要.在实践中要提高应用主体的能力素质,奠定道德伦理实践基础;加强应用主体的实践监管,督促教育者重视道德伦理;确保主体实践与责任一致,促进教育者道德伦理自觉;规定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建构技术实践的道德伦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