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一方面,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乡村渐被城市吞噬,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相似文献   

2.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 :一方面 ,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 ,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 ,乡村渐被城市吞噬 ,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 ,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 ,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 ,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和失落 ,在他们的潜意识底层涌动着一种漂泊无依的游子情绪 ,一股难以名状的淡淡乡愁。在精神上 ,他们渴望回归传统 ,回归家园 ,重返…  相似文献   

3.
乡土中国土壤上产生的现代都市,缘于自身文化的"积习",似乎总是蒙有农本主义的东西。由是规约了以都市现象与都市情感作为中心表现的海派散文的"都市性"总留有乡村文化的面影,但终究又不再属于传统乡土文学的范畴。多元的文化土壤与混合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海派散文语义空间的丰富与繁杂。作为特定时代工商文化的产物以及偏重感性呈现都会文化的海派散文,可以较为明晰的考辨近现代中国乡土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的轨迹与现代都市人精神的历史。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象征了近现代中国都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黑婴在现代文学史上几近被人遗忘。然而 ,在新感觉派诸小说家中 ,他的创作自有其独特之处。身居城市爱它的繁华 ,心系乡间恋它的清幽。都市感觉与乡村情结相交织 ,城市荒诞与田园牧歌互变奏 ,小说文本向读者展示了属于黑婴的独特艺术世界———都市里的村庄。本文认为 ,这是由作家在城市工业文明和乡村农业文明间游移与徘徊的特殊心态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都市化速率的加快,民俗中心发生转移,都市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分支学科,其建设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廓清,其研究体系亟待建构.同时,都市民俗资源同乡村民俗资源一样,作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亟待着手保护.在都市民俗资源类型认定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方略,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黑婴在现代文学史上几近被人遗忘,然而,在新感觉派诸小说家中,他的创作自有其独特之处,身居城市爱它的繁华,心系乡间恋它的清幽,都市感觉与乡村情结相交织,城市荒诞与田无牧歌互变奏,说文本向读者展示了属于黑婴独特艺术世界-都市里的村庄,本文认为,这是由作有在城市工业文明和乡村农业文明间游移与徘徊的特点心态所致。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具有乡村与都市双栖生活的阅历。他从遥远的湘西流寓到北京,表明他本身就有着现代性企求。他漂泊在都市,思想上、情感上却无法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常常以“乡下人”、“乡巴佬”自居并以此为视角反思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即体现了非都市而赞湘西(农村)的反思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傅军 《文教资料》2008,(34):17-18
施蜇存是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特别关注人类精神家园的海派作家,他的小说的叙事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表现为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冲突、过渡融合.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的解析,从叛离乡村到厌恶都市到最后重返乡村三个阶段探讨其二元叙事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中国文学的传统叙事意识和作家小说创作活动两方面分析这种结构的特质和成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思乡"情感;或用乡土的视角衡量都市与乡村,试着探寻拯救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尽管创作倾向各有不同,但在表达现代都市意象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都市"否定的情感叙事.这一情感叙事就形成了阶级话语中的都市消解、现代叙述里的都市质疑、乡土呼唤下的都市逃亡,其中昭示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恒定的民族心理以及他们在"现代性"进程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实际上,"都市"意象作为1930年代文学的一个醒目现象,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参照物.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荼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荼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华中抗日根据地处于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根据地建设,除了发展农业生产外,就是大力提倡和发展农村副业和手工业,以达到经济上的自给与半自给。在各级民主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推动下,根据地农村副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副业、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根据地得到了普遍的组织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农村副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县域工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经济不明显和县域之间产业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可因地制宜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分析了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南阳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茶油产业作为当今食品油消费市场的“朝阳产业”具有极大发展前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攻坚区,茶油产业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对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茶油生产区位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四大地区各区位优势的权重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处于该区域的湖南湘西地区在茶油生产方面比其它3省的相关区域有更大的区位优势,这为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茶油产业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1986~2004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最高,而农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引导西部地区经济快速且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工业为例介绍了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和选择方法。对各地确定主导产业和制定主导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结合安徽的实际,提出了安徽省主导产业政策导向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在欠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经常处于诸多两难境地.如经济目标优先还是生态目标优先,优先发展传统产业还是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社会公平优先,等等。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欠发达地区走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文章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剪刀差”的表现及影响,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而产业承接力建设是成功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产业承接力内涵出发,设计出了包含4个层次,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部六个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皖江城市带产业吸引力、产业选择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较弱,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强。因此,皖江城市带必须从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四大能力方面采取措施培育其产业承接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上下打压房价呼声很高,政府也是频频重拳出击,城市房地产业似乎面临发展寒潮。而在广大农村,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房地产业转战农村市场,既受益于新农村又服务于新农村。本文分析了房地产业进军农村市场的各种优势,同时也提出了稳步发展农村房地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