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石破天惊听世说,敲金戛玉刋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绘状魏晋之世文人风度、体现彼时时代特征之笔记文集,堪领吾华古代志人小说杰出代表之称。其对后世文学创  相似文献   

2.
《扬州画舫录》是清代鼎盛期扬州文明的实录,内容丰赡的小百科全书,交织多种文学因素和学术因素,语言雅俗共赏。它作为清代一部颇具特色的著名笔记文集,值得今人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宋史·艺文志》著录宋人著作5000余种,流传至今者已不足半数,以集部著作为多。从现存的类书、文集、笔记、方志、书目等文献中勾稽史料,对6部佚著进行简要考述,期待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4.
宋人文集有的是在作家的生前编定,大多数是在作家的身后编成。编排体例,主要有分体、系年和分地编排等三种形式,从文体的分类可透视宋人的文体和文学观念。文集收录的范围,相当广泛.北宋时唯有词作不入文集,南宋时编印的文集开始收词,从文集与词集的分合可考察宋人词体文学观念的变迁。文集的印刷出版,比较自由。宋代文集的自由印卖,表明宋代文学开始走向“商品化”,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家连线]滕刚,著名作家。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预感》《克尔萨斯的下半夜》《个人履历表》《秘密情节》《百花凋零》等文集。曾多次获《微型小说选刊》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作品奖、《小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作品奖、首届全国微型小说个人作品集评奖优秀文集奖、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其作品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小小说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倍受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6.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如晚明游记小品即属文学游记的典范。“域外游记”是指作者游历海外时所写的日记、笔记,也称海外游记、出洋游记、出国载记。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7,(5):16-21
元代文学研究的重心历来集中在戏剧和散曲方面,对于笔记的研究尚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目前还没有一套类似《全宋笔记》的大型元代笔记基础文献整理丛书面世,少数论文也集中于个别专书或作家的研究,这使得对元代笔记的基本撰作情况做一番梳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与前代相比,元代笔记明显呈现出衰落态势。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元代史学不发达,而深层原因则在于文学风尚的转移,叙事性作品如小说话本、戏曲剧本已经取代传统抒情文学体裁诗、词、散文,成为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笔记文学在元代的衰微,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8.
“笔记”这类著作,起始于魏晋时代,到了宋代,渐渐繁荣起来。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陆游等都有笔记文集,沈括的《梦溪笔谈》也产生于宋代。延至明清,进入了笔记文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笔记文集,如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郎瑛《七修类稿》、朱国祯《湧幢小品》等;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刘廷玑《在園杂识》、查慎行《人海记》、王应奎《柳南随笔》、赵翼《檐曝杂记》、阮葵生《茶余客话》、平步青《霞外攟屑》、昭梿《啸亭杂录》、梁章钜《归田琐记》、薛福成《庸庵笔记》等。  相似文献   

9.
笔记是源自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极盛于明清两代的一种文体。它写作方式自由,内容丰富多彩,篇幅可长可短,深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后世直到今天的影响很大。我认为清蒲留仙的《聊斋志异》、鲁迅的杂文和短篇小说乃至今天的微型小说都借鉴继承了历代笔记的创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笔记式的文字。《论语》、《礼记》、《韩非子·说林》、《山海经》、《晏子春秋》都可以说是笔记的发源。即使属于学术专著的诸子散文(子书)、历史散文(史书)中的一些篇什也是笔记。汉代刘向的《说苑》、《新序》可说是最早的杂史性笔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如《搜神  相似文献   

10.
潘明福教授新著《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书籍史研究进程来看,其学术渊源植根于中西思想的交汇融通。二是作者从《全宋文》全面收集新材料,以此为基础切入两宋文学研究,因而具有推陈出新的学术意义。三是系统建构宋代文集编纂传播研究新理论。主要表征于对文集编纂与传播现象发生的整体和宏观把握,从书籍制度、历史惯性、利益驱动等要素出发,提炼总括了独特的两宋“文集文化”。四是解决宋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新问题。主要体现为创造“制度—文集—文学”研究新模式、辨析文集编纂传播与文学观念的关系、发掘写刻并存现象的学术新义等。  相似文献   

11.
抄写传播是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北宋文人的"广阅读"和"乐抄写"是文集抄写传播得以广泛存在的深厚背景。就北宋时期文集抄写传播的类型而言,主要有"抄写‘进献集’""抄写‘干谒集’""抄写‘赏读集’""抄写‘求序集’"等几类。北宋时期多种类型的文集抄写传播,构成了北宋文学传播链条中的生动图景。文集的抄写传播不仅有助于文人文坛地位的确立和文学影响力的提升,而且,对北宋文学生态的建立和丰富也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是梁实秋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在文集中,梁实秋表达了新人文主义的文学批评观,建立了理性规范下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使文学批评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的第一人。而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抗争,有其深刻性,也有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笔记是不可忽视的.历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的写作之余,留下了许多笔记类文本,其涉及范围之广、数量之大,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4.
"笔记"作为我国古代众多文体之一,以其内容包罗万象而具有较高的史料及文学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然而对于笔记的研究,却存在很多歧义,特别是笔记概念的不确定性,给相关学术研究带来很多不便。文章试时笔记文体作一探索性界义,希望对笔记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正>沐浴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气氛,在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厦门,我们隆重举行《方明文集》首发仪式,纪念方明同志(下称方老)百岁诞辰,深切缅怀方老的道德事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方明文集》由中陶会组织力量编辑,并得到中陶会领导、秘书处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中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为文集撰写了序言,高度评价了方老的贡献和编辑出版《方明文集》的意义。中陶会原常务副会长韩邦彦教授为文集题词:"捧着一颗心来情倾  相似文献   

16.
《观澜文集》,南宋福州人林之奇编纂。林之奇受吕本中影响,是一个讲究文学的人,评价人以文采华丽为第一。因教学之需,林之奇编辑《观澜文集》,主要收入了先秦至北宋末年文学史上的名家,如屈原、宋玉、司马迁、班固、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曾巩、苏辙、王安石等人名作,鲜明地体现了他重文的文学观念。《观澜文集》影响着吕祖谦,及其吕祖谦的门人,以及明代的朱右、唐顺之、茅坤诸人,对明代文学史上提倡唐宋文学的走向及唐宋派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视角,通过知识现象还原法,聚焦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呈现的现代风中的伦敦文学景观——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景观;英国现代诙谐讽刺文学景观;现代英国文学研究和评论景观。论证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隐含的深层英国文学认知图示化结构。揭示钱锺书独特的文学观——扎根文学实践主体生命境遇、文学实践群体交往网络、文学生产和消费流程、文学风格和审美品味、文学评论和阐释的动态、多维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清乾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考据之风盛行的年代,学者们为了还原史书的本来面目,做了大量细致缜密的校勘整理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往往体现在学者们的文集笔记当中。杭世骏的读史笔记《诸史然疑》便是其中一例。试对《诸史然疑》的文献考证与史评及其特点做以介绍,并加以点评,希望能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武侠文学滥觞久远,本文则截取元代这一历史时段,从文学各个体裁,如史书、话本、小说、笔记类及杂剧中探寻元代文学中的各类侠风义骨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