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有幸聆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几课,有感于吴老师在几个教学片断中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稍作粗浅分析,供大家欣赏借鉴。片断一(“面积单位的认识———平方米”)与学生交流,熟悉了解学生。复习学生已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学生答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那么大、1平方分米大有课本封面那么大(采用直观形象的对照使学生感抽象的事物)。然后吴老师出示一张1平方厘米和一1平方分米的纸片,并请学生从学具里摸出(不能用看)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  相似文献   

2.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并建立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教师遵循课本上由小到大的认知顺序,即先认识1平方厘米,再认识1平方分米,后认识1平方米的教学过程。但有一位教师的教学有别于众人。这位教师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先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1平方分米,再教学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这样不仅突破了1平方分米的教学难点,而且使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两个面积单位从大小上…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却很少有教师能清楚地回答出来。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中"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的教学,许多教师就是按教材中的设计那样,先告诉学生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然后再让学生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于是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从而得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吗?生: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师:谁能边说边用手势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多大?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它大约有我们小手指甲盖这么大。(师出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贴到黑板上)师:谁再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生: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它大约有开关盒面那么大。(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贴到黑板上。)师:1平方米呢?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大约有黑板的14那么大。…  相似文献   

5.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片段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师:计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教师板书)师:谁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没有学生举手,教室一下子沉静了下来。见学生没有反应,教师马上发出了第一个指令——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教室里马上传出嗡嗡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但学生讨论依然没有结果,没有学生肯定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也许,这已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只见教师又一次发出了指令。师(故作神秘):1平…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五上《公顷的认识》一课属于概念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是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公顷的学习,虽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让学生独自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公顷,还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像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或学具,让学生来直观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l公顷到底有多大呢?笔者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按照概念教学的基本规律展开了教学。一、在迁移中感受1.谈话复习。朱老师认识一位同学,他的外号叫小马虎,为什么给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描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我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中带给我最深的感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分别有多大吗?师:那么,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生1:可以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看看能摆多少个。生2:还可以剪一剪,看看1平方分米能分成多少个1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1~52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中沟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会合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简单测量。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简单测量。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类比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在探究面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度量的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2~93页,练习二十五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动手操作,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体验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的单位。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纸或塑料布做成)的正方形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的表象,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12.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怎样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进行面积的测量,值得探讨。虽然每节课的教学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但在不同理念指导下,各节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就3种不同情况分析如下:第一种,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先让学生看看数学书的封面和铅笔盒的面,再说出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然后看两张形状不同、大小相近的纸,用数格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得出面积的定义。教师再板书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同时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5~97页。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2.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3.借助数学文化感受古人遣词造句的智慧,挖掘文化内涵,体会中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猜想——验证”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许多知识的获取、科学的发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方法才得以实现。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让学生大胆猜想后再进行验证的教学思路,但也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只是把“猜想与验证”当作是教学中的一个“过场”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本文从一个典型案例说起,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教学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当学生汇报出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后,立刻就让学生猜一猜“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生1:“我…  相似文献   

15.
孟雪 《辽宁教育》2013,(2):64-64
“公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学生可以借助剪一些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纸,再摸一摸、比划一下这些正方形纸的大小等操作活动来建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观念。而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要想再运用这样的手段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80~83。目标预设: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正确的表象。2.使学生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深化对面积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准备: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米尺一根。学具准备: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一个信封内装有边长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面积大小的纸模测量实物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探新精神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纸模各 1个,游戏用纸 2张 ),学具 (1平方厘米纸模每生 10个, 1平方分米纸模每组 30个, 1平方米纸模每组 1个,学习报告单每组 1张 ),编 4人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了解《学习报告单》的内容 (如测量对象、测量要求及测量结果的填写方法等 )。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议、猜、算等多样化的活动,认识测量面积的计量工具与标准统一的必要性,从而建构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格子是标准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P51-P52,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见的三个面积单位.2.验证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会画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理解它们的意义.3.在观察、测量、比较、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知1平方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含义,并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