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没问题情境,引导想象,促使主动发现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前行。同同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又不禁联想到: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学生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车轮为什么一定是圆的呢?各种形状的车轮岂不是能让世界显得五彩缤纷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有的想把车轮换成三角形的试试,有的想换成椭圆形的看看效果如何等。  相似文献   

2.
魏子侠 《成才之路》2011,(3):96-I0025
一、巧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地往前行进。同学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接着,学生开始展开想象:有的想把车轮换成三角形的试试;有的想把车轮改成椭圆形的看看效果……这便是孩子们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车轮为什么一定要是圆的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因为在同一个圆里,  相似文献   

3.
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性。可见,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这也充分说明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故事法 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较抽象的“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诸如“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水有没有变多了?水位为什么会慢慢升高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张贤霞 《学苑教育》2012,(19):67-67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生活体验性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操作性问题情境,创设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创设一题多变的问题情境,创设“注意”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习作指导中,教师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些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起遐想的情境,让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创设“说”的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想象 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动脑想“悬念”,促使学生运用创造性想象去解决“悬念”,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在“说”中受到启发,在“说”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捞月亮》一课时,运用电化教学,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演示灯片,把儿童引入情境。然后,我指着灯片上的萤火虫、月亮,青蛙等景物,启发孩子们自己观察、思考,一下子激起了儿童许多生动的想象。有的说“萤火虫打着灯笼,正在水面上帮着猴子找月亮呢。”有的说:“月亮公公正在天上哈哈大笑,笑这一群猴子不动脑筋。”有的说:“瞧,青蛙站在井沿上,正在给猴子鼓劲,大声说:‘快!快!快!……’”有一个孩子这样提问:“老师,这群猴子为什么不看看天上,再去捞月亮呢?”这个问题提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正是认知建构主义观念的体现,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拟就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谈谈个人的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要求1·主题性:任何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动机,伴随着情感的趋动,让学生主动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促使其创新意识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一时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好奇,想创新。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想一想: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各指”的是什…  相似文献   

9.
情境,即情景、境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适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而且能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学有所思.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2、20、200”,然后提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200总比20和2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最后他们得出了“2元=20角=200分“”2米=20分米=200厘米”等结果.此时教师顺势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们一听思维更加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2元和2.0元、2.00元相等.”教师继续追问“:2、2.0、2.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能...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能主动提出问题。一、创设悬念情境促学生发问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新颖别致、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想要解决却还不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最终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沉睡”状态,可以想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么,如何营造“小幸福”语文课堂氛围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妙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对课堂充满热情和期待,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探究意识就强烈,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在导入新知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了一圈用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也就特别有趣,特别有劲。又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情境→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林 《考试周刊》2012,(77):67-6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相似文献   

15.
陈贤翠 《教育艺术》2003,(12):18-18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新的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惑和惊奇开始。”学生思维是因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体现在善于将教科书上的结论转化为问题,二是创设开放式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并能产生新的问号。如“联系和综合”——“生日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内外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思维以方向。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主动积极地去思去想,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它们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里明确指出教学应从问题情境开始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心理及生理特征 ,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理 ,本人认为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或者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参与探究的必然选择 .如何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一堂课中,我们应该适当地创设一些“愤”“、悱”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20.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