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图式中的文学焦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学是经过印第安本土文化与欧洲移民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整合,在欧洲政治哲学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多元性文学。民族的多元性必然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因此,服务于政治认同的早期政论文学,是美国民族及其文学发展的开端,也是其文化全球化的产物。追根溯源,早期印第安文学传统应该名正言顺地被划归为美国文学的起始期。事实上,直到北美革命时期,才显示出欧洲文学传统进军北美的强劲势头,而首当其冲的是欧洲政治哲学对北美殖民地革命时期政论文学的影响。正是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具有多元开放的性质,才助使美国文学沿着全球化的轨迹持续发展下去,进而形成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繁荣景象并产生了当今美国文化殖民的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4.
从金庸热看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自从 8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红以来 ,其知名度几乎超过任何一个当代作家。金庸热的持续升温原因何在 ?其根本原因在于金庸的小说迎合了广大读者的民族审美心理。他的作品 ,在内容上满足了读者的英雄企盼 ;在形式上是民族心理的文学外化 ,大俗大雅 ;在审美情感上继承并超越了民族的文化传统 ,因而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是飞白先生的宗教和信仰,是生活一存在的本身。飞白先生认为诗歌翻译艺术有三个基础:诗感、外语、文论。通过对典型译作《泪水流在我的心底》两个译本的比较,可以概括出飞白翻译艺术的关键之处在于会通与契合,表现在哲学层面上,是海德格尔式的诗、语言与思的会通;表现上语言学层面上是源语与目的语的契合;表现于文化文学传统上,是民族文学传统与世界文学传统的会通与契合。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三大文化困境:第一个是文化路向选择的迷茫,第二个是文化多元化的挑战,第三个是文化殖民压力。要想在世界文化激荡的21世纪站稳脚跟就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中国独特文化传统,引导文化路向选择;坚持中国传统和谐与包容的文化理念,消解文化多元化挑战;坚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消除文化殖民压力。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社会心理,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作为联结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的中间环节,通常是通过各种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文学是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它必然反映出社会的心理特征,人们通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文化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从而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兴与衰,进步与文明,落后与愚昧,进而看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本文仅就明清文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的变革,作些微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 ——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移民文学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衍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尤其是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以其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的运行轨迹,生动展示了后殖民语境所赋予的文化政治学方面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0.
《子夜的孩子》是"后殖民教父"拉什迪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实现文化殖民的消解和完成被殖民者身份的确认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在殖民主义消失的今天,新的文化殖民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现代民族国家。通过对《子夜的孩子》的解读,了解文化殖民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作者力求消解西方文化中心意识,从而使边缘的非西方的民族文化回归到应有位置的文学意图。  相似文献   

11.
寻根文学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上个世纪初的文化运动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否定,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于在许多场合下中国民族文化的“不在场”或声音微弱,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到中国文化的肌体,并占据了上风。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殖民。先是“他者殖民”———西方文化对中国强行殖民,此时的中国尚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尚有反殖民之举;而后是“自我殖民”———中国文化在无意识之中已接受了西方文化,并…  相似文献   

14.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15.
王雨的《开埠》回望与反思了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艰难挣扎,反思了自身与他者、殖民者与受殖者复杂纠葛的关系,描写了近代中国在殖民、现代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纠缠不休,既反抗殖民又追慕殖民的矛盾痛苦史。而相似的问题,也规约着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走向和愿景。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精神内核与当代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它势必经人的心理、性格表现出来。从根本上说,现代人的心理、性格正是该民族长期的文化熏陶和积淀造就的。贾平凹在谈到寻根文学时曾说:“文化培养了民族性格,性格又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种文化,这其中有相当好的东西,也有许多落后的东西,如何以现代意识来审视这一切,开掘好的东西,赋予现代的精神,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学,这是寻根的目的。”(《贾平凹答(文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比喻植根于民族文化,不同民族语言里的比喻,往往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本文试图从比喻与民族宗教信仰、比喻与民族审美观、比喻与民族生存环境、比喻与民族历史背景及文学传统、比喻与民族文化心理五个方面对比喻的文化内蕴作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