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学生作文水平较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而且胡编乱造,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写作能力,还不能借文字这个语言载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理解和情感,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却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话却能说出来,甚至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往往是空话,假话,套话,隐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给自己罩了一层帷幕,遮挡了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有不少的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他们并不缺乏生活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引导他们首先要学会作文时找到参照的范例,并明白作文只不过是一种内心表达的需要,就如说话般的自然。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利用所学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自己能深刻地感悟生活,定会写出好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3.
所谓个性化作文,褓程标准勘中提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指出写作的愿望应发自学生内心,写作的内容应来自学生见闻、感受和想像,写作应不拘形式,作文的思想发自学生肺腑,语言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而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应试教育造成了现在的高中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感受不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使得他们的作文"幼稚病"很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让作文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6.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纵观高中生作文,往往是缺少真情实感的套话连篇,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谈不上写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逐步提高高中生的  相似文献   

7.
万银洁 《生活教育》2011,(22):36-37
一、现阶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我们的作文是给谁看的在学生眼里,作文是由老师布置、自己写好交给老师看的作业,因此,只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思想来写。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与人交流,也不在乎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作文是否能得高分、是否能让老师喜欢成了他们最直接的目的,于是,他们往往会花大量的心思去揣摩老师的出题意图,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笔者以傅园慧网红事件为例,从读写要紧密结合、评价要及时改变、作文要贴着人咬着人、语言要鲜活有生命等四个角度,系统阐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从而写出能充分表达自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抓住学生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乐于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与同伴交往中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 ,在家庭中 ,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 ,让学生从说到写 ,真情流露 ,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 ,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 :老师 ,我很———(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选词补充题目 ,并鼓励大家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 ,就借此作文机会 ,尽量表达出来 ,实话实说 ,把老师…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作文能否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真正能够激动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深处,反映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作品。作文也同样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作文,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作文太难了,一点儿也不轻松”。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写作文时我苦思冥想、束手无策,哪有什么快乐可言”。那是因为这些同学还没有理解作文的真正含义,为作文而作文,写作自然就成为一项苦差事了。其实呀,同学们完全没有必要害怕作文,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只要我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发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我手写我心,说真话,抒真情,那么,作文就会成为我们放飞童心的自由之作。  相似文献   

12.
翟玉梅 《成才之路》2009,(25):I0015-I0015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完成这一目标。作文教学就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3.
戴玉怡 《教师》2010,(14):78-7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要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感受要真挚     
学生:上两回已听您说了把文章写生动的两个法宝,请问还有什么? 老师:小学生任何作文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你要把文章写生动,就得在叙述中渗入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学生:真挚的感情从哪儿来呢? 老师:你对叙写的事件和人物要有深刻的感受呀。十七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习作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且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处处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原始表达,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体现其个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亲情方面。我觉得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很深切。李琦曾经说过:“我写作是源于生命的需要,是我的心灵有倾诉的愿望,与谋生无关。”所以,她的诗描绘的都是她的内心感受。诗人李琦重视亲情,可以说,她是一个好孙女,好女儿,更是一个好母亲。她很好地诠释了生活赋予她的这三个称谓。  相似文献   

17.
郭瑞炜 《家教世界》2013,(11):51-52
生:老师常常说,要走出课堂,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发现生活,多练习观察能力。生:这是指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吗?师:其实,这就是要我们在作文时用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就能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契诃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写作?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里面有三层含义:一是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表达自己和了解别人的体验、感受、思想、情绪。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学习作文,主动发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来源于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建立情感,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中,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新形式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每位考生面临的新课题。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 ?根据近年高考作文和平时话题作文训练的实际 ,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话题 ,不另起炉灶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 ,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可以根据话题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象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事 ,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但是这种“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它最基本的要求是与话题相关。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一点。例如 2 0 0 0年高考 ,河南一位考生以《品味冬天》为题作文 :“有人说世界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