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原始体育形态”——体育考古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始体育形态,是以人类的原始运动生存为存在前提的。体育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通过丰富的史前文物资料的分析,在相当的程度上把人类原始运动生存物化形态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基本线索提供出来了。可以说,在“原始体育形态”的考察过程中,体育考古学的介入与具体应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原始时代体育文化的初步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为进一步印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原始人类体育形态的基本景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原始体育文化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化遗迹、遗物的分析研究,日益成为探讨原始体育化起源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考古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的出现,为利用史前的遗存、有关材料及人类的思维能力去推断并确定原始体育化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基本脉络、特定条件以及主要特征,提供了一种实证性的探索途径。从原始体育化起;醺的生物学前提、集体传习活动的生成机制与原始体育化起源、原始体育化起源的物质前提和原始体育化起源的仪式化前提四个方面,对原始体育化起源的可能条件进行了考古分析。  相似文献   

3.
创建体育考古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乐泉 《体育科学》1998,18(4):32-34
研究对体育考古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构建提出看法。分析包括体育考古学与体育史、体育考古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体育考古学的应用前景。认为应通过体育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把古代的体有文化视为一个系统,将其形态发展、变迁的过程加以理论化。除了重建古代体有文化的物质构架之外,还要对古代体育文化的意识形态给予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借鉴文艺批评理论和体育接受理论的有关原理与方法 ,结合体育运动发展存在的批评现象 ,通过与体育接受现象的比较 ,探讨体育批评的含义 ,分析体育批评的形态 ;体育接受中的审美批评、主体行为批评、伦理批评、社会批评和对体育批评的批评 (主要分析学术争鸣的意义 ) ,旨在拓宽体育理论研究领域 ,繁荣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体育文化的历史形态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关系,得出中外体育文化历史形态差异明显,造成人类体育价值观和体育世界观的分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理论,认为新的历史时期,引进外国体育文化,需要兼并包容,克服民族自负;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故需要平衡文化引进与输出,同时需要政府加大支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城镇社区余暇体育文化建设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暇体育作为一种化现象,是人们余暇时间的一种重要活动内容,分析制约河南省小城镇社区居民余暇体育化的社会因素,探讨小城镇社区余暇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余暇体育的人性化研究,促进河南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媒体化:当下媒体与体育的现实关系形态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媒体化是当下媒体与体育关系的极端表现形态,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体现了媒体商业化和体育商业化、体育精英化的"合谋",走到了媒体体育社会责任论的反面,导致了体育社会效益的异化。通过文献资料、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分析法,在多元视角下对当下媒体体育传播进行分析,旨在运用体育媒体化概念及其运作过程中的偏颇与不足进行探讨,为改进和完善媒体体育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阶段和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西方体育一开始就在各自的化圈中形成了不同的化特征和体育形态,在它们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对外来化的吸收。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逐渐从表层次的项目交流深入到理论层次的全面交流,对现代体育和未来体育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前科学体育形态替代宗教体育形态的合理性与进步性。同时又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科学体育形态下人类为此付出的超额代价以及科学形态下体育对人类人性违背的一些负面现象。最后重新回归到“文化”的范畴,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到为科学体育去蔽的哲学思想,并结合西方文化,从理论角度提出艺术体育是将科学、体育、艺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体育形态,它能有效的为当前科学体育去蔽,还可以为我国即将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方向和举办特色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原始体育形态与意蕴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体育源起于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即来自原始人类的体育性创造,尽管这种创造最初可能并不具备体 育的自觉,而是出于生产劳动、军事武备、宗教祭祀等。此类原始体育形态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曾经普遍地发生,并呈现出 清晰脉络。遵循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民族学资料的旁证分析,从史前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出发,对丝绸之路所遗存 的原始体育形态进行考察和探讨,研究原始人类如何借助造型艺术传达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人们在岩画形式中所表 现的一切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论运动竞赛的社会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中运动竞赛的发展已超出了它原有的含义,和政治、经济、艺术、教育等联系在一起,在人类社会生活与文明进步中发挥着作用。论述了运动竞赛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为社会提供规范的竞争范式、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处理的意义,指出其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处理的原则,指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这三个原则。最后,讨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处理的方法,明确了要向着文化方向、规范方向、系统方向、趣味方向进行教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视野中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学科的研究范围看,民俗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中关系十分密切。民俗学的视角深化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认识。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整理和保护也对保存和延续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增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体育社会科学的原始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主旨是通过体育促进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主体是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内核是体育创新主体的自我超越,外壳是全新的体育知识产品,标志是对体育发展的主导作用。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整体较弱的国民素质、急功近利的科研体制、急待优化的学术队伍、粗放的研究模式、极端的科学主义、强烈的泛意识形态思维和淡漠的学术批评氛围等,束缚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应增强批判意识,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学术队伍,改进科研模式,提高国民体育科学文化素质,构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体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提高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修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体育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探讨这一具有社会意义的自我发展运动,体育文化只有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需求、形成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时才会赋予社会新的发展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体育文化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水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顾晓艳 《体育科学》2004,24(11):62-64
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其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水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该民族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特定的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积累起来的。它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水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鲜明地显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和整理,努力保持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使其优秀的文化成分得以保持和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开发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于丰富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兴盛或衰落的历史缘由及规律,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借鉴中国的龙舟运动等体育项目的成功经验,选择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部分成果,实现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体育转化,部分提炼和发展为竞技体育,选择普及性广泛的体育项目,走社区体育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推广。使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变迁中的原生态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志丽 《体育科研》2014,(2):81-83-89
运用逻辑分析法,借助生态学、社会学、哲学、体育学等理论,在环境变迁的前提下,分析原生态体育的类型与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哲学上认识原生态体育发展的逻辑起点,运用生态系统观来阐明原生态体育系统构成与承载力.不仅在意识形态上解读原生态体育文明,解决人-自然-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正确认识原生态体育.  相似文献   

19.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与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角度出发,阐述体育与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学术界使用的体育文化概念与体育实践中体育文化概念的差别,并重点论述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