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教学既要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 ,也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 ,还要遵循人在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本文仅对体育课中如何遵循人的运动心理规律 ,指导学生运动技能训练的问题 ,进行了讲述。  相似文献   

2.
<正> 中、小学学生不仅正处在身体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突增期,而且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正处速成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避免或减少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心理活动上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它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甚至引起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情绪抑郁怠惰,勉强应付练习;不愿努力思考和掌握动作要领等。在体育教学中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本文拟就教学过程中两大基本要素(学生与教师)加以探究。(见下图)  相似文献   

3.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因此,它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还必须讲求心理学方法,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训练的手段,使学生不断克服体育教学中产生的心理矛盾,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本文主要论述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障碍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心理活动上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身体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胆怯、抑郁、紧张等心理障碍。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对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增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B12):297-298,304
体育教学是向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为了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仅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同时还要掌握人体特殊的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学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完成体育课任务的信心,增强他们克服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畏难情绪的意志力,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的三个关键性环节。本文对此分别作以初步探讨,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动机激励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动机是人参加活动的心理因素。动机激励方法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以往人们只是把动机激励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初始准备阶段,以为只要教师三言两语讲清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就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忽视把动机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7.
梳理体育有效教学的内涵,认为体育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是在遵循学科教学规律为基点,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效表现在三个主题:教学过程对话式,体育兴趣持久性,教学效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它的任务主要是探讨和阐述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本文仅从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一般规律出发,侧重谈谈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意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其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去认识、体验社会的过程。学生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职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9岁之间,正值青春期,具有青春期学生所共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孤独冷漠、情绪焦虑、人格缺陷等心理障碍。如何在体育课堂上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实现与社会相适应,这与其他学科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有很大区别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来,心理学家道出一个惊人数据,在民众中80%的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青年学生占有较高的比例,这反映了当今青年学生的心理不成熟,致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体育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防止和消除学生在体育运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丰富思维感情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规律,与思维、感知等,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规律,采用适合的教法手段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谈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而且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根据当前高校田径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三种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即动机激励法,兴趣培养法和意志力培养法.  相似文献   

13.
心理障碍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心理活动上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正常的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它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在跨栏跑教学中常遇到这一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总结了多年田径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女生跨栏跑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克服对策作了理论上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心理障碍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同的表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此文列举了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旨在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和体力,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体育教学的这一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相比较,既有共同之点,也有自身的特点,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体育教学过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二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三是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工作复杂;四是体育教学过程更有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还要遵循动作技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体育课中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体育课中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探索重庆医科大学张孝学一、前言在普通体育教学课实践过程中,往往重于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而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是忽视的,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教师开展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探索,以揭示和找出现代大学生体...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对各种练习形式和运动量的计划安排,还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控制。从控制因素、控制过程和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同程度的存有心理障碍。本文浅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情操、激励品质。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问题的提出“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积极性的表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心理活动的效果,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必须使用一些方法、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