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题多解 (证 )是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平时做题、解题 ,若每题都能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寻找方法 ,对于拓宽大家的解题思路 ,是颇有益处的 .下面对一道立体几何题给出四种不同的解法 ,供同学们参考 .例 如图 ,△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PA⊥平面ABC ,PA =AC =2 ,BC =2 ,求二面角A PB C的大小 .分析 1: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出 .解法 1:如图 ,在Rt△ABC中 ,过C作CH⊥AB于H .因为PA⊥平面ABC ,所以CH⊥PA ,从而CH⊥平面PAB .在Rt△…  相似文献   

2.
构造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设⊙O为单位圆,直角△ABC的边AC、BC切⊙O于M、N,PE⊥OM,∠AOM=∠α,易知sinα=PE,cosα=OE,tgα=AM,ctgα=BN,secα=OA,cscα=OB.1 证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 在Rt△OEP、Rt△OMA、Rt△BNO中,应用勾股定理可得sin2α+cos2α=1,1+tg2α=sec2α,1+ctg2α=csc2α.例数关系 利用Rt△OEP∽Rt△OMA,Rt△OEP∽Rt△BNO,Rt△OMA∽Rt△BNO,分别得1…  相似文献   

3.
本刊 2 0 0 1年第 1~ 2合期刊登了吴家驷先生“十五点共圆”一文 ,证明了有 1 2个特殊点在三角形外接圆上 .事实上还有 6个点 ,合为 2 1点共圆 .定理 不等边三角形的每个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对边中垂线的两个交点 ,在其外接圆上 .证明 : 如图 ,PQ为△ABC的边AC的中垂线 ,BP平分∠DBC ,BQ平分∠ABC ,作PM⊥BD ,垂足为M ,PN⊥BC ,垂足为N ,QE⊥BA ,垂足为E ,QF⊥BC ,垂足为F ,易知QA =QC ,QE =QF ,Rt△QEA≌Rt△QFC ,∠EAQ =∠QCF ,A、B、C、Q共圆 ,即Q在△ABC的外…  相似文献   

4.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二题 :AD是△ABC的高 ,以D为圆心 ,AD为半径作⊙D交AB于E ,交AC于F ,AB =5,AE =2 ,AF =3 .求AC的长 .本文对该题做如下几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一、一题多解解法 1.如图 1,过D分别作DP⊥AB ,垂足为P ,DQ⊥AC ,垂足为Q ,由垂径定理得AP =1,AQ= 32 .易得△ADP∽△ABD ADAB= APAD AD =5.同样有△ADQ∽△ACD ADAC =AQAD AC =103 .解法 2 .如图 1,延长AD交⊙D于M ,连结ME及MF ,可得AD =5 AM =2 5,易得Rt△AMF∽Rt…  相似文献   

5.
几何题中有不少问题的证明都是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的.这里,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自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就角平分线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谈些思路.思路I过已知边上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延长此垂线段与另一边相交得全等三角形,例1如图1,在西△ABC中,∠ABC=3∠C,∠A的平分线为AD,BP⊥AD,P是垂足.求证:BP=1/2(AC-AB).证明延长BP交AC于Q.∵AP平分∠BAC,且AP⊥BQ,∴Rt△APB≌Rt△APQ.∵∠1=∠2,∴∠ABC=∠1+∠3=∠2+∠3=(∠3+∠C)+∠3=…  相似文献   

6.
试题 :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PB ⊥面ABCD .(1 )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2 )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么变化 ,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 90°.(1 )解法略(2 )证明 :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 ,棱锥侧面PAD与PCD恒为全等三角形 .作AE⊥DP ,垂足为E ,连结EC ,则△ADE≌△CDE ,所以AE =CE ,∠CED =90°,故∠CEA是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PD ⊥面ACE(下面用三种方法来证明∠CEA是钝角)证法一 :∵DE ⊥面CE…  相似文献   

7.
试题 :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PB⊥面ABCD .(1 )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 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2 )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么变化 ,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 90°.(1 )解法略(2 )证明 :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 ,棱锥侧面PAD与PCD恒为全等三角形 .作AE⊥DP ,垂足为E ,连结EC ,则△ADE≌△CDE ,所以AE =CE ,∠CED=90°,故∠CEA是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PD⊥面ACE .(下面用三种方法来证明∠CEA是钝角 )证法 1 如图 1 ,因为…  相似文献   

8.
例说构造辅助正方形的思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方形由于图形完美 ,因此具有其他图形难以企及的性质 .挖掘题设条件 ,展开联想 ,构造出相应的正方形 ,其特性即可得到充分利用 ,使解题过程简捷明快 ,生动有趣 .本文谈谈构造正方形的思维策略 ,即构造正方形的几种“基” .一、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基”例 1 如图 1,在等腰直角△ABC中 ,AB =1,∠A= 90° ,点E为腰AC的中点 ,点F在底边上 ,且FE⊥BE .求△CEF的面积 .( 1998年全国初中联赛试题 )解 :以等腰直角△ABC为基 ,作正方形ABGC(如图1) .延长EF交CG于H .因FE⊥BE ,易证Rt△AEB∽Rt△CEH .…  相似文献   

9.
求圆中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综合性较强 ,解法也较灵活 .每年的中考中都有这种类型的试题 ,用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转移线段比例 1 如图 1,P为⊙O外一点 ,PA切⊙O于点A ,PA =8,直线PCB交⊙O于C、B两点 ,且PC =4 ,AD⊥BC于D ,连结AB、AC ,∠ABC =α ,∠ACB =β .求sinαsinβ的值 .(2 0 0 1年湖北省沙市中考题 )思路分析 在Rt△ABD和Rt△ACD中 ,sinα =ADAB,sin β =ADAC.∴ sinαsin β=ADAB·ACAD=ACAB.故只需求 A…  相似文献   

10.
所谓直角四面体 ,是指由同一点出发的 ,两两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所构成的四面体 .其中两两垂直的三条棱叫直角棱 ,两两垂直的三个面叫直角面 ,另一个面相对来说叫做斜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直角四面体的多种性质的挖掘 ,揭示直角四面体的结构特征 ,展示思维过程 .1 直角四面体中有关角的性质定理 1 直角四面体斜面上任一点与直角顶点的连线和三条直角棱所成角的余弦的平方和等于 1.分析 设P是直角四面体O -ABC的斜面ABC上任一点 ,若P为AB、AC、BC上的任一点 ,命题显然成立 ;若P为其他的点 ,则过P作三个平面分别平行于三个直角…  相似文献   

11.
对于线段的和差倍分在几何论证中视为简单的一类 ,但方法选得不当其证明常带来困难 ,这里介绍利用截长补短 ,加倍折半法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 ,特举例说明。例 1 在梯形ABCD中 ,AB∥DC ,AD⊥AB ,∠BCD平分线CM过AD的中点M ,求证 :AB +CD =BC。图 (1 )证一 :如图 (1 )在CB上截取CN =CD ,连结MN ,则△CDM≌△CNM ,∴∠ 3 =∠DMN =MD =MA ,连结MB则Rt△BMN≌Rt△BMA∴NB =AB即AB +CD =CN +NB =BC图 (2 )这里用的截长法。证二 :如图 (2 )延长BA ,CM交于N∵AB…  相似文献   

12.
直角三棱锥中的三角等式王小平(江苏省东台市四灶中学224248)图1如图1,在△BCD中,BC⊥CD,AB⊥平面BCD,则AB⊥BC,AB⊥BD.由三垂线定理证得AC⊥CD,即△BCD、△ABC、△ABD、△ACD都是直角三角形.故通常把这种四个面全...  相似文献   

13.
一、利用面积之和证题通过引辅助线 ,把三角形分割成几个小三角形 ,则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分割成的各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运用这一关系 ,可以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例 1 已知 :如图 1 ,△ABC中 ,AB =AC ,P为BC上任一点 ,PD⊥AB ,PE⊥AC ,垂足分别为D、E ,CF是AB边上的高 .求证 :PD PE =CF .分析 由PD、PE是垂线段不难联想到三角形的高 ,由高进一步联想到面积 .这样 ,思维的角度就定位在面积关系上了 .连结AP ,容易看出PD、PE、CF分别是△APB、△APC、△ABC的高 ,而这三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有定义法 ,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法和垂面法三种 ,在解决与二面角有关的问题时 ,人们都习惯于采用前两种方法 ,而极少用到后一种方法 ,其实有些关于二面角的问题 ,特别是棱未作出的二面角的问题 ,若用垂面法则更为简捷 .特举数例 ,仅供参考 .例 1 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 ,引PA⊥平面ABCD ,若PA =AB ,则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是 .图 1解 如图 1,由PA⊥面ABCD ,知面PAD⊥面ABCD .又ABCD为正方形 ,有AB⊥AD ,CD⊥AD ,得AB⊥面PAD ,CD⊥面PAD ,所以面…  相似文献   

15.
定理 设两条异面直线a ,b所成的角为θ ,由b上两点A ,B引a的垂线 ,垂足分别是A1,B1.则cosθ=A1B1AB . ( )     图 1  证 若A1,B1是相异两点 ,如图 1,过A作,连B1C和BC ,则B1C ∥AA1.∵AA1⊥a ,∴a⊥B1C .又a⊥BB1,∴a⊥平面BB1C ,故AC⊥BC .在Rt△ABC中 ,∠BAC =θ ,cosθ=ACAB,从而cosθ =A1B1AB .若A1,B1两点重合 ,易知a⊥b ,显然等式cosθ=A1B1AB 成立 .于是定理获证 .下面举例说明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 1 如图 2 ,在长方体AC1中 ,AB =4 ,…  相似文献   

16.
错在哪里     
题 正△ABC的边长为 10,A∈平面 a,B、C在平面a的同侧,且与a的距离分别是4和2,求平面ABC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过点A作直线a//BC则面BAC与面a相交于a,作BM⊥a,CN⊥a,取BC中点E,作EF⊥a,△ABC为正三角形, AE⊥B  相似文献   

17.
题目 已知 :在Rt△AOB中 ,∠AOB =90°,OA =3厘米 ,OB =4厘米 .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 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P、Q分别为AB边、OB边上的动点 ,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O向点B匀速移动 ,移动的速度都为1厘米 /秒 .设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 0≤t≤4) .图 1( 1 )过点P作PM⊥OA于M .证明 :AMAO=PMBO =APAB,并求出P点的坐标 (用t表示 ) .( 2 )求△OPQ的面积S(厘米2 )与移动时间t(秒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当t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 ?并求出S的最大值 .( 3 )当t为何值时 ,△OPQ为直角三角…  相似文献   

18.
所谓面积法就是利用几何图形中的边、角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运用代数手段来完成几何中的推理过程.用面积法一般可不添或少添辅助线,证法简洁,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图11 证明线段相等例1 (1978年高考题)AB是圆的直径,C是半圆上一点,直线MN切半圆于C点,AM⊥MN于M,BN⊥MN于N,CD⊥AB于D.求证:(i)CD=CM=CN;(ii)CD2=AM·BN.证明 连结AC、BC,如图1,由∠MCA=∠ABC知 ∠MAC=∠CAD.在Rt△ADC与Rt△ACM中,有AD·CDAM·CM=AC·AD…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1 在△ABC中 ,∠C =90°,∠A =32°,那么∠B =.(2 0 0 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题 )2 在Rt△ABC中 ,若锐角A的平分线与锐角B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则∠ADB =. (2 0 0 1年河北省中考题 )3 如图 1,在△ABC中 ,∠B =∠C ,FD⊥BC ,DE⊥AB ,∠AFD =15 8° ,则∠EDF =度 . (2 0 0 1年天津市中考题 )4 长度为 5cm ,7cm ,10cm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答 :.(2 0 0 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图 1图 2   5 如图 2 ,AD∥BC ,E在AB的延长线上 .若∠ 1=6 0° ,∠ 2 =5 0°,则∠A…  相似文献   

20.
初中平面几何中关于证明线段等积式的问题 ,是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现举例介绍八种常用方法.一、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例1 如图(1) ,AD是△ABC的∠A的平分线 ,交BC于D点 ,求证AB·DC=BD·AC.AB2∶AC2=PB∶PC.四、利用射影定理例4 如图(4) ,△ABC中 ,AB=AC ,以AB为直径作圆交BC于D ,O是圆心 ,DM是⊙O的切线交AC于M ,求证DC2 =AC·CM.思路分析 :证明△ADC是Rt△ ,并且DM⊥AC ,就可利用射影定理证得结论.五、利用圆幂定理例5 如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