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孔子的“人道”不仅蕴含有“仁义”、“忠恕”等道德品德,而且兼有“道路”和“理想”的含义,孔子的“礼”和“理想的政治局面或政治理想”都是“人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今用:"君子不器"是针对为政者提出的要求,为政者不应当只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换言之,孔子是反对"专家治国",反对"技术官僚"的,儒家是反对"专家治国",反对"技术官僚"的。为政者必须兼通天地人,把天道、地道、人道打  相似文献   

3.
孔子一生经历曲折,思想繁富.对于人生的得意境界,孔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作过种种不同的表述.因而后人在概括他的人生理想的时候,就难免见仁见智.人生理想是对个人毕生追求的概括,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指南,认识孔子的人生理想对于理解孔子其人、其言、其行的意义也就无须赘言.故笔者不揣浅陋,一抒管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辛田  高谋洲 《兰台世界》2007,(5S):65-65
孔子一生经历曲折,思想繁富。对于人生的得意境界,孔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作过种种不同的表述。因而后人在概括他的人生理想的时候,就难免见仁见智。人生理想是对个人毕生追求的概括,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指南,认识孔子的人生理想对于理解孔子其人、其言、其行的意义也就无须赘言。故笔不揣浅陋,一抒管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论"、和合"与"顺时"的人道原则、仁礼法并重的人道规范、德业并举的人道理想四个方面来讨论《易传·系辞》中的伦理思想,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相比孔子博大恢弘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篇幅不多,但其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是从研究周礼入手,找到了自己理想社会的基石。在孔子看来,“礼”是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的外在形式,只有一切都按照“礼”的形式去做,“道”也就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最高境界才得以实现。而乐是礼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礼,就有什么样规模的乐。所以孔子对“乐”的重视是可想而知的。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典的光芒照耀百代,现代的音乐教育仍然可以从孔子那儿获取宝贵的教益。  相似文献   

7.
提到中国古代的监狱,人们每每会想到那些暗无天日、阴曹地府般的监室和残暴的狱霸牢头,很难将监狱与"人道"二字联系起来.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早熟的社会,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中就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道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从对孔子生前言行的生动文字记载,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进行较为丰满的阐述。首先,阐述孔子高尚的生平,"有教无类"有其渊源;其次,对"有教无类"中的"类"字的一般解读,得知我们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民主教育思想的概念和实践;最后,诠释孔子对"有教无类"中师生人格平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述了孔子的历史地位,分析了勤奋好学的孔子,着重论述了孔子对文献典籍收集与利用,包括他对"六经"典籍的编写和整理。  相似文献   

10.
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孔子是中国"山水仁性"思想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山水""、松柏""、日月"等也成为孔子"仁性"思想的代表意象。本文在研究了孔子山水意象的基础上,探寻了孔子山水思想与仁性内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于母亲颜氏死后,有殡母、合葬、要绖之举,阳虎绌孔子的叙事紧承其后。此段叙事均指向在周文化语境下孔子早年的身份认同。殡母,明孔子母亲颜氏非叔梁纥正室,孔子非嫡子;孔子合葬父母与要绖,为孔子归宗与孝亲之举,是孔子以周代传统之"士"自任的必然之举;阳虎绌孔子是责孔子合葬父母、为母服三年丧为非礼,是宗法性的"士"对非宗法性的"士"的敌意之表现。  相似文献   

12.
和,是孔子音乐美育思想的标准与核心,以"和"将人、乐、心相沟通,成为孔子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和"的音乐美育渊源出发,对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寻,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仁"是儒家体系的基石,它使仁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儒学的代名词。本文拟从"仁"的创立与内涵出发,考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以期使孔子仁学的核心概念和丰富内涵更加明晰化。  相似文献   

14.
陈春保 《兰台世界》2016,(16):159-160
"国老"作为春秋时代人们赋予孔子的一种形象认定,表现了时人对孔子的尊敬。"国老"具有一定的制度内涵,而对孔子的称呼则又赋予其道德意义。儒家大体持有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理解孔子形象至关重要。对于孔子,只有从全景式语境出发,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其人生的各个方面,才会对其形象有真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慎言"观是孔子最核心的语言传播理论,其"慎言不苟"的语言传播理论,是建立在其"名正言顺"的语言哲学基础上的。讷言敏行和谨言慎行是儒家语言传播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一生历尽沧桑之后的经验之谈,更是孔子对于世人的肺腑之言。孔子的"慎言"观对中国古代的语言传播理论影响深远,对后世人们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也有久远的影响。慎言不苟、修辞立诚早已构成中国人的集体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孔子"自尊"心态为切入点,并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自尊的心态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今人们自尊心态的生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兰台世界》2007,(3):60-61
一、老庄"无为而治"思想的产生及含义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创始者是老子.老子认为天道的特点是无私、无言、不争、无制服之心、广大无边.如太阳出来之后光芒四射,万物者在太阳的照耀下成长、生活,谁都离不开太阳,但它并不自夸.与此不同,"人道"却显得自私、偏狭、短视、不公.老子认为"人道"应效法"天道".  相似文献   

18.
<正>本书全景式呈现了孔子、孟子、荀子一生的行迹和儒家思想在原初时期的发展历程,系统书写了孔子周游列国、教书育人的图景和初衷,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和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的孔子语录园主人张济民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我建孔子语录园,就是要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