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心理动因,是出自内心强烈的叙述欲望,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的一个闸口。独特的家庭身世和生活经历,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使其小说蕴含着浓厚的以“真实”为生命基调的散文化特质,这是作家表达叙述欲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家族小说反映的是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时期的家族生活与社会的变迁,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以其庞大的结构和精美的叙述方式,确定了其文学史上光辉的地位。随着后现代的兴起,家族的观念日渐式微,现代派文学对家族小说又进行了形式上的解构,家族小说在小说家族中的叙述地位就此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的"三恋"从创作内容来看具有很强的承继性,它们执着探索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欲望之路。从创作方式来看叙述话语呈现出渐变态势,从俯首低眉到高歌猛进,对女性欲望的探讨在叙述策略的掩护下逐渐深入。王安忆在小说的叙述者、聚焦方式和叙事时间三个向度中调试着女性欲望的叙述方式,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呼应着逐渐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长篇家族小说创作成为女作家们最成熟也最具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之一,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书写了家族血缘的宿命和被血缘牵绊的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冲突,寄寓了文明的新的阶段一代作家复杂的人格内涵、精神变迁与写作矛盾;以几代女性的生存线索来叙述家族故事,强调立足于女性叙事视点,因此,这些家族小说中的人物书写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张炜小说中关于历史的叙述充满了苦难与血腥,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背后,隐藏着其建构家族故事谱系、为家族蒙受的不白之冤昭雪的自私愿望,不同时段的历史叙述分别对应家族寻根、先辈功勋、家族蒙冤、血脉传承的家族故事叙述企图,晚清及抗战两个历史时段叙述的缺席则是我们印证其创作真实目的的进一步佐证: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姿态不过是一道掩人耳目的屏障。  相似文献   

6.
蒋光慈在其前期革命小说创作中,实际上已经阐明了革命及其叙事的源起,设定了后期小说中革命者的主要内质,缘此不断地衍生出相关的主题、模式和人物,而叙述中的背景城市——上海,则被作为欲望介体,它不但是作者将主体观念转化为小说文本的中介,也是向世人展示特定时期内革命理念发生作用的表征性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7.
《采桑子》是叶广芩创作的关于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有其独特性,全篇采用独特叙述视角,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娓娓道来。通过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背景,加之解构、比较全文的叙述角度,探究文本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相互交织的独特叙述方式,我们从而可以了解到,其起到的完整小说故事情节与整体结构、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态度和家族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分别使用了单一聚焦和双重聚焦两种叙述聚焦类型,并在同一聚焦类型中交叉使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具体的聚焦方式。不同的聚焦类型和聚焦方式的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王安忆家族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不断变化,显示出她对小说叙事伦理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9.
伍艳萍 《广西教育》2013,(47):121-123
奥斯汀成功地将“真实”、“模仿自然”、“理性”、“朴素”、“教化作用”等文学思想融入小说创作中,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她创作了结构完整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艾弄尼;继承菲尔丁的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和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第一人称叙述模式,成功发展了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模式,其小说已经具备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炜家族小说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家族变迁的再现来透视整个民族历史的变化进而完成对历史的阐释。家园寻找和文化寻根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的内涵。道德理想主义姿态和充满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叙述方式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富有女性主义色彩。她从女性的自然层面入手,关注女性的欲望与性,导致了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立场由外向内的变换。尽管小说的探索还没有突破感性与经验的局限,但它是构建女性话语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2.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完成是在她短暂人生中的最后阶段。借助心理学的观点,从萧红的人生体验出发,揭示了萧红在疾病缠身,精神孤寂的情况下,创作《呼兰河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9-112
陈染的自传体小说《私人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构成作品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纪实与虚构,叙事视角的交替,叙事人称的转换三个角度出发,探讨陈染小说《私人生活》独特的叙事方式,从中看出作者如何成功地实施这一叙事策略,以自我为个案抒写精神自传,以一种趋于心理与哲学的思想者的姿态,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性思索和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4.
从《小鲍庄》到《纪实与虚构》,王安忆的小说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旨在通过强调理性技术写作来完成和实现她创造个人心灵世界的意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叙述方式的重视,二,强调故事的构成与使用。王安忆小说意识的变化是非常自觉的,并且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为此,她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但是也要看到,王安忆的理性技术写作,由于过于强烈的理性动机,抽空了作者特有的感性经验,形式过于坚硬,也损害了小说叙事的感性力量。怎样平衡二者关系,则需要小说家从创作实践的不断调整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杜丽芳 《海外英语》2011,(11):234-235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heroine of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is a woman who possesses a dual personality in the novel.On the one hand,Catherine is a simple and innocent girl free away from any worldly desire.On the other hand,there is a trace of vanity in her personality.This thesis analyzes her experience from her childhood to death,her family and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that time brings to her disposition,at last,gets the final conclusion:Catherine is an irreproachable woman in Wuthering Heights.  相似文献   

17.
残雪作为当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二十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叙事风格,而其叙述策略也正是研究解读其作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叙事角度对其最新小说《边疆》文本进行分析,从叙述空间、叙述结构与叙述线索三方面对其独特的梦呓式叙事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对生命、人生以及人类生存处境的尖锐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是当今颇具实力的女作家中别具风格的一位。创作题材的新鲜质朴、主题表现的深刻独特,不时激活着现代人麻木疲惫的心灵,而在叙事上的着意经营,更使她的小说耐读而富有独特意味。从叙事艺术入手,通过叙事方式、叙述视角、叙事内容以及话语风格方面分析她获茅盾文学奖的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特征,从而进一步把握迟子建一贯风格在本部作品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The following text is an extract from Nightgowns from Cuba, a novel-in-progress. The novel is a mix of autobiography, ethnography, and fiction. It examines the live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women in a Jewish-Cuban family as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fro-Cuban woman who was employed by the family as a domestic worker in the years before the Cuban revolution of 1959. The extract focuses on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 that developed between Regla, the maid, and her employer Naomi, a Jewish immigrant and socialist from Poland, as the two women encountered each other in a small rural town in Cuba in the late 1930s. In the last section, Regla comments on the return to Cuba, in the 1990s, of Fanny, the granddaughter of Naomi, who is in search of her family's history and believes that Regla has access to memories that no one in her own family can pass on to her. The theme of the narrative is the transcultural exchange of stories between women and how memory travels and is conserved in strange and unexpected ways. The religion of Santeria is the cosmological setting of the story and the deity of Olokun, who inhabits the depths of the ocean and cannot be represented in visual form, haunts the narrative, which ties together Jewish-Cuban and Afro-Cuban histories and desires.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女作家,以其敏锐的心理感受能力,对人情世故、普通人微妙心理的圆熟把握,凭借浓谈相宜、参差对照的丰富色彩,“心理人物”的塑造,独具匠心的心理结构手法,给作品蒙上了一层迷幻的心理之光,创造出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心理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