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萧红《呼兰河传》的悲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其小说《呼兰河传》以呼兰小城为背景,向世人展示了旧中国下呼兰河人愚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生命的悲剧,在深刻地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融多种文学特质于一体,其中蕴含着的思想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了悲剧色彩。作家萧红通过描述呼兰河人的日常生活,揭露了旧中国人民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寄寓了作者无情的批判与讽刺。基于此,从《呼兰河传》的故事梗概切入,分析《呼兰河传》悲剧意识的源头——萧红的生平,进而对《呼兰河传》这一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3.
以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 ,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散文化。艺术结构方面 ,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构方法。《生死场》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场景结构小说。《呼兰河传》的结构具有“串珠式”特点。萧红小说的叙事笔调也各不相同 ,《生死场》具有叙事散文的质地 ,《呼兰河传》则具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的柔情。  相似文献   

5.
《呼兰河传》,既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又是一部优美的散文诗集。从这部散文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出萧红心中的"恨"。萧红的一生,充满动荡、漂泊、孤独、悲伤和苦恨。这个苦命的女子在饱经现实的摧残中,无所依托,只能从童年的回忆中取暖,借以对现实的抗拒。《呼兰河传》表面读来平静如水,其实蕴含了作者极为深重的苦恨。这些苦恨正说明了萧红在现实的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惆怅。萧红《呼兰河传》的恨虽无声,却悠久绵长,震耳发聩。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对萧红研究的深入,《呼兰河传》也被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思想逐渐成熟、阅历日益沉淀的成果,她以一种沉静的、坦然的、从容的姿态描绘着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城,以一种成熟的、悲悯的情怀追忆着慈祥又童心不眠的祖父,怀念着可笑又可怜的有二伯,梦幻着藏着她绚烂纯真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阐释,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性作品,解读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生存与怀乡,揭示了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萧红是文学的天才。她的的小说《呼兰河传》用儿童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把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串联成长篇小说。茅盾在《论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评论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部小说。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  相似文献   

9.
读近年来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一些小说(诸如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以至《太阳出世》,刘恒的《状羲状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和《一地鸡毛》等)就会想到萧红写于四十年代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新写实主义”究竟有无渊源关系?其共同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生死场》、《呼兰河传》与《马伯乐》是才华横溢而命运乖外的女作家萧红留下的三部耐人咀嚼的佳作。如果说《生死场》透过呼兰人生生死死的场景展现的是东北农民“从蚁子似地为死而生到巨人似的为生而死”h]的人生模式的变更,《呼兰河传》进一步描述故乡人愚钝麻木及不思进取的生存状态以挖掘呼兰人内在生命的萎缩和枯竭的话。那么《马伯乐》则变换了钩魂摄魄的对象、直入人物心灵深处,披露现代城市人脆弱的心灵、苍白的人生。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生存境遇的关切这一语境下,《马伯乐》承续了萧红一贯的精神,即对审美主题的追求,但…  相似文献   

11.
刘淑青 《德州学院学报》2008,24(1):15-18,47
池莉的新作《所以》,延续和深化了她在平凡的人生呈现中挖掘人性和生活本质的艺术特色,以自身敏感的女性体验为导向,立足于平凡而又艰难的现实生活,揭开纷繁复杂的生活表层、人生矫饰,直逼生存的自然状态和人性的粗鄙,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作家而言,年龄是一种写作资源。步入中年以后的张虹看世界的目光中少了几分纯净、诗意与唯美,多了几分冷静、沉重与无奈。从《都市洪荒》中我们不难发现,张虹小说创作的情感波澜被孤独情结、权力意识等因素所推动,这些因素同时也构成了张虹近十年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起文坛关注以来,王安忆以其不间断的创作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惊喜。她始终没有停留在某个流派、时代之中,而是不断地创新,有关其作品的研究也日趋兴盛。对近20年来与王安忆创作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并依照其创作历时性阶段进行划分,以期审视现有研究的成果,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作家特殊的家庭、身世和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出发,探析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动机,认为一种源于内心的强烈叙述欲望是其家族小说创作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因,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的一个闸口。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名列王熙凤之上,由此可见她在书中的地位,但曹雪芹在写到其身世来历时却多用隐笔,连家族姓氏都讳莫如深。然而从她带发修行、情趣高雅、生活考究等蛛丝马迹中仍透露其不凡的身世。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一生大量的词作涉及到愁字。该文从李清照各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分析她的作品,并把她和李煜的诗情和愁情作横向的对比,揭示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反映了更深刻的感情内涵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何玉茹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河北女小说家。她的城乡之间独特化身份,使她的小说创作呈现了一系列的特点:女性视角、悖反主题、日常工作、化焦虑等。其在当今化重建的视城内,不仅有社会学的价值,而且有化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是当今颇具实力的女作家中别具风格的一位。创作题材的新鲜质朴、主题表现的深刻独特,不时激活着现代人麻木疲惫的心灵,而在叙事上的着意经营,更使她的小说耐读而富有独特意味。从叙事艺术入手,通过叙事方式、叙述视角、叙事内容以及话语风格方面分析她获茅盾文学奖的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特征,从而进一步把握迟子建一贯风格在本部作品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是一位很重视叙述方式的作家,她的小说叙述方式体现了她创作小说时的叙述姿态。她在作品中,捕捉蕴含丰富的主题意象,用以营造象征化的、隐喻性的叙述空间,使结构承载起她对文化、历史、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两部著作《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其中所叙述的内容,张氏几乎在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张氏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向曾经带给张氏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